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三百故事《女真崛起》主要内容(中华历史三)
对于三皇五帝的身份,真的不好定夺,还是把资料都整理出来,有错的地方,还望见谅。
焦恩俊饰伏羲
三皇五帝,是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伏羲氏等作为“三皇”。原始意义上的五帝是指远古五方上帝,后增补公孙轩辕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领作为“五帝”。
后期增补的后三皇五帝在不同著作中分别有不同的说法。
三皇:燧人氏、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 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 伏羲、祝融、神农,出自《风俗通义》;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 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出自《庄子》《纲鉴 易知录》。
五帝: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项,出自《吕氏春秋》;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出自《大戴礼记》;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出自《资治通鉴外传》
三皇
*三皇
三皇是天皇、地皇、泰皇之名号,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河图括地象》: “天地初立,有天皇氏,澹泊自然,与(北)极同道"。天地初开便有天皇,且与北极同道,其身份极崇高。《路史》 : ”前天皇、前地皇、前人皇之事太过久古,杳杳冥.冥,所谓事有不可尽究,物有不可臆言。"后著作在原始意义.上的远古三皇基础.上增补了前后三皇,故有前三皇、中三皇、后三皇之分,合为九皇。
●前天皇、地皇、人皇
前天皇、前地皇、前人皇之事太过久古,杳杳冥冥,所谓“事有不可尽究,物有不可臆言”(语出《路史》),书传记载毕竟有限,前三皇年代何久,姓名何谓,治国何如皆不可考也。唯三皇之号,日天皇,曰地皇,日人皇久而不失。
《潜夫论五德志》: “闻古有天皇、地皇、人皇,以为或及此谓,亦不敢明。”
●中天皇
史书.上说,盘古开天辟地后第一代天下君主中天皇君天皇氏,兄弟十三人,号日天灵,其中一人发明了数字,继而又发明了天干、地支,为人推为皇。发明数字: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卅册、百、千、万。发明天干: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默、昭阳。发明地支: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群、协洽、君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困顿、赤奋若。
其余兄弟十二人带领部众各占一方,立国称皇,各传国一万八千年。
天皇氏姓望,名获,字文生;别号天灵、防五、天雾、天尊、元始天王。岁纪摄提,以木.德王天下。天皇氏继盘古氏以治,其继盘古治所在良渚古城中的莫角山台址上。共在位一千八百年,在位年时间前9684前7884年。《易纬通卦验补遗》: “天皇氏之先,与乾曜合德"。按此言,天皇氏祖先与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极为崇高。
《河图》: “五龙见教,天皇被迹。"荣氏注曰:“五龙治在五方,为五方神。”天皇氏为龙祖、五龙之首,后世子孙以"龙”为图腾。
罗泌《路史:前纪二天皇纪》记载关于天皇氏的名讳: "粤有天皇,是曰天灵,望获强尊。”
《帝王世纪》中也对此有描述。天地开辟,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
《三皇本纪》: 天地初立,有天皇氏,木德王,岁起摄提。
世代传世数万年之后是中地皇君。"天皇氏逸地皇氏作,出于雄耳龙门之岳。”(《路史》引《遁甲开山图》)
●中人皇
世代传世数万年后是中人皇君。“地皇氏逸,于有人皇九男相像其身九章。”(《路史》引《洛书》)。人皇之时,分治九州乃是上古大九州,亦即全球。
●后天皇
唐代司马贞写了《三皇本纪》以补全《史记》,增补了伏羲、女娲、神农等诸位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人物与部落首领的历史。
中人皇氏之后,历经五龙纪、摄提纪、合雒纪、连通纪、叙命纪、循蜚纪、因提纪、禅通纪、疏仡纪。禅通纪始于伏羲,疏仡纪始于黄帝。而在伏羲之前的因提纪,其中一位被后世尊为后天皇,即燧人氏。
●后人皇
燧人氏之后,又历经几世,有伏羲、女娲氏,有圣德,为后人皇。
《周礼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 ”通常言古史者,必言“三皇五帝”。“五帝"尚在"三皇”之后,人们多公认“三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三皇"之名不见于经,组成亦有不同说法,但《尚书大传》以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风俗通引》《白虎通义》 《古史考》 等古籍亦持此说。“三皇”按照流传最广的是:伏羲(天皇)、神农(地皇)、少典(人皇)。
五帝
三皇五帝
“帝“原指五方上帝,战国后(有说是两汉)才附以人间历史人物之名替入。五方天神合称为五帝的神话。《周礼天官》 "祀五帝”,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嫖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叶光纪。东汉王逸注《楚辞·惜诵》中的“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魄、北方颛顼、中央黄帝。后世增补的“五帝”分别有如下不同说法:
黄帝(轩辕) 、青帝(伏羲) 、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 、黑帝(颛顼) .至于五位古帝,说法也各异,一般认为是黄帝、颛顼、帝簪、尧、舜。
《世本》 《大戴礼记》 《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訾、尧、舜为五帝。
《礼记月令》以大镍(伏羲) 、炎帝、皇帝、少镍(少昊) 、颛顼为五帝。
《尚书序》 《帝王世纪》则视少吴(镍) 、颛顼、高辛(帝,)五帝。
人间的“五帝”一词在《孟子》时尚未出现,书中只提到“三王五霸”。《荀子》 中才有“五帝”一词排在“三王”前,但无人名。按吕不韦十二纪的提法,五帝是主管四方、四时和五行之神。黄帝居中,具土德;大嗥居东方,具木德,主春,亦称春帝;炎帝居南方,具火德,主夏,亦称炎帝;少嗥居西方,具金德,主秋,亦称白帝;颛顼居北方,具水德,主冬,亦称黑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羲(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 ;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个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三皇五帝
在中国最早的古史系统之古史传说中,三皇五帝广为流传,到秦汉时期各地文化融合后把三皇五帝之说载入史册。“皇”的原义还有"大”和“美"一说,不作名词用。战国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为人主的称呼,遂用“皇”字来称上帝,如《楚辞》中的西皇、东皇、上皇等。时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称为“三皇”。在《周礼》《吕氏春秋》与《庄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 并对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义做了解释,但都未实定其人名。
三皇五帝
“帝"原指天帝,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叶光纪。后增补轩辕、神农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领作为“五帝”。上古部落首领"五帝"之名在孟子时尚未出现,他书中只提到“三王五霸”。《荀子》 中才有“五帝"一词排在“三王”前,但无人名,只在其《议兵篇》中称尧、舜、禹、汤为"四帝”。《孙子兵法》有"此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句,似亦有四帝、五帝之称(但梅尧臣谓此”帝”字系“军”之讹)。《管子》 及《庄子》所屡
称“三皇五帝”,也都未指实人名。《庄子肱箧》列举了古帝十二名及全书中屡次提到其他古帝,《六韬》 列举了古帝十五名,《逸周书》所列古帝多达二十六名。
三皇五帝
大抵“三皇说”所指诸人,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燧人、包羲(伏羲)分别代表蒙昧时期的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神农代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女娲则是更早的创世纪式的神人,在神话中又和伏羲结合创造人类。“五帝说”所指诸人,主要是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鼎盛时期及其解体时实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一-些君王或军事首长人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