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氏名人录(谭建国教授专栏)

谭氏名人录(谭建国教授专栏)(1)

谭氏族谱源流前序

(原序

注释丨谭建国

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教授迁衡始祖应明公第二十一代孙

谭氏名人录(谭建国教授专栏)(2)

余籍茶陵州十八户清水【注:“十八户”即“十八宏”;“清水”指“旧清水”】。

谭氏鼻祖应明公【注:谱本载,应明公胞弟为应昭公】,自元至正十一年辛卯岁【注:公元1351年】,因红巾乱【注:南方红巾军】挈其子文兴、和兴、受兴,孙景祥、景先、景美,来衡落屯管竹乡,今【注:清乾隆八年即公元1743年】重江三都【注:公元1756年前,属衡州府衡阳县三都;其后,属衡阳县重江乡二十都六区;今衡阳县栏垅乡荷陂村管竹组樟塘屋场】,其地也。

【注:和兴公】、受兴【注:受兴公】二公宗支,分衍邈【注:久远】矣,难稽【注:稽考】

【注:这个】【注:景祥公】、【注:同前】【注:景先公】、【注:同前】【注:景美公】【注:必定、一定是】兴文公【注:应是排版错误,“文兴公”】之所出也

景美公之孙【注:当年城房“景祥公”后裔是“原”字辈迁出“管竹”,景美公裔是“朝”字辈迁出,那留守的是乡房“景先公”裔】或曰宝庆【注:宝庆府】,或曰酃邑【注:原酃邑,今炎陵县】,亦未審【注:“審”,审的繁体】其孰【注:哪个】是。

至景祥之后【注:后裔】,【注:一律】【注:叫】“城房”以其南门【注:清早期“衡州府”南门,即回雁门;景祥公长子原达公支称“南门爷支”,原达公自樟塘迁衡州府南门外】而外居;或青山,易来【注:今衡阳地名青山街和易赖街,在原衡州府城“望湖门”即“小西门”(俗称)外,此为景祥公次子原广公裔】,【注:就是】【注:景祥公次子原广公】卜筑【注:“卜筑”指定居】政义乐塘【注:公元1756年前地名为“政义乡乐塘”,其后为衡阳县四十都,属“北乡”,在《衡阳县志》地图余家坳附近,今衡阳市石鼓区黄沙湾街道下乐塘组】。于城【注:衡州府城】未远,因以“城”名之也。

景先公【注:景先公,明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年时,为重江三都九甲第一任里长,可作为定位时代标志,推前述时间节点可信】之后【注:后裔】,【注:一律】【注:叫】“乡房”,以管竹【注:同前,今衡阳县栏垅乡荷陂村管竹组樟塘屋场】而外居。或客塘【注:可能是《衡阳县志》同治版地图上的“客塘町”,其旁有“客塘观”,位于“蒸水”西岸,是否就是衡阳县台源镇“谭屋场”?】、南塘【注:南塘公元1756年前属衡阳县重江乡三都,其后属衡阳县重江乡二十都四区】,连阡遍陌,世居其乡,因以其乡名之也。

谭氏名人录(谭建国教授专栏)(3)

【注:语气助词】居虽乡城,而其土、田、祠、墓或公管,或私有,大牛【注:“大牛”,大掋、大多】不出重江一乡【注:樟塘、南塘、客塘等,大部分均在衡阳县重江乡】,【注:即使】【注:担任赋役的成年男子】【注:动词,烦劳】苦户役【注:户役,按户籍类别等纳税】,摊有一、二、三、五之分,要其“相亲相爱”,奋勇争先,未尝毫分彼此。

【注:语气助词】稽居于城【注:衡州府城】者,景祥公之长子居郡南关,世称“南门大爷”,曰原达。达【注:原达公】生朝宁,宁【注:朝宁公】生伯询、伯诒,询【注:伯询公】生添运、添选,选【注:添选公】邑文学,运【注:添运公】生世济、世法,法【注:世法公】生时衣,衣【注:时衣公】生允笔、允中;选【注:添选公】生世沾,沾【注:世沾公】生时齐、时豪,豪【注:时豪公】生二子,长曰瑞西【注:“瑞西”和尚,可能为法名】、次曰量舒【注:“量舒”和尚,亦可能为“法名”】均逃于殚【注:同“禅”】;诒【注:伯诒公】生添恕、添惠,恕【注:添恕公】生世任,任【注:世任公】生时襄,襄【注:时襄公】生允苹;惠【注:添惠公】生世俦,俦【注:世俦公】生时康,国学生【注:时康公为“国学生”】,【注:时康公】生允芊,国学生【注:允芊公为“国学生”】,【注:允芊公】子依【注:时依公,亦遁于禅】也,卒老于佛

