列那狐基本信息(弱肉强食的列那狐)

文:青幪

解读:青幪

对于狐狸,我们都不陌生,总是将它与狡猾多智联系在一起。“狐之为兽,其性多疑而狡黠。”人类对它这一特性的判定,自古有之,直到今天。

列那狐基本信息(弱肉强食的列那狐)(1)

狐狸-图片来自网络

无论是先秦时期《战国策》中那只狐假虎威、智逃虎口的狐狸;还是古希腊《伊索寓言》中,那只因够不着葡萄架,而故意谎称葡萄酸的狐狸,都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尤其是西方民间大名鼎鼎的列那狐传说,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它的一系列经典故事,直到今天仍然为全世界的人们所津津乐道。

成人以后重新翻开这本书,见到的却是一个充满强权、谎言、狡诈和残酷的动物王国,一个“弱肉强食”的森林。这样的书,却被选入经典儿童文学。

我们不禁困惑:这样的书,真的适合孩子们读吗?列那狐阴险狡诈,不择手段,这样的故事主人公,真的适合孩子们直接接触吗?

关于《列那狐的故事》

列那狐基本信息(弱肉强食的列那狐)(2)

《列那狐的故事》

  • 背景起源

列那狐的故事起源于法国中世纪民间,最早有记载的,可追溯到12世纪初期,诗人彼尔·德·圣克卢根据民间传说,写成的一篇动物叙事诗。因其形象生动、情节有趣,引得里查·德·利松等其他诗人纷纷仿作续篇,陆陆续续形成了一部广为流传的长篇叙事诗。就连德国大文豪歌德,都被列那狐的故事所吸引,著有叙事诗《列那狐》。

早在上世纪20年代,著名文学家郑振铎“文基”的笔名,从英文本中译出《列那狐的历史》,将列那狐的故事介绍到中国。另外,翻译家蒋学锴又以法文本为基础,翻译出《列那狐的故事》。后来,钱春绮先生以诗歌体的形式,真正将列那狐的形象带入大众的视野。

如今我们通常所读的,都是中世纪女作家玛特·艾·季诺夫人,根据民间流传的27篇叙事长诗,重新编写的版本。因其叙事活泼,语调诙谐,所以传播极广,影响深远。

  • 故事梗概

《列那狐的故事》这本寓言故事集,情节自由连贯。它是由一个个独立而又紧密相关的小寓言组合而成,紧凑跌宕。主要讲述了狐狸列那如何运用自己的聪明机警,在动物王国中与专制昏庸的狮王、残暴跋扈的狼熊、愚昧无能的主教骆驼,以及弱小无助的鸡兔之间斗智斗勇、左右逢源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列那狐善用伪装偷来鱼贩的鳗鱼过冬;利用公狼伊商格罗的愚蠢和贪婪,将它玩弄于鼓掌之间;还有满口花言巧语,欺骗乌鸦田司令口中的食物......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在1000年后的今天,依然能令我们捧腹一笑。

列那狐基本信息(弱肉强食的列那狐)(3)

《列那狐的故事》插图

“列那”这只狐狸

列那狐的故事虽然“出于兽域”,但“情形不异人间”,列那狐“自恃聪敏,喜欢略施小计,免不了欺凌弱小,不过也敢于对付强敌,甚至戏弄不可一世的狮王”,但它又并非总是稳操胜券,遇上比自己更机敏的动物,两下交锋,有时也不免失算。

  • 列那狐是好是坏?

在法语中,“列那”一词已成为代表狐狸的专有名词,被收录于法语词典并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可见列那这只中世纪传下来的经典狐狸形象,千百年来深入人心。

常常有孩子捧着这本书问:列那狐是好动物?还是坏动物?正如我们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总喜欢争论“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那么,我们怎么来解答这个问题呢?

列那狐基本信息(弱肉强食的列那狐)(4)

曹操的枭雄形象

一方面,列那狐敢于与凶狠残暴的熊狼斗智斗勇,运用狡黠机智夺取食物,这是它不畏强权、聪明勇敢的体现;另一方面,列那狐又欺凌弱小,残忍杀害毫无抵抗能力的鸡雀野兔,这又是它狡猾诡辩、不择手段的一面。

他信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面对比自己强大凶猛的对手,他从不硬碰,而是通过阿谀奉承和阴谋诡计,捉弄他们,智斗他们;为了生存,他又露出阴险狡诈的一面,利用花言巧语,诱骗弱小的动物成为他口中的食物,毫无同情心。他爱自己的家人,总是以身犯险给妻儿获取食物;他恩怨分明,对付宿敌毫不留情,面对欺骗,睚眦必报。

这样的列那狐,正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多义多变的立体感人物,而非黑白分明的“扁平人物”——即性格单一、鲜明的平面感人物。

列那狐基本信息(弱肉强食的列那狐)(5)

《乱世佳人》斯嘉丽

我们常常在鸿篇巨制的经典著作中,能见到个性丰满的“圆形人物”:如《飘》的女主人斯嘉丽,《三国演义》中的枭雄曹操。孩子们读这样的文学作品,能比观看《喜洋洋和灰太狼》这样简单的动画,更能感受到性格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体会到这个世界并不是童话中那样非黑即白。这也正是故事和人物的有趣所在,也是我们希望孩子能自己从中领悟到的。

  •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列那狐?

