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幼的综合素质都是一样的吗(中小幼综合素质核心考点)

中小幼的综合素质都是一样的吗(中小幼综合素质核心考点)(1)

“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内涵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关联的

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获得的发展机会也不相同。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城市和农村的分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旧的社会生产分工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是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

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人的片面发展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厂中发展到了极端的地步。

3.机器大工业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道路。

首先,机器大工业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需要。

其次,机器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因为机器大工业生产创造了极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财富,缩短了劳动时间,使工人有物质条件、时间、精力去从事学习,发展自己。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

机器大工业生产所提供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充分地实现。只有消灭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全体劳动者提供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才能使他们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类的特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活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人类在劳动中产生。

人类因劳动的异化而异化,因劳动的解放而解放,因劳动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主要指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各种素质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

个性即人的品质和风格,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体质能力、精神状态、心理倾向

及行为特征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的不断发展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育人为本”的幼儿观(重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育人为本”的内涵

1.幼儿是有独立人格的人(独立的主体)

人格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资格,是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每一个人都有人格,包括幼儿和老师。

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和老师的人格都是平等的,都是需要受尊重和保护的,作为教师往往会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容易形成盲目的自卑、无视幼儿的人格、不容许学生有丝毫挑战的畸形心理。

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师生关系不平等,幼儿要看老师的脸色说话做事,稍有不慎教师就会给幼儿侮辱性的嘲讽,更甚至做出给幼儿“戴绿帽子”“穿黄校服”等伤害幼儿自尊和侮辱幼儿人格的事情。

面对这些事件,我们与其问:我们的幼儿到底是怎么了?还不如问我们这些做教育的教师在教育幼儿时到底是怎么了?幼儿和老师都是独立人格的人,都有自己人格的尊严,我们只有尊重幼儿的人格,才能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2.幼儿是各方面在不断成长中的人(发展中的人)

首先,幼儿时期是人的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身心各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中,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都在形成中,容易受到正面教育,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其次,幼儿是成长中的人,为人处世不像大人那样的成熟老练,在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他们需要老师引导、帮助、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师只是闻道在先、在社会上起步早点的人。教书育人、纠偏正错、引导幼儿健康成长是老师的神圣职责,而不是额外负担。

作为老师一定要谨慎言行,切莫以自己的经验和兴趣,妄加评判,特别是不要把幼儿的创造精神和特殊的爱好特长当作幼儿的缺点或者错误进行评判。我们应看到幼儿是成长中的人,不仅会有缺点和错误,而且还可能会反复甚至是多次反复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对幼儿的错误一定要学会容忍,多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3.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习的主体)

幼儿是受教育的对象,这是由学校的使命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决定的。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具体的教育对象和特定的教育场景来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材和教学活动,并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来对幼儿施加影响。

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

但幼儿在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对教师完全盲从,而是具有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4.幼儿是完整的个体(完整的主体)

在长期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有些老师重智育轻德育,重做事轻做人,重理论轻实践。在这些教师头脑中,幼儿并非独立的个体,而只是片面的学习机器。以这种观念和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无疑会有很大的缺陷。

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幼儿是独立的完整个体,这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正确出发点。而幼儿的素质包含思想道德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缺一不可。我们应该对幼儿毫不犹豫地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

“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即以幼儿作为发展的核心,承认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潜力,幼儿是完整的个体,要充分尊重、关心、理解每个幼儿,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教育和引导幼儿学习、生活,帮助他们健康成才,从而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记忆诀窍:三个主体,一个发展

(二)“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主要目标

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教育与人的幸福、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以现代人的精神塑造人,以全面发展的广阔视野培养人。

1.坚持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2.坚持教育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人的能力和人格培养的倾向。

3.坚持学校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校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学习乐园。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4.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导

让学校成为教师幸福工作的精神家园。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核心。教师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更是管理的主人。以教师为本,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办学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既是以人为本管理的最基本原则,也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因素。

5.坚持尊重个性和承认差别

办好适合每个学生成长需要的教育。坚持育人为本,要求在教育发展中既要尊重教育规律,更要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优质的教育,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孩子的个性发展需求。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6.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根本上说,教育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需要,就是要通过发展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也满足人民选择教育的需要。要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办出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教育。