其近【注:靠近】【注:衡州府城】而居者,景祥公之次子曰原广公【注:原广公,生于公元1392年,此时间点考为实。从原广公出生时间来看,景祥公在迁衡之前已经出生,也就是早于公元1351年,那父子年龄相差较悬殊,推兄弟年龄也可能相差较大,我原广公裔自此“滞后”】,为江西吉水县令【注:从原广公墓原有“华表”来看,应该曾“为官”,但《吉水县志》、《吉安县志》及湖南地方志均未查及,望继续考之】,清慎自矢,明正统二十年丁卯岁【注:公元1455年,时原广公54岁】乞休,因相【注:相中】政义【注:公元1756年前,“下乐塘”属衡阳县政义乡】岳脉蜿蜒、地气灵秀,卜筑【注:同前】乐塘【注:同前,今衡阳市石鼓区黄沙湾街道下乐塘组】,广【注:原广公】生朝宗,宗【注:讳朝宗公】生伯让,为“黄门”祝公咏【注:祝咏,公元1489-1556年,字鸣盛,号岣嵝,明湖广省衡阳县人,卒年68岁,嘉靖八年即公元1529年进士,后升至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后辞官,归隐故里“岣嵝”,兴建“岣嵝书堂”,与著名学者湛若水、罗洪先、蔡汝南、蒋信等交往密切。罗洪先在贺“岣嵝书堂”落成时,亲自从庐山精心挑选了6棵幼松,分别赠与祝咏和南岳高僧楚石。遗著有《两科奏疏》、《使西漫兴》、《蜀中稿》等,可作定位时代的标志】岳父,外孙【注:伯让公的外孙,祝咏的儿子】祝寀【注:“寀”,采的异体字】三水县令【注:湖广省三水县,今广东省三水县,《三水县志》载有】。让【注:伯让公】生添恩,克世【注:一种迷信说法】其家,不坠先声。恩【注:添恩公】生世儒、世杰,儒【注:世儒公,字乐塘,子四,时亨、时奇、时章、时科(为衡山马蹄江支始迁祖,未参与首修支谱,二修时续谱,此序为首修谱序,为保持其原始性,序中不宜出现)】,蜚声艺苑,名振一时,生子时亭【注:印刷错误,应为时亨,字合湘,公元1533-1605年】、时奇、时章。奇【注:时奇公】早世,亨【注:时亨公】由贡选教授,迁升广东乳源县令【注:考为“亨由贡选授广东乳源训导,后升迁”,望继续考之】,子允甲、允巩【注:出抚,后记有】。甲【注:允甲公】,邑文学,子俨【注:绍俨公】、你【注:绍你公】、僖【注:绍僖公】。俨【注:绍俨公】早世,你【注:绍你公】、子【注:绍你公儿子,谱本未涉其名,且注六子】七人【注:绍你公与其六子】,悉属通儒,与僖【注:绍僖公】之子庭玉【注:“庭玉”,根据字辈,应是“庭”字辈。绍你公(1人)及其六子(6人)与绍僖公之子廷玉(1人),共八人】均死于献贼【注:《衡阳县志》载,明崇祯十六年即公元1643年八月,守承天陵(“承天陵”即“明显陵”)副总兵孔甲等率安陆溃兵走衡州,大掠城中,巡道金九陛及知县张任弃城出走;九月四日,寇即张献忠部犯城。文锦公父子当年认为是殁于公元1643年九月】,巩【注:允巩公】过继【注:为避免误会,宜改为“过继给”】世杰之子时享【注:时享公】,生绍伋,伋生庭策、庭展、庭节。

谭氏名人录(谭建国教授专栏)(4)

