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公司品牌(品牌出海盯上大屏电视)

记者 | 徐诗琪编辑 |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ott公司品牌?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ott公司品牌(品牌出海盯上大屏电视)

ott公司品牌

记者 | 徐诗琪

编辑 |

穿插在各个正式节目中间,魔性重播三四次的传统电视广告已经在大众生活中淡去了。随着技术演进,电视被赋予“智能大屏”的新名字,播映内容来源也从数量有限的电视台变为更丰富的流媒体。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并没有抛弃大屏,相反,疫情期间消费者们花在大屏上的时间更多了,广告商们也将更多预算投入这里。据研究公司Digital TV Research预测,2025年全球OTT收入将达到1670亿美元,是2019年830亿美元收入的两倍。目前,美国与中国是两个最大的OTT市场。

智能电视、智能机顶盒等被统称为OTT,它是Over-the-top的缩写,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电视等设备是其接收终端。

广告技术公司萃弈(The Trade Desk),是押注智能大屏广告的代表。这家2009年创立于美国的公司已于2016年登陆纳斯达克,目前在中国设立了约50人的分部。近日,界面新闻专访萃弈中国区总经理陈传洽,谈到了中国品牌出海与智能大屏营销的情况。

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名声响亮,但拥有全球性知名度的中国品牌却很少。近两年来这一情况在转变,以华为、小米以及《原神》为代表的游戏带着中国标签出海,已经获得了全球用户的认可。

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表现出出海需求,这也是萃弈选择在中国设点的原因,“我们非常看好中国市场,还会在大湾区持续投入,在深圳设立办公室,服务这边的公司,比如金融科技、新兴的消费品、跨境电商企业等等。”

简单地说,萃弈做的是为品牌方提供广告购买服务,客户可以在萃弈自助云端平台上管理多种广告活动,覆盖各类终端。而其技术亮点在于,公司通过数据管理平台、人工智能引擎等,挖掘消费者需求,为品牌提供营销量化结果。相比传统投放,数据与图表直接呈现了ROI,更为直观高效。

其中智能大屏就是萃弈主要瞄准的方向。陈传洽说:“中国和美国的OTT营销都是这两三年才起来,背后有很多助力的因素,比如疫情的时候大家困在家里,就只能看电视。后来我们发觉,企业在改变策略,比如《木兰》不是上线电影院,而是先在Disney (迪士尼旗下流媒体平台)播出。”

对于迪士尼、奈飞、亚马逊推出的流媒体平台爆发,陈传洽将它们称之为“优质流量”。它们的用户主要是年轻的高消费力人群,这正是大部分品牌想要吸引的对象。此外,相比传统电视广告,OTT广告投放的价格也更为划算。

陈传洽举了科沃斯扫地机器人的例子,萃弈帮助科沃斯在北美市场进行了OTT投放。“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在海外卖得并不便宜,属于高端产品。”萃弈提供给界面新闻的案例数据显示,科沃斯在北美四个州、9家主流媒体上投放了智能大屏广告,并通过爱好、收入、过往购买行为等定义出受众:年轻白领、搬家人群、科技产品爱好者等。最后的表现是,科沃斯的这条广告视频触达了56万家庭,观看完成率为98%,完整观看成本(CPCV)为0.025美元,较行业平均价格低38%。

互联网世界越来越收紧的隐私政策,也助推着投放渠道的改变。苹果、谷歌等大企业均调整了隐私政策,数字广告从业者们必须寻找新的应对方式。陈传洽提到,苹果推出隐私新政后,以往基于IDFA(用于追踪用户的广告标识符)的广告归因方式面临失效,萃弈公司正在推行一种以电子邮件账号为核心的匿名ID,称之为UID 2.0,并已经开源,寻求以此作为数字广告行业的新标准。

目前萃弈投放的OTT广告均在海外,而在国内,OTT营销也站上了风口。普华永道于2021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内地OTT视频总收入达到95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并且成为主要广告商增长最快的平台。

传统与新兴的电视厂商均开始了布局,创维旗下的酷开,TCL旗下的雷鸟,海信旗下的聚好看,还有小米自带的电视系统,均在探索OTT营销。这些公司大部分获得了腾讯、百度、爱奇艺等视频内容提供方的投资。酷开科技的相关负责人去年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就表示,OTT营销能够做到“千人千面”,且电视用户一般是高收入、高学历、高职位人群,看好其营销效果。

业绩方面,萃弈公司于近日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收入为8.01亿美元,同比增长55%,净利为1.30亿美元,同比增长43.47%。公司在财报中强调,随着观众转向数字流媒体服务,以及广告商将数据应用于电视广告活动,联网电视渠道增长显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