7.坚持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学校教育改革

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搭建终身教育的“立交桥”,为努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三)“育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

1.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幼儿,体现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既然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幼儿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只强调某方面的发展,忽视人的全面、整体、和谐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尽可能地去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强项和优点;我们要尽可能地去关怀学习后进生、困难生。在教学实践中要杜绝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体育的片面做法。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就要求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幼儿的感受。我们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鼓励幼儿的创造性。

2.我们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

因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努力学习,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宽阔的胸怀和高度的使命感,这也是对自己和对他人公正的前提要求。同时教师也要有坚持正义的勇气和较高的教育技能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人生修养和教育修养。

(2)平等地对待幼儿。平等的对待幼儿正是现代师生观所要求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明确,老师与幼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教与学虽说是制度上的授受关系,但是在人格上是一种完全的平等关系。

(3)爱无偏颇,一视同仁。作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私利和好恶为标准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应当给所有幼儿平等的学习机会。我们的教育应该面向全体,而不是少数几人。

(4)实事求是,赏罚分明。现代教育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应不应该对幼儿实施惩罚。有些人反对惩罚,认为那样会伤害幼儿心理健康。而大多数人认为教育的惩罚并不是目的,在一定情况下它同奖赏是一样的,都是用来促进受教育者成长。赏罚本身往往是次要的,幼儿在意的主要是赏罚所体现出的教师对他们的评价。

(5)面向全体,点面结合。这主要是指教师如何在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中做到教育公正,这也是一个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不耽误每个孩子的发展,这才是一种实质上的公正。教师要把握好公正的度,不能够丢下大多数幼儿去抓所谓的“重点生”,这样的行为违背了教育的全体性,也违背了教育的公正性。

3.尊重、热爱幼儿

幼儿和老师都有自己的人格,都是相互平等的。

(1)尊重幼儿的人格,更全面地理解幼儿。尊重幼儿就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爱好、隐私,给他们以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的习惯,并养成开朗、乐观地对待生活的心态和性格。

(2)关心幼儿、信任幼儿。教师要从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关心幼儿,使幼儿在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

(3)对幼儿的“爱”和“严”要把握好度。教师在对幼儿实施教育过程中,除了爱还要严。俗话说“教不严,师之惰”,没有严格的要求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要把严格的要求和对幼儿的热爱紧密结合起来。

4.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正因为如此,世界才变得精彩。”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否定这种差异就是否定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实践,使每个幼儿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教师应该做到:

(1)要深入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贯彻“育人为本”的幼儿观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2)承认客观年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每个幼儿在各个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即使在同一年龄层的每个人,他们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教育应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分层教学。

(3)尊重差异,实施教学多元化。我们要寓“育人为本”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活动是树立和落实育人为本的幼儿观的有效载体。活动既要形式多样,又要生动活泼;既要有娱乐性,又要有学术性;既要有时代性,又要有创新性。学校要开展各种课外技能活动,发挥幼儿其他方面的兴趣特点,促进幼儿全面的素质发展。

5.树立为幼儿发展服务的意识

“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强调教育以服务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为每个人全面发展而服务,为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而服务。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幼儿的心理变化和认知特点,为幼儿的终生成长提供最好的、最优质的条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服务于幼儿的身心,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其次,服务于幼儿的学业,提高他们的知识理论水平,掌握一定的技能。

再次,服务于幼儿的生活,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最后,服务于幼儿的终身发展,使教育成为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增强幼儿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

历年真题再现

一、单项选择题

【2017上幼儿园.真题】活动课上,赵老师特意邀请几个平时不太合群的孩子表演“找朋友”,被邀请的孩子面带微笑与其他小朋友愉快的完成表演。赵老师的行为()。

A.恰当,教师应当培养幼儿遵守纪律习惯

B.不恰当,教师应当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C.恰当,教师应当关注每个幼儿发展

D.不恰当,教师应当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答案] C

解析:教师应当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

【2017下幼儿园.真题】某幼儿园一直试着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发勺子、分碗、搬凳子等。一天,小樱用乞求的目光注视着老师,轻声说:“老师,让我发一次勺子好吗?”老师说:“每次吃饭最慢,上课从不举手发言,还发勺子呢?!”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老师让小樱先举再发言

