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大佛最近状况(乐山大佛查明病因)

封面新闻记者 李昕锋 丁伟 摄影报道

今年10月8日,乐山大佛正式启动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12月2日,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乐山大佛本体脚手架已搭建至头部位置。

目前,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临时性排危加固方案设计已基本完成,预计将于12月3日上交四川省文物局。

四川乐山大佛最近状况(乐山大佛查明病因)(1)

脚架已搭建至佛头部位

10日起逐步遮掩头部

记者在乐山大佛景区看到,目前,大佛本体的脚手架已搭建至佛头部位,大部分的身体部位已被遮掩得严严实实。

“12月10日前后,我们将逐步遮蔽大佛头部,对头面部进行勘测;到了12月底就得开始拆除。我们要保证明年元旦节之前,先露出佛头,供游客观赏。”大佛“体检”项目负责人、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文保中心副主任孙博表示,为了在勘测过程中让文物少受甚至不受干扰,很多常规方法都不能用,“这对施工和技术要求极高,可谓工期很紧、任务很重、难度很大。”

四川乐山大佛最近状况(乐山大佛查明病因)(2)

大佛“病因”基本查明

已起草临时性排危加固方案

据介绍,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临时性排危加固方案涉及大佛本体约72㎡表面,其中严重开裂残损区域约20㎡。

经50余天的勘测研究,大佛本体病害原因也基本清晰,主要是前期修缮材料出现耐久性问题,造成胸腹部起鼓、开裂、剥落;而大佛面部发黑主要由水锈结壳造成黑斑,此前修缮发髻时掺入有炭灰和受到微生物、植物侵害等多重原因造成。

孙博介绍,随着勘测工作的进展,他们已于近日起草了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临时性排危加固方案,将于12月3日上交四川省文物局,在方案获得批准之后,即对大佛本体开展临时性排危加固工作。

据了解,2001年,乐山大佛景区曾大规模修缮大佛本体头部、面部、肩部和双手双脚,并对大佛体表进行了全面维护,现已过去了17年之久。

四川乐山大佛最近状况(乐山大佛查明病因)(3)

研究勘测共分4阶段

直至明年7月底

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负责人彭学艺表示,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主要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18年9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乐山大佛材质劣化机理研究,主要包括乐山大佛基体劣化机理研究和前期保护加固材料劣化机理研究;

第二阶段: 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保护加固材料的制备和表征,制备与乐山大佛基体相适用的保护加固材料,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分析表征;

第三阶段: 2019年2月1日至2019年6月3日,开展现场试验,研究具有最佳性能的保护加固材料,并研究最佳的现场工艺;

第四阶段: 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总结研究成果,编制《乐山胸腹部开裂及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材料与工艺前期研究报告》。

四川乐山大佛最近状况(乐山大佛查明病因)(4)

“见证大佛保护”系列活动

游客游览兴致不减

尽管大佛本体大部已被遮掩,但记者注意到,游客们的兴致丝毫不减。

在佛头平台,游客们细细观看着数十幅大佛老照片。在“大佛时空走廊”,滚动播放着沙画和视频,游客们驻足于此,了解大佛90年的修建历程,感受千年大佛保护工作的不易。

而在“见证大佛保护”签字墙上,已密密麻麻地留下了数以万计的游客签名。即便如此,游客们依然“见缝插针”地写下名字,为自己和大佛祈福。

眉山游客黎冰冰带着儿子郑重地在签字墙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以前我来过乐山大佛两次,为大佛的宏伟所折服,这是第一次带儿子来,有幸亲见眼证了大佛的保护工作,这是很多游客都无法目睹的场景。我觉得这比之前的游览更有意义,也让儿子从小就懂得欣赏文物、保护文物。”

据景区统计,2017年11月,乐山大佛每天接待游客数量约6800人次;而今年,尽管大佛开展了勘测工作,但游客数量并未减少,在周末,每天更是达到约7000人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