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家乡的民居有什么特点(湘西州传统村落展播古丈县坪坝镇曹家村)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田甜 湘西报道

曹家村位于古丈县坪坝镇中北部,东临对冲村,西至张家村,南交窝瓢村,北接叭喇村, 由原榔木、曹家两村合并而成。村域国土面积18.7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共368户1625人,其中曹家坪和大田坪约853人。曹家村部距镇政府驻地12公里,距离夯吾苗寨7公里,坪坝至河蓬县级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方便。

湖南家乡的民居有什么特点(湘西州传统村落展播古丈县坪坝镇曹家村)(1)

曹家村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地,这里气候宜人,天蓝水清,空气清新。它北接苗疆边墙旦武营,南依土蛮坡营盘,为明清两个朝代官衙粮仓所在地,据清光绪三十三年《古丈坪厅志》中,除了记载有道光六年屯仓的屯粮数目外,还有曹家坪当时的屯仓和兵营衙门的分布地图。曹家村选址在山环水绕、藏风聚气的宝地之中。

曹家村境内高山峻岭,传统村落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整个曹家坪和大田坪坐落于高山台地之上,基本格局由一条名夯文漕的小溪和村部后农田分为曹家大寨和杨家寨以及大田坪三个部分,村寨东侧是一个峡谷,深30余米,长约6千米。寨内农舍依山势而建,由四周向中间聚集包围成一簇,整个村落形似群山托举,居高临下。周边油茶遍布,人文习俗丰富,苗家风情浓厚,形成了“高山台地托古村、山水深壑育茶乡”的传统格局。

曹家苗族人结合地理条件,顺应自然,在建筑上“借天不借地、天平地不平”,依山就势地建造接触地面少的房子,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同时,力求上部空间发展,在房屋底面随倾斜地形变化,从而形成错层、掉层、附崖等建筑形式。故而其寨内传统建筑整体布局较为紧凑,顺应地势,与周边环境融合较好,农田、山林、村小巷及传统建筑交相呼。

湖南家乡的民居有什么特点(湘西州传统村落展播古丈县坪坝镇曹家村)(2)

曹家村传统建筑。

打花带是湘西民间传统工艺中的魄宝。一个简单的双“X”形木绷架,一把磨得锃亮的铜刀或牛骨刀,就能把丝线编织成生动的图案。曹家坪苗族妇女、姑娘都是打花带的能手,用于自身的装饰。它不仅是姑娘智慧的结晶,也是赠给情人的信物。花带一般长2米左右,宽一寸左右。经线为21蓬或29蓬,再用纬线随意编织,色彩艳丽,花样有花果、蝴蝶、蝙蝠、文字等,纹样纷繁,色泽典雅,可谓艺术真品。灵巧的姑娘一天能织上一条长花带,为旅游市场精品。

湖南家乡的民居有什么特点(湘西州传统村落展播古丈县坪坝镇曹家村)(3)

打花带。

湖南家乡的民居有什么特点(湘西州传统村落展播古丈县坪坝镇曹家村)(4)

花带。

苗族鼓舞广泛流行于曹家坪附近苗寨。苗鼓原为苗家人民用以驱鬼除邪、消灾纳福的一种祭祀性舞蹈。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一种世俗性舞蹈。计有猴儿鼓、女子单人舞、女子双人舞、女子群体舞等样式,鼓有两面鼓或四面鼓之分。表演者双手握槌击鼓起舞,伴以敲边或击锣之声。男子摹仿猴子滑稽动作,女子则表演梳头、戴花、纺纱、织布等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方面动作,舞姿优美,鼓声清脆,给人美的享受和向上的力量。每逢苗家年节、赶秋节、槌牛祭或家庭喜庆之时,都要进行苗鼓表演,深受群众喜爱。

湖南家乡的民居有什么特点(湘西州传统村落展播古丈县坪坝镇曹家村)(5)

苗族鼓舞。

苗家八合拳是盛行于古丈县九龙、曹家一带苗族地区的一门传统武术竞技。清末民国初期,古丈县龙鼻嘴九龙洞村抗捐抗税英雄龙廷久,在祖传苗拳(小手拳)基础上,撷收峨眉、武当等派拳技的精髓,独创出一门易于传授的拳术。至今,苗家八合拳在古丈县境内的默戎镇、曹家坪广为流传,并流布到邻近的吉首市、泸溪县苗族地区,成为湘西苗族武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苗家八合拳是古丈县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2012年5月,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曹家村传统村落具有保存良好的自然生态风光与较为完整的传统村落格局,建筑具备占地规模、完整性,同时承载这许多的传统技艺、艺术、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囊括了大量历史传说、风俗习惯、宗族宗庙、方言乡音、建筑模式、生产方式等,形成了珍贵的社会记忆。其地处苗族聚居地,孕育着特色鲜明的文化内涵。这些使得曹家村传统村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社会及科学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