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封村旗杆院(祁县梁村旗杆院)
梁村是仰韶文化遗址所在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还有一处远近闻名的院子叫旗杆院。
梁村东头街有一座古老的黑油漆大门,人们称一旗杆院。
旗杆院,顾名思义,街门两旁竖着旗杆的院子。小学读书时,我的同班同学赵祚荣就住在这里,大门黑黑的,我也不敢进去。
据历史文献记载,旗杆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录取功名富贵的象征,也是一种文化人社会等级制度的遗存。
据史书载:旗杆高六米,预示达官贵人主人六六大顺,皇恩浩荡。底座四块5尺高的块石镶嵌而围,象征读书人以儒家学派的传统文化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根本课程考取功名。
正中石面篆刻着阳形文“寿”字,意为封建帝王万寿无疆,主人高堂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旗杆上面有黄色斗篷,斗篷上插锡铁小旗四面,意为四平八稳,四季平安。斗篷即意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虚心好学,安邦治国。
两扇高大的黑油漆大门,上面有秦琼、尉迟敬德守门。整个门而庄重肃穆,虎气蒸蒸,威风凛凛,路过此门,有一股毛骨悚然低人一等之感。大门头悬一匾额“耕读第”。意“耕读传家”。
旗杆院长期㕥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洞房花烛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的读书人追求的标本和奋斗追求的标杆与方向,是读书人砥砺意志刻苦学习的榜样、力量、权威的向往,也是一种显赫家族兴衰的荣誉符号。古称“十年面壁无人知,一举高中天下名”就是这个道理。说来话长,相传古时候,梁村牌坊街有个叫苦娃的青年,自幼丧父,靠母亲出卖针线活为生度日,自己也上山砍柴,母子俩人相依为命,苦度日月,在苦水中泡大,领略了人生酸甜苦辣咸的穷孩子,胸怀大志,后的母舅的恩养、接济,他苦念“三、百、千”,熟读诸子百家,大比之年,皇王开科取士,得中进士,点帝赞赏他治国理政的文才,批准他衣锦还乡,荣归故里,要在他家的门前立一旗杆,以示成为天下读书人学习的榜样,因为他家穷得连个街门也没有,无处安放旗杆,经村中里正(村长一类)说合,就暂时把旗杆立在他近本家东头街叔叔家门口竖了旗杆。天长日久,人们就把此院叫做旗杆院了。
眼下旗杆踪迹全无,街门也只留下一个空架架了,前面院也茅草丛生西房也不成样子了,房子也摇摇欲坠,千疮百孔,长年累月在风雨中飘摇。
旗杆基石也不知到什么地方了,后来才知道是经人引证,被某大院当古董收走了。
旗杆是旧时天下读书人头悬梁、锥刺股、扬名声、显父母的精神基石,永远激励着读书人奋发向上,刻苦学习,认真读书,人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一条优良自我创新精神。
旗杆院作为封建社会儒学科举文化的缩影,将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灵,永驻史册。
朋友,你可知道后世,旗杆院给这个院,这条街带来了窗魁山文昌爷无限的恩德与福泽。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名篇“陋室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梁村这块风水宝山,靠着雄伟的窗魁山文昌宝殿,依着旗杆院的皇家灵气,多少年来人才辈出,不胜枚举。
如:我的老同学赵祚荣,太原某中学校长(旗杆院里住)
赵沂善,山西省劳模、县政协委员。
县劳动局长赵敬义,蓄水池创办者。
县人大主任赵沂山。
县教育局长赵忻根。
副局长赵燕。副局长赵忠。
局长、副局长…
“龙门点额,雁塔题名”。
梁村是文物古村,文化古村,晋商古村。
望知情者提宝贵意见。谢谢合作。
讲述人:赵家银、赵锡润。整理人:许永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