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足蛇吞象的3个故事(曲突徙薪无人问)

草不黄俗话说008:曲突徙薪无人问,焦头烂额为上宾,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人心不足蛇吞象的3个故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3个故事(曲突徙薪无人问)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3个故事

草不黄俗话说008:曲突徙薪无人问,焦头烂额为上宾

“突然,只听得嗵、嗵、嗵三声炮响……”评书说开来。“突然”一词,口语虽然不常用,但也非罕见。川渝常用的是“忽〔fú〕然八咕”、“无然八咕”。“八咕”可能是“勃忽”、“勃划”、“暴霍”(勃,快;霍、划,忽也)之类词的口语音,快速之意。“无然”,“忽然”的口语音。

突,《说文·穴部》:“犬从穴中暂出也。”“暂”是什么意思?是“暂时、短暂”的意思吗?显然不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还得来点“弯弯绕”。

重庆方言的“默”、“默倒”这个词,有估计、默想的意思,“我默倒你会来”,即我估计(约摸)你会来,“我默了默”,即我想了想。但古今词典都不见这个用法。《说文》说:“默,犬暂逐人也。”解释不通。这个“暂”字可能是个错字。宋戴侗《六书故》解为“犬不鸣也。”注中说:“《说文》唐本曰:犬潜逐人也。”“犬潜逐人”即不鸣而逐人。狗见生人多半先狂叫再咬人;不叫而逐人是最凶的狗……。(刘又辛《重庆方言词解·序》)

西南师范大学刘先生(19132010)学问扎实,道德文章,令人敬仰。有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于“暂”字之义,可能未予深究。今按:“暂”,卒(猝)也;突然也。刘先生的山东同乡后辈杭州大学郭在贻先生(1939~1989)在1980年代早就论证过。《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夫人暂而免诸国”,杜预注:“暂,卒(猝)也。”《助字辨略》卷二:“《汉书·李广传》:‘〔广〕暂腾而上胡儿马’,此‘暂’字,猝也,忽也。”

回头来看“突,犬从穴中暂出也”,就是狗猝然从洞中(跳)出来的意思。“默,犬暂逐人也”,狗突然追逐人也。狗天性吠生不吠熟(所以重庆人说“缠”叫“扭到吠”);狗突然追逐人,必须无声,否则不凶狠,没有杀伤力(比较闷声人:三天不说两句话,整人不是哈把哈)。有道是“肯叫的狗不咬人”,“吂(māng)子狗/闷声狗咬人无厌”。“默倒”之“默”,川渝或音“mé/mié”,或音“mě/miě”。

“突”字还有几个不常用义:“烟囱”、“植谓之传,传谓之突”(《尔雅·释宫》)、“欺也”、“滑也”等。“烟囱”义在成语“曲突徙薪”中,还有所反映,而“传(chuán)谓之突”义,相信一般人闻所未闻,“植、传”又是什么?“传、突”此义只有词典记载,至今未见文献用例,想必是个方言词。“突”的“烟囱”义例子不少: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汉书·霍光传》)

淳于髡至邻家,见其灶突之直而积薪在傍,谓曰:“此且有火”,使为曲突而徙薪。邻家不听,后果焚其屋,邻家救火,乃灭。烹羊具酒谢救火者,不肯呼髠。智士讥之曰:“曲突徙薪无恩泽,燋头烂额为上客。”盖伤其贱本而贵末也。(《艺文类聚》卷八十引汉桓谭《新论》)

曲突不见宾,焦头为上客。(三国魏应璩《百一诗》)

突,烟囱。但“突”何以有这么个意思呢?光是这么个“光胴胴”的“突”字,要解释它为何有“烟囱”义,过去,用传统的方法,“就字解词”的“静态释词法”,或“破读”通假式的“微动态”法,“突之为言……”,只能是“耗儿啃南瓜”——排不起头、“撵山狗(猎犬)捉刺猪(刺猬)——无从下口”。现在,我们找到了破解之法,那就是笔者在2014年提出来的汉语音义演变“韵尾失落法”(ang→an→a)的“动态释词法”。請看——

囱:《说文·囱部》:“囱,在墙曰牖,在屋曰囱。。”段注:“今灶突。”《玉篇·囱部》:“通孔也。”《集韵·江韵》:“囱,或作窗、牕、窻。”

按:“囱、窗”:受义于“通”。

㴱(去氵):《说文·穴部》:“一曰灶突”段玉裁注:“葢灶上突起以出烟火,今人谓之烟囱,即广雅之灶䆫。”(式针切)

段氏认为烟囱之“突”乃“突起”,就是“就词释义”。

穼:《广韵·侵韵》:“突也。”(所今切)

突:《淮南子·人间》“以突隙之烟焚”高诱注:“灶突也。”(陀骨切)。

可见,“囱窗㴱(去氵)穼……→㴱(去氵)穼突(入)……→突……”形成演变链。

至于说“突,欺也”,则是“誔娗……→诞但突……→託托突……”的演变链。还有“突,滑也”,与“踼→澾→冭”等同族,另行阐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