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大厦的故事(写字台上垫的那块玻璃的前世今生)

最近和小伙伴讨论买一个升降电脑桌的必要性,突然想起了老家的写字台,那上边现在还垫着一块巨大的玻璃,保留着我儿时写作业的回忆。果然人是年纪越大越喜欢回忆,再过几年怕是得给晚辈开展说教大法了,可怕。

大概80到90年代吧,家里有一个挺大的写字台,其实就是一个大桌子,同村木匠给做的,实木品质,现在要是买个实木的桌子得花不少钱,那时候很便宜。不光桌子,家里的衣橱、饭桌、凳子都是这位木匠做的,他一个人垄断了全村的木工活,我记着他还会在玻璃上画画,当时我家有一个衣柜,两面大玻璃上都是他画的山水,挺好看。

玻璃大厦的故事(写字台上垫的那块玻璃的前世今生)(1)

我家还有类似这种木匠做的凳子

实木品质听着挺好听,其实质量很一般,表面刷漆质量也不高,毕竟那个年代漆都不大好买,木材也没经过工业化处理,受水分影响用一段时间表面就不大平了,表面也没多硬,拿个尖点的东西一戳就是一个坑,脏了也不好打扫卫生,于是父母大手一挥,买了块和台面差不多大的玻璃往上一放,所有问题全部解决。

我一度觉着桌面垫玻璃是我父母的伟大发明,后来发现那个年代的大多数台面都垫着玻璃,不管是家里还是办公室,玻璃下边又经常放着各类电话本备忘录,甚至谁出个门留个小纸条都会塞在下边。那已经不是一块单纯的玻璃了,那是那个年代的信息枢纽。直到多少年后的今天,这个习惯还会在一定年纪的人身上浮现,比如我曾经一个领导的办公桌上就放着一块老大的玻璃,锃明瓦亮。

我想放玻璃这个事在一开始一定是个无奈之举,那个时代家具算是个不错的物件,老一辈结婚的时候女方是必然要点几件家具的。无奈的是祖祖辈辈玩手艺的木匠们灵巧归灵巧,但要求他们对木头进行水分平衡处理确实是难为他们了,在手工作坊时代,原材料质量又普遍看天,完全没有品控这个东西。这些都导致做出来的家具看起来很美好,细节就不能深究了,于是当时表面光滑平整不怕水硬度又足够的玻璃以俯瞰众生的姿态进入了家庭,走入了办公室,担负起护卫家具的职能。一想到玻璃脏了只要拿块沾水的抹布一抹,干干净净,美滋滋啊,像玻璃这种任劳任怨既能当护卫又能当垫板的角色,有谁会不喜欢呢。

90年代之后,桌上垫玻璃这事在我的家乡逐渐减少,除了父辈们依照习惯依然维持着曾经的状态,年轻人已经没谁去弄块玻璃放桌上了,归其原因在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家具再不需要木匠亲手做,而是可以去商场挑,逐渐又可以在网络订,工业化时代下家具再不是个娇小姐了,她不怕水不怕碰,更是可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按照网络起名的逻辑,是不是可以把家具唤叫“家娘”了?

实木也不是曾经的实木了,现在水涨船高成了高级的代名词,什么实木家具实木地板,但凡带“实木”俩字的都自带发光属性,不知道曾经给我家做家具的木匠看到当下实木的行情会不会叹息一声生不逢时。不过他生活过得还是不错的,虽然被工业化消灭了手艺,但靠着后来兴起的保护地种植产业,也算是小富了一把。

玻璃大厦的故事(写字台上垫的那块玻璃的前世今生)(2)

实木家具

一块玻璃的前世今生折射出社会的变迁,从小农经济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浪潮,中国社会的发展超过太多人的想象。我们今天拿着手机刷着小视频,看到很多人谈论的曾经,会以为距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很多事情距离现在也才三四十年,而三四十年后,我们的社会又将变成什么样子?是不是我们现在拿在手里的手机也会和曾经桌子上的那块玻璃一样逐渐消失?

未来到底会如何,让我们期待着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