时章为解元欧阳瑾公【注:《湖广通志》明崇祯六年癸酉即公元1633年乡试榜解元。欧阳瑾为欧阳太母脉侄,欧阳炳之子,王介之岳父。欧阳炳是时章公妻弟,明万历四年丙子科举人,时章公到四川南部县就是拜访其妻弟欧阳炳知县】姑父,崇祯十五年壬午【注:公元1642年】举人王介之【注:王介之(公元1606-1686年),王夫之长兄,字石子,又字石崖,号耐园,举人,时章公(字念乐)外孙】、经魁王夫人【注:印刷错误,应为“王夫之”。公元1641年时,王夫之(王船山)才23岁,与两兄长(王介之、王参之)赴武昌乡试,以《春秋》第一,中湖广乡试第五名,称“经魁”,时章公(字念乐)外孙】外祖【注:外公】,生子允阜、允都、允琳。阜【注:允阜公】,贡士;都【注:允都公,《衡州府志》和《湖南通志》均记“谭永都”,而乾隆版《清泉县志》和同治版《衡阳县志》记为“谭允都”,实同一人。为“谭允都”,王夫之不可能将自己舅舅的名字弄错】,天启四年甲子【注:公元1624年】于乡【注:乡试】,乙丑【注:公元1625年】上春官【注:进京殿试】,辞句犯权奄【注:王夫之记“文句犯权奄”,“权奄”即权宦】,置乙第;琳【注:允琳公】,邑文学。阜【注:允阜公】生绍典、绍誉、绍训、绍范,誉【绍誉公】、训【注:绍训公】、范【注:绍范公】均列宫墙【注:宫墙,代指“朝廷”,即为官】。都【注:允都公】生绍谦【注:绍谦公,庠名“一谦”,字兼益,郡庠生,明崇祯九年即公元1636年,蓝山、临武矿民起义,公元1637年犯衡州府,时,绍谦公13岁,在衡州府学求学,避乱妙喜山中,即今岣嵝乡觉先村】,邑文学【注:绍谦公为“邑文学”】;琳【注:允琳公,查其后裔,除迁“东川府”即今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迁“东川府”的“管竹谭氏”,不止允琳公一支,属家族性迁徙)和外抚的外,止于“大”字辈】生绍咏、绍谏

谭氏名人录(谭建国教授专栏)(5)

其居不一地,而均不离乎重江乡者,景先公,充任重江三都九甲里长,其子原正、原量。

【注:原正公】生朝仕、朝佐,仕【注:朝仕公】生伯川,川【伯川公】生添照,照【注:添照公】生世馀,邑文学【注:世馀公为“邑文学”】,有子七人【注:时新公和另外“六个儿子”】,惟【注:只有】时新【注:时新公】子孙在衡【注:时新公裔当时大部分尚在衡阳县,余六子均外衍】,新【注:时新公】生允尧、允舜、允登、允发。发【注:谱序记为“允发公”,但谱本记为“允法公”】分支宝庆【注:宝庆府】。尧【注:允尧公】生绍遽、绍聪、绍贡,舜【注:允舜公】生绍第、绍礼、绍会,登【注:允登公】生绍川,此分居客塘【注同前】登处【注:印刷错误,应为“等处”】,不出重江者。

谭氏名人录(谭建国教授专栏)(6)

原量生朝观,观【注:朝观公】生伯谋、伯谥。谋【注:伯谋公】生添勳【注:“勳”,勋的异体字】,勳【注:添勳公】生世伯,伯【注:世伯公】生时臣、时堂。臣【注:时臣公】生允映【注:字凤所】,映【注:允映公】生绍述【注:绍述公,字岐生,清康熙十一年壬子生,徙居湘潭。子三,长子廷祥早故,携余二子自衡阳县“侯塘”迁出,按其父母信息推迁徙的时间为明末之乱期间,约公元1633年】;堂【注:时堂公】生允祚,祚【注:允祚公,“允”字辈,非“祚”字辈】生绍荣、绍祖,此居候塘等处【注:暂考为今属“栏陇乡”,“徐浮塘”旁边的“猴塘”】,不离管竹者。

自来【注:历来】家谣【注:家族歌谣】云:“乡房富,城房贵”

【注:“迨”,等到】十一、二世【注:“绍”、“廷”字辈】间,兵荒户役【注:正值明末清初时期,兵乱不断】,富者【注:指“乡房”,即景先公后裔】莫保其富,散处于衡【注:衡阳县】、【注:湘乡县】、长【注:长沙府,从族谱所记,主要指湘潭县】、宝【注:宝庆府】矣。

