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的问答题(九下之11.送东阳马生序)

11.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的问答题(九下之11.送东阳马生序)(1)

宋濂画像

走进作者:

  宋濂(1310年11月4日 -1381年6月20日 ),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

  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 ,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背景简介: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即告老还乡的第二年,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应诏又从家乡到应天府朝见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全文结构严谨,详略有致,用对比说理,在叙事中穿插细节描绘,读来生动感人。

文体“序”介绍

  1.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2. ·书序,即序言,相当于前言后记。
  3. ·赠序多为推崇、赞许或勉励之辞。它与书序的性质不同,为文人之间的赠言,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结构脉络:               

送东阳马生序的问答题(九下之11.送东阳马生序)(2)

11.《送东阳马生序》结构脉络

主旨感悟:

这篇赠序通过写作者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马生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德业双修,有所成就。

知识点归类:  

1、内容: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

2、道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3、体裁:赠序。

3、写作手法:夹叙夹议。

4、写作特点:

1)叙议结合,突出中心;

2)对比鲜明,说服力强;

3)语言简洁朴实,感情深沉殷切。

5、人物形象:宋濂:是一个爱读书,勤奋刻苦,守信用,勤学好问,尊敬老师,以读书为乐的人。

6、重点问题: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的?

  是从四个方面:1.致书之难 2.从师之劳 3.奔走之苦 4.生活之艰。

2)结合课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几条理由?

  第一:勤奋好学,虚心求教.第二:态度认真,谦虚谨慎.第三:用心专一.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对比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1.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和“弗之怠”对比,看出作者至书之难,抄读书书之苦。
  2. 老师“斥咄”,作者“色愈恭,礼愈至”,看出作者对老师的恭敬,也从侧面反映出作者从师态度的虔诚。
  3. 我“同舍生”的华丽服装和作者的“缊袍敝衣”对比,看出作者读书生活的艰苦,从而突出作者“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也就是学习是获得精神的满足,而不是追求享受的思想,突出作者求学生活的“勤且艰”。

4)作者写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的用意是什么?

  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因为课文只是节选,参照后文叙太学的优越学习条件,以及对马生语重心长的鼓励和期望,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同时,文章由自己的经历写起,读来也更亲切平易.

5)宋濂的求学经历,告诉马生什么道理?虽然时代不同了,但宋濂的求学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哪些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呢?

①目的:围绕“道为学之难,劝勉马生要勤学苦读”来答即可。

②围绕“学习上要勤奋刻苦、用心专一”回答即可。(或学习要勤奋、刻苦、学习必须专一;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用主观上的努力去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等皆可。)

6)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首先要肯定作者宋濂在求学时这种尊师的态度。

其次,我们要摒弃封建社会盲目尊师的迂腐的态度,特别是“不敢出一言以复”,这种做法就是不妥当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站在与老师平等的立场上沟通交流。

(意思对即可,答案不唯一)

7)如何理解“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如: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不要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是要树立目标,有所追求,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充实而快乐。为达到这个目标,所有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或:对于我们而言,物质的获取固然重要,但是心灵的满足与快乐更重要,快乐不仅仅是物质的丰裕,它是内心的充实。或:只要心中有追求,生活中诸多困难与痛苦,我们都能坦然面对。

7、成语: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声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而名望高的人。也作“德隆望重”。

  1. 联系实际:
  2. 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

2)日常学习中要学会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3)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努力学习。

9.作者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遇到的苦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抄书之难:手自笔录;

求师叩问之难:趋百里外,谦虚谨慎;

从师道路跋涉之苦: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

生活之苦:日再食,缊袍敝衣。

克服的方法:

①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以此得以遍观群书。

②苦无名师引导,长趋百里外,从师叩问。

③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从未动摇求学的意志。

10.文中先写自己少年求学的艰难与刻苦,目的何在?

目的:激励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11.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12. 本文采用对比的写法,请举出一例,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将同舍生的豪华衣饰和自己的蕴袍敝衣作对比,更为突出作者求学条件之艰苦,体现他不慕虚荣、不畏艰难、刻苦读书、勤奋求知的精神。

13.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为学有所成,不畏艰难,学习刻苦,有克服困难奔向目标的坚定决心和毅力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14、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①学习要勤奋;②求师要诚心;③学习中需要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④学习要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等

生字新词

送东阳马生序的问答题(九下之11.送东阳马生序)(3)

11.《送东阳马生序》结构图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