自古以来,聪明机智的小人物捉弄愚蠢大坏蛋的故事,总是特别受到民众喜爱。虽然列那狐算不得正人君子,也不像阿凡提捉弄巴依老爷那样,是为穷人打抱不平,但它狡黠善变和机警多智,就像《疯狂动物城》中的狐狸尼克——有血有肉、生动丰满,很难不受到孩子们的喜欢。

列那狐基本信息(弱肉强食的列那狐)(6)

《疯狂动物城》尼克狐

另外,有趣的是,读着季诺夫人的列那狐,字里行间却显现出金庸先生《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形象。

两者行为和性格特征极其相似:韦小宝巧言令色、油嘴滑舌,列那狐花言巧语、能言善辩;韦小宝坑蒙拐骗、不学无术,列那狐偷鸡摸狗、不择手段;就连偷袭这一行为,两者都同出一辙:韦小宝擅撒石灰粉,列那狐抓沙子暗算对手。

他们的行为都算不得光明磊落,侠肝义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他们都有着重情重义的一面:韦小宝看重义气,列那狐爱护家人。

另外,他们都无比乐观,相信以智取胜,而非以德服人,最终也总能依靠着小聪明和大无赖左右逢源。

或许从他们身上总能找到身而为人的劣根性,所以无论是韦小宝,还是列那狐,都无法让读者真正讨厌。因为,这才是真实的人。

  • 列那狐的象征意义

列那狐基本信息(弱肉强食的列那狐)(7)

作为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鹿鼎记》算不得传统意义上的武侠小说,而是暗含对时代和社会的讽刺。同样,《列那狐》也无法称作纯粹的动物童话,而是折射了复杂腐朽的中世纪社会

中世纪在人类历史上,是个特殊的时期。它是欧洲古典文学走向文艺复兴的过渡期;它是封建社会逐步解体,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它更是由多种文明和思想激励碰撞,王权和教权此消彼长,城市逐渐兴起的特殊时期。

列那狐代表的,正是中世纪混乱统治下,新兴的市民阶级。它一边同强权豪门钩心斗角,一边欺压平民百姓。狮王代表着王权的昏庸统治,公狼伊商格罗代表着贵族的跋扈贪婪,主教贝纳代表着教会的愚昧昏聩,公鸡尚特格勒代表着平民的弱小无助

“弱肉强食”的森林,正是黑暗腐朽的中世纪社会缩影。季诺夫人用她幽默犀利的笔触,讽刺了中世纪的法国贵族、僧侣和官吏,影射了当时各种社会力量矛盾和斗争的复杂局面。

不管是故事情节本身,还是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深刻寓意,《列那狐的故事》的诙谐逗趣和脍炙人口,都足以令它成为一部传颂千年、值得一品的经典佳作。

列那狐真的适合孩子看吗?

列那狐基本信息(弱肉强食的列那狐)(8)

列那狐偷鱼

许多家长心怀疑惑:这样一部充满诡谲狡诈功利化的寓言作品,真的适合推荐给孩子看吗?

其实,站在我们成人的角度,看到的常常是作品影射下的成人世界。透过孩子的眼睛阅读,他们的脑海中闪现的却是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中,透露出的智慧和勇气。

经典的文学著作,总是会或多或少折射出一些社会的真实和复杂。但是伟大的作者,总是能巧妙地将自己想要传达的理念和价值观,隐藏在字里行间,让大小读者抓住最核心的部分。

《列那狐的故事》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季诺夫人通过塑造这只机智、狡猾又勇敢的狐狸,强调了个人智慧和才能的运用,必须在道德合理规范的前提之下

“......每次还不是为了搞一点吃的,维持我们的生活吗?你要相信,我每次的动机都是单纯的,绝不是为了与他们争斗而发生冲突。但是,如果你体力不如别人勇猛,你就必须在智力上战胜别人。”

列那狐基本信息(弱肉强食的列那狐)(9)

《列那狐的故事》插图

列那狐诡计多端,有时因为迫于生计,为家人觅食;有时是面临危险,不得已不择手段;有时是因遭到压迫或欺瞒,实施报复;有时却是因为无法抵抗内心的贪婪,和狐狸不可改变的劣根性。

正因为列那狐自有的性格缺陷,才能使孩子们跳出在阅读过程中,常易代入的“主角视角”,以“上帝”的客观眼光俯视整个动物王国中的纷纷扰扰,体会寓言故事中的真意。

好的文学作品,不止有真善美,而是包含了更广阔的的世界,更丰富的人性和更多元的价值观。就像《呼兰河传》中,既有祖父园子中的美好与灿烂,也有小镇上封闭愚昧的灰暗与悲哀;《三国演义》中,既有关羽那样的忠肝义胆,也有曹操那样的“不教天下人负我”;《悲惨世界》中,既有社会的残酷不公,又有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冷暖。

从小品读这样的书,我们并不期望孩子能够完全读懂,而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一颗善的种子去包容,去理解,去逐渐辩证地学会看待这个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