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现在身体还好吗(搭上大半辈子前程)
“队长,皇军让我给你带个话...”
“我原来以为,只有我这个模样的能叛变,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朱时茂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啊。”
经典的台词,细腻的细节,爆笑的场面,极富个人特色的演绎形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陈佩斯携手朱时茂,在央视春晚舞台开辟了一种崭新的表演形式——小品。
两人不但为此成功登顶演绎生涯巅峰时刻,他们和他们的小品,也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刻在70、80后一代人记忆里。
1998年,炙手可热的两人,因为与央视下属机构的一场官司,从此绝迹央视,彻底消失在大众的视线。
如今,20多年过去了,曾经蚂蚁撼大象,和央视对着干的陈佩斯现在还好吗?
从初登春晚算起,兜兜转转37年,当初陈佩斯的执著值得吗?
一,标准的星二代
说起陈佩斯就不得不说其父亲陈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凭借对《白毛女》中黄世仁、《红色娘子军》中南霸天,
两个经典反派角色的成功演绎,奠定了陈强在中国电影舞台反面角色的王者地位。
所以,陈佩斯从一出生就是妥妥的星二代。
但这个星二代身份,除了让他继承了艺术世家的表演天赋,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福利。
15岁时,在内蒙插队的陈佩斯,抱着想回城吃一顿饱饭的人生理想,
听从父亲建议,报考了文工团和总政话剧团。
但那个年代,追求“伟光正”外表形象的演艺圈,
对复制粘贴了父亲那张,典型“坏人”面孔的陈佩斯来说,就像后来他的小品中讽刺的那样:
“像你这形象吧,演个小偷小摸、不法商贩、地痞流氓,往那儿一戳就行了。”
不受待见的形象拖累了他的艺术才华和表演天赋,连续被两家著名文艺团体拒之门外。
1973年,陈强听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正在招收学员,负责招生工作的正好是好朋友田华,
从来不求人的陈强,为了儿子找到了好朋友田华门下。
也许,拍摄过《地雷战》《地道战》《红灯记》《苦菜花》《林海雪原》等一大票经典战争影片的八一制片厂,考虑到陈佩斯的形象非常适合电影中的反派角色,录取了陈佩斯。
果然,进入北影厂后,陈佩斯出演的角色大多局限在地痞、流氓、恶棍等反面人物形象上。
看到儿子又步了自己的“后尘”,进入一个狭窄的表演领域,父亲陈强颇为苦恼。
他建议儿子换一种表演方式,尝试在当时国内并不成熟的喜剧表演领域开疆拓土。
也许,这才是艺术世家,星二代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父亲高屋建瓴的建议不但改变了陈佩斯无戏可演的现状,
也让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终成为中国演艺领域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二,喜剧舞台的拓荒者。
1980年,陈强陈佩斯父子联手打造的一部喜剧电影《瞧这一家子》横空出世,
打破了当时电影市场千篇一律的严肃叙事风格,给沉闷的国产电影市场带来一股强劲的东风。
那时候的陈佩斯还是有一头浓密秀发,长相清秀的小伙子,
而此后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张金玲、方舒、刘晓庆倾情献演该片,
著名相声大师马季也在片中客串了一个照相馆摄影师的角色。
剧中许多经典桥段成为一代人记忆,至今很多台词和场景也让人记忆深刻,耳熟能详。
随后,父子俩又乘胜追击,打造了“二子系列”等多部精品喜剧电影,
为国产喜剧电影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奠定了基础。
1983年,凭借电影《牧马人》许灵均一角走红的朱时茂,刚刚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不久,便与陈佩斯不期而遇。
当时演艺圈走穴风行,相声、舞蹈、唱歌等演艺形式各出奇招,活跃在各种大小舞台。
作为电影演员,除了拾人牙慧,没有自己拿得出手的表演形式。
一次偶然机会,两人发现把磨炼演员演技的小品拿出来进行整合重编,
加入喜剧元素后,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演出效果。
两个三观一致,对艺术有共同追求的年轻人一拍即合,
开始编剧本、磨细节,然后去全国各地大小舞台走穴表演。
这种崭新的表演形式很快受到观众认可,一传十十传百,竟然传到了1984年春晚导演黄一鹤的耳朵里,
这种新颖的表演方式立刻引起了黄一鹤的强烈兴趣。
等84年春节开始筹备后,陈佩斯和朱时茂收到了春晚的邀请。
由于春晚刚举办到第二届,两人对这事儿不是很上心,再加上审核时碰壁,兄弟俩经常打退堂鼓。
起初,春晚剧组给兄弟俩开了间房,两人住在宾馆创作了一个礼拜,终于写出了《吃面条》。
结果拿去审核就被拒了。
碰了一鼻子灰,两人开始反省,一是太难,二是不好意思再占用剧组资金,再三考虑下,招呼也没打,跑了。
兄弟俩“不翼而飞”,导演黄一鹤急得团团转,发动全剧组分头找。
最后给八一厂领导打电话,厂领导也派人找,才把兄弟俩“抓”回来。
跑了两次,“抓”了两次,
把原定的25分钟表演时间,缩减到13分钟,
再加上姜昆、马季、王景愚等人出谋划策后,《吃面条》总算够资格上春晚了。
但最终能不能上,还是一个未知数。
春晚录制当天,陈佩斯和朱时茂一直等好消息。
直到下午四五点,两人才接到通知,赶紧来中央电视台!