B.老师们让小樱先吃饭再做事

C.老师应该让小樱搬凳子

D.老师应该让小樱发勺子

答案:D

解析:教师应当倾听孩子的想法,在孩子力所能及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因此,答案为D。

【2018上幼儿园.真题】中班的浩浩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王老师每次都让他在表演游戏中扮演主角。王老师的做法违背的教育理念是( )

A.促进学生发展

B.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C.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正确答案:B.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2018上幼儿园.真题】上课时,柯老师正在组织小朋友们讨论。然然先找毛毛碰头晚,又去抱乐乐的腿,脸上还带着得意的笑容。柯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

A.当众点名批评然然

B.抚摸然然的头以示提醒

C.鼓励然然继续游戏

D.假装没看见然然的行为

正确答案:B.抚摸然然的头以示提醒

【2018下幼儿园.真题】 铭铭问吴老师“天上哪颗星星最亮?”吴老师说:“老师也不知道、回家后我们都去想办法找答案,好不 好?”这说明吴老师能做到( )。

A. 尊重个体差异

B. 公平对待幼儿

C. 面向全体幼儿

D. 引导幼儿探索

答案:D。

【2019上幼儿园.真题】午餐时,幼儿辰辰翘着椅子坐,在椅子上摇来摇去,东倒西歪,对此,王老师恰当的说法是( )。

A. “辰辰,不准玩椅子” B. “辰辰,你有多动症吗”

C. “辰辰,请坐好,椅子会坏的” D. “辰辰,请坐好,你会摔跤的”

【答案】D。

解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秉承着育人为本的儿童观,与儿童交流时需要尊重幼儿的思想意愿。以幼儿为主,应以正面教育为主。选项A,不准玩椅子,这是一种命令的口气。选项B,辰辰你有多动症吗?幼儿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就因为辰辰摇晃椅子就说他是多动症,这是不尊重幼儿的表现。选项D相比选项C,侧重关注幼儿。在幼儿园应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答案为D。

二、材料分析题

【2015上幼儿园.真题】材料:

周一长假结束后,楠楠一进教师,就马上走到自然角去探望小金鱼和蝌蚪。

“小金鱼没有了!”楠楠大叫起来。

邓老师很吃惊地走过去看,以前游来游去的小金鱼不见了,只剩下两个小鱼头躺在缸底的水草下,几只蝌蚪竟然正在啃鱼头。

蝌蚪吃金鱼的事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早餐结束后,邓老师决定利用这次机会,组织孩子们讨论小金鱼的死因。

孩子们分小组进行了热烈讨论。他们列出了几种可能的原因:

(1)天气闷热致死。因为放假期间,天气一直有些闷热。

(2)水污染致死。因为涵涵苦经将肥皂泡吹到鱼缸里。大家觉得水污染可能会导致金鱼死亡。

(3)金鱼吃得太饱,胀死了。因为小杰家的金鱼就是这样死的。。

(4)金鱼是饿死的。因为放假期间没人给金鱼喂食,它们就饿死了。

邓老师继续组织幼儿讨论怎样的喂养方式是正确。大家纷纷发表意见。

随后,邓老师指导孩子们把金鱼的尸体从鱼缸里捞出来。有的孩子还提出要把金鱼埋葬到草丛里,邓老师答应了,给孩子们借来铲子,孩子们很认真地把他们心爱的金鱼埋好。

问题:

请从儿童观的角度,评析邓老师的保育行为(14分)

【参考答案】

教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背景下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这种保育行为值得我们去学习。

首先,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有巨大的潜能和探索意识。材料中,就金鱼的意外死亡,教师并没有直接告知幼儿答案,而是带领幼儿大胆假设、论证研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其次,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材料中,教师不但就金鱼之死引发大家在知识方面的讨论,还为金鱼举办了一个葬礼,让幼儿体会到了生命的宝贵与意义,陶冶了幼儿的情操,丰富了幼儿对大自然的情感与热爱。

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像邓老师一样,全面贯彻育人为本的儿童观,一切以儿童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帮助幼儿在各个方面健康快乐的成长。

【2017下幼儿园.真题】材料:

下面是某幼儿园小班张老师的教学片段:

(张老师的铃鼓响起来了,孩子们回到座位上)

师:我们都是机器人。

幼: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大门牙。

师:小朋友们,我们先来看看电视上播放的是什么?