谭氏名人录(谭建国教授专栏)(7)

贵者【注:指“城房”,即景祥公后裔】莫继其贵,沦亡于刀剑、冻馁【注:饥饿】矣,薄田鬻【注:卖】,敝庐【注:破败的房屋】【注:烧】,丘陇【注:坟墓】【注:立】,豪强【注:明抢暗夺】之 。【注:助词,调整音节】禾黍【注:粮食】,碑碣【注:死亡】为邻,右【注:同“佑”】之柱础【注:木柱下的石墩】【注:根据前后文,此应为动词,疑“矣”应该为“已矣”,即停止或没有了】!

先君【注:指作者即文锦公父亲,廷璧公,绍典公之子】为十二世孙,先【注:当初】九龄而孤,养成于舅氏【注:绍典公,三配萧氏,祖籍长乐山口之名族也,换句话说,廷璧公寄住于衡阳县长乐山口舅舅家】。春露秋霜哭,荡平之残墓。西驰东奔,收星散之零丁【注:“西驰东奔,收星散之零丁”的是廷璧公,意思是在明末浩劫后,廷璧公收集故纸,现场走访等方式修谱,廷璧公殁于公元1731年,已完成大部分族谱手稿,将世系追溯到始迁祖应明公,并溯及应明公出自茶陵清水,但未得其上世。而应明公上世是文锦公溯及,并于廷璧公殁后12年完成首修】。乐塘旧有祭田,祀事幸不缺如【注:下乐塘原祠堂,早些年修南岳高速时被毁,首修族谱中“祠堂图”,后历届均无建祠记录,至少说明“祠堂”为清前所建,因此,“祠堂”为明代建筑无疑,当时除祠堂外,还有祭田】。管竹业归乌有,挂扫了无驻足,爰【注:于是】【注:集合】一脉,奏【注:可能为刊误,应为“凑”,拼凑之意】【注:赎买】樟塘【注:应明公始迁地管竹塘附近之樟塘,今衡阳县栏垅乡荷陂村管竹组樟塘屋场】,庵院【注:房屋】改建“祠堂”,又置有“祭田”以供春秋祀事,每年相聚子姓【注:子孙后辈】,祭扫茔墓,共敦雍睦,且逐刊碑石【注:含应明公等诸公墓碑,今已无存】,各置墓前,以防侵陵。又复搜罗故纸【注:旧族谱】,裒集【注:聚集】先世【注:先祖】生、卒年月,葬所以及素行【注:生平】,书就【注:“就”,完成】成帙【注:“帙”,书,即书册】,方【注:正】【注:想,思考】考核精祥,立【注:决定】付诸【注:“诸”,之于】【注:交付排印】,未果,辞世【注:廷璧公殁于公元1731年】。

谭氏名人录(谭建国教授专栏)(8)

十馀年来【注:自廷璧公仙逝12年以来】,人事沦桑,每以不克终【注:“克”,能;“终”,完成】先子【注:已故的父亲,即廷璧公】之志【注:遗志,即修谱】为尤【注:过失】,幸侄孙逊人【注:“逊人”为印刷错误,应该是“孙人”,时新公支后裔。显勷公,字“孙人”,号浑天。按辈份,为文锦公侄孙】,襄【注:弥补】我不逮【注:“不逮”,不足之处】,相与往来衡【注:衡阳县】、湘【注:湘乡县】间,从流逆源,傍【注:依附,依照】【注:根脉】【注:寻找】【注:分枝】

庶几【注:有幸】【注:动词,“跟随”】亡考【注:先父,即廷璧公】所订,差补其缺,克祥其略【注:“补其缺,祥其略”,“差”与“克”为副词,省略意思仍完整】,且先世【注:先祖】所订字派【注:老字辈,应该是应明公或其先世所立,为“应(上)兴(下)景(上)原(上)朝(上);伯(上)添(上)世(上)时(上)允(上);绍(上)廷(上)文(上)祚(下)显(上);枝(上)大(上)兆(上)昌(上)荣(上)”】将满,敢复椟【考:“椟”的含义为“木柜”或“木匣”,不符合本文的意思,根据本文,考应该为“续”,为印刷错误】二十字【注:新字辈,公元1743年期间文锦公所立,为“懋(上)德(上)光(上)先(上)绪(下);奇(上)才(下)耀(上)楚(上)英(上);象(上)贤(上)思(上)法(上)祖(上);万(上)代(上)振(上)隆(上)名(上)】于后,并付剞劂【注:刊印】,以贻【注:赠送】子孙云【注:“云”,无实在意义】