终于,1984年大年三十儿,“穷矮矬”“丑男陈佩斯”和“伟光正”的“帅哥朱时茂”,以小品《吃面条》,爆火全国,开辟了春晚舞台一种崭新的表演形式——小品。
此后,两人再接再厉,《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羊肉串》……
十多年时间,10个经典小品在央视春晚舞台依次绽放。
鲜明的形象对比,极富艺术张力的表演,加上夸张的艺术形式,蕴含各种喜剧元素的细节,
陈佩斯和朱时茂成为央视舞台上当之无愧最受欢迎的演员,全国观众都记住了两个人的名字。
三,蚂蚁撼大树。
就在两人在小品的舞台上绽放异彩,甚至一度成为央视春晚舞台标志性人物时,
1998年的一件突发事件,让两人的演艺事业突然间陷入停滞状态。
那年,国内DVD开始普及,新鲜加方便,使DVD市场销量创下一年翻十倍的惊人速度。
DVD光碟,自然成了那些年最紧俏的商品。
某天,陈佩斯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中央电视台下属机构,竟然“未经自己和朱时茂授权”,“私自”在市场上大量公开发售他们的小品光碟。
陈佩斯感觉自己很委屈,
为了春晚十几分钟的表演,两人每年几乎全年无休,无时无刻都在打磨小品的台词、桥段和细节,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却仅仅因为在央视舞台上表演了一下,就要剥夺自己的“版权”。
为了维权,他们多次和央视进行各种形式的沟通,
但对方始终认为,既然是在春晚舞台为他们提供了成名机会,央视才是这些小品版权的拥有者。
从春晚正式登陆央视舞台那一刻起,登上春晚舞台,是演艺圈每个演员梦寐以求的理想,
和这个庞然大物对着干,后果肉眼可见。
但年少气盛的陈佩斯,在屡次沟通未果的情况下,一纸诉状将央视国际告上了法庭。
结局很酸爽,但后果很严重。
法律最终支持了陈佩斯,判决央视国际败诉,支付两人33万元侵权赔偿款,
但两人与央视的梁子就此结下,要面对的结果就是,从此在央视的舞台上彻底消失。
当然,顺便也消失在所有与央视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舞台上,甚至整个演艺圈。
没有任何正式公告的“封杀”,却比公开公告更让人心惊,无戏可演、无舞台可上的陈佩斯该走向何处。
四,艰难地再创辉煌。
据传,沉寂了一段时间后,陈佩斯承包了荒山去种树了,
随后用挣下的60万元开始话剧创作,但这个说法后来又被辟谣。
不过,曾经自己拍过电影,开过文化公司的陈佩斯,在这两个领域做得并不成功。
尤其是拍电影,影片是叫好不叫座,收益一直差强人意,
上一部电影的收入,总是刚够下一部电影的前期投入,想要继续就必须贷款。
因为在影片宣发环节,不愿意屈服于当时流行的某些规则,
虽然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陈佩斯却没有换来很好的回报。
因此在离开央视舞台后,陈佩斯开始在另一个无人问津的艺术荒地开始拓荒。
2001年,其投入全部身家打造的第一部话剧《托儿》开始在全国巡演。
当时国内的话剧舞台形势不容乐观:
演出场地很多是50年代建成,此后因很长时间空置,基本处于半报废状态,脏乱差现象一个不少。
另外,那时人们基本没有买票看话剧的习惯,很多人都索要赠票,或者等待送票。
演出时观众的观剧习惯也非常不好:
现场观众随意走动,呼朋唤友,大声说话,弄得整个剧场和菜市场一样。
陈佩斯只能从头开始,先从卫生着手,清洁整理舞台。
然后坚决杜绝一切赠票送票请人捧场的行为,想看话剧,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要掏钱买票。
培养观众的观剧素养和习惯,教会观众观看话剧的正确打开方式和态度。
几年下来,陈佩斯终于在话剧舞台站住了脚,
从2001年11月11日正式推出《托儿》以来,又先后推出了《阳台》《戏台》《老宅》等多部话剧,
演出场次加起来多达上千场,地跨全国大中小近百个城市。
五,回归央视。
这期间,陈佩斯儿子——陈大愚,2014年10月份结了婚。
作为星三代的儿子陈大愚,18岁出国,两年后回国进入陈佩斯开办的喜剧培训班,此后便频繁亮相,曝光度剧增。
2014年,陈大愚便独挑大梁演了《托儿》的青春版,
随后陆续出演了《阳台》《老宅》等经典剧目,
2015年更是亲自改编和导演了话剧《闹洞房》,
今年2月份,更是上映了主演兼导演的电影《顶牛》。
就在儿子电影上映期间,陈佩斯以金牌导师的身份,和郭德纲、英达一起加盟央视综艺节目《金牌喜剧班》,正式回归央视舞台。
在近几年大热的短视频软件里,陈佩斯和儿子经常更新段子,两人的粉丝加起来也有近700万。
记得多年前,在《鲁豫有约》中,鲁豫问他:有一天你还会拍小品吗?
陈佩斯回答得很含糊很技巧:得有条件、时间。
在陈佩斯的心底,条件是什么,时间又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时过20多年,陈佩斯以小品演员之外的另一种身份和央视和解,
是时间磨平了棱角,曾经的年少轻狂被和气生财所替代;
还是小人物最终斗赢了巨无霸,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昭告世人,
没有人知道真相。
你知道吗?欢迎在评论区给出你的答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