(老师按下播放键,电视里出现了新华书店的宣传片)

师:小朋友们去过这个地方吗?

幼:去过。

师:这是什么地方呀?

幼:新华书店。

师:你们真棒,你们看新华书店有许多许多的书,是不是?这些书都是分门别类放在一起的,咱们一起来看看哪些种类呢?

(老师指着“教育类”这块牌子问幼儿是哪个区,大多数孩子都不识字,都没有反应。)

师:你们可能不然是这些字,那我们让咋们班的“识字大王”江江来帮帮我们,你们说好不好?

幼:好!

(江江站起来念出字后,老师放弃了与孩子一起探索书的种类,自己看着电视屏幕一类接着一类给孩子认真讲解,教孩子认字,孩子们在下面念着,听着。)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儿童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

张老师的教育行为,违背了科学的儿童观,具体表述如下:

(1)孩子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因此,教师需要相信孩子,给与孩子期望,多表扬孩子、鼓励孩子。而题干中的张老师一开始上课的“三不许”以及在面对孩子不识字、没有反应的情况下,直接放弃与孩子一起探索书的种类的做法都是不对的,会导致孩子不自信,不愿意参与活动。

(2)孩子个体之间是存在巨大差异的。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孩子、悦纳错误、多包容。但是张老师面对很多孩子不认识生字时,直接请“识字大王” 江江来认读,随后结束了探索活动,都体现教师没有注意不同孩子发展的差异性,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也没有包容幼儿的不足。

(3)孩子的成 长需要人文的关怀,因此,教师的教育过程中要把孩子当成孩子,爱护尊重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但题干中张老师一开始就让小班的孩子“三不许”,这严重 违背孩子的天性,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看。另外,对于孩子的识字问题,没有积极主动鼓励孩子学习,而是采用放弃活动以及孩子跟读的方式都没有尊重、爱护孩 子。

【2018下幼儿园.真题】材料:

班上的一些小朋友不喜欢洗手,有些小朋友虽然洗手,也只是简单地冲冲水就算了。户外活动后,韩老师把 小朋友分成两组:一组念着儿歌认真地洗手,另一组暂时不洗手。韩老师拿出两块柚子皮,一组一块,让小 朋友分别摸柚子皮内层,红红突然叫起来“黑了,黑了!”

果然,没洗手那组小朋友摸过的柚子皮内层已经黑乎乎了,韩老师趁机提问:“柚子皮为什么会变黑呀?” 孩子们抢着说:“他们没洗手,手很脏”“手上有土,把柚子皮弄脏了”韩老师连忙引导:“这是我们能看见的,还有我们看不见的呢?”“细菌、病毒”,孩子们大声说。韩老师趁热打铁:“如果我们不洗手就拿东西吃,手上的脏东西会沾到食物上,脏东西进入我们的肚子,身体会怎么样?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孩子们叽喳地讨论开来,最后得出了“一定要认真洗手,做健康的小主人”的结论。活动结束后,没洗手的小朋友,立刻跑到洗手池边洗手,洗得格外认真,洗了手的小朋友中,有人感觉自己没洗干净,就认真地又洗了一遍。

自此,小朋友们大都能自觉地去洗手,如果某个小朋友忘记洗手,其他的小朋友也会提醒他。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儿童观的角度评析韩老师的教育行为。(14 分)

【参考答案】

韩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遵从了“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1) 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材料中韩老师并没有因为幼儿不会洗手而放弃了此方面的培养,而是结合“儿歌”、自主探究的形式,引导幼儿掌握洗手的重要性, 遵从儿童是发展中的人的儿童观。

(2) 儿童是独特的人。每个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各不相同,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长,幼儿园老师应该将儿童看成独特的个体,因材施教。材料中韩老师将幼儿分成了两组,并且在活动中听从了孩子们的想法进而开展进 一步的引导活动,遵从了这一点。

(3)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每个幼儿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 材料中韩老师并没有直接讲解洗手的重要性,而是让幼儿自己实际操作,感知洗手的重要性以及不洗手的危害,遵从了这一点要求。

综上所述,韩老师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更多教师资格及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备考资料,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欢迎留言,说说你在教师备考中的需求和问题!

中小幼的综合素质都是一样的吗(中小幼综合素质核心考点)(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