乾隆八年癸亥岁【注:公元1743年】小春【注:农历十月称“小春”】之望【注:农历十五】

邑庠生嗣孙锦文【注:文锦,庠名“锦文”】熏沐拜譔。

谭氏名人录(谭建国教授专栏)(9)

说 明

文出自“六修族谱”,但考虑“马蹄江支”二修才续谱,因此略之,以恢复其原貌。

应明祖迁衡时间为元至正十一年辛卯岁即公元1351年,举家迁徙至衡阳县“管竹”,携其三子三孙及家眷。但未提及胞弟应昭公迁徙情况。

迁出地?迁出的地点为“旧清水”,此为廷璧公所考,应为真。属茶陵西阳乡上一都,包含“龙溪”、“庙市”、“庙坪”三个村,一本祠谱本载主要有“上清水”、“山下汪”、“塘头”、“书堂”、“约塘”、“水边”、“丝荷塘”等村落。为什么迁出?我祖应明公,为避南方红巾军乱(南方红巾军首领周七攻打茶陵,并于公元1352年攻占县城,公元1360年谭悦道率众光复县城,茶陵此次战乱持续时间较长,事载《茶陵州志》卷之十八《人物•宦绩•谭悦道》)。为什么迁往衡阳?或许在《衡阳县志》可以找到需要的答案,“(元至顺)二年夏四月,宣慰司言,衡阳路比岁(注:‘比岁’,连年)旱、蝗、仍大水,民食草木殆尽,又疫厉,死者十九,请振米万石,从之”“十九”为“十分之九”,说明公元1331年时衡阳县人口急剧下降。现居江西萍乡耄耋老人蒋宏庆老先生修书我支光培,据老先生回忆,他们蒋氏是明初迁今三塘境内的“神头山”,清乾隆年间自“神头山”迁“管竹”洪山冲,清同治年间,有蒋氏先祖便居樟塘,再后公元1912年其爷爷迁居樟塘,并租种我支管竹田地。

谱者,何也?敬宗收族也。何谓“敬宗”,溯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代人均有自己的职责,尽力而为。何为“收族”?就是寻找遗失的分支。

谭氏名人录(谭建国教授专栏)(10)

我支系老谱旧谱世系接宏亮公-仁京公,庆幸的是我支系谱本在没有实据情况下,历届修谱均未修改其原貌,有利于后世溯源。对于应明公上世的溯源,反复研讨当年文锦公溯源的过程,认为尚有不足之处,查阅衡山烧田谱本和通过《通谱》了解茶陵中和堂等支系谱本,认为世系或多或少存在缺陷,甚至断代。

考,徙茶陵清水有两系,一为仁京公系安公后裔,另为宏伸公长子全仁公。全忠公系“序伦堂”谱记“全仁公传一代止”,也就是说全仁公子思舜(或“顺”,“一本堂”牌位记录为“思顺”)无嗣,此为考据之一;据对现宗“全仁公”的谱系分析,亦符合“序伦堂”所记。因此,认为我支系为安公系大体方向是正确的。

谭氏名人录(谭建国教授专栏)(11)

基本可确定仁京公不能接十八宏,仁京公系不宜隶属可奕公系。我支应尊仁京公为茶陵始迁祖。

对于寻找分支的工作,包括整理世系、地名基本上进行了考证,以期为寻找遗失宗支工作提供便利。现仅找到“马蹄江支”和“栗江支”。

考,廷瓒公迁出下乐塘的时间约公元1718年,先迁夹茅,后迁石壕,而栗江支由夹茅迁出。栗江支有两兄弟,昌耀,字光宗,道光十四年生;昌贵,字雀跃,道光十九年生,徙蓝山县,提示:从两兄弟的年龄来看,迁出的时间应该于咸丰时期,因此,需要找咸丰时期的蓝山地图来判断其范围,同治地图应该相对是比较准确的。特别说明,根据谱本据谱本所考证,认为廷瓒公迁出的时间基本接近真相。

溯源工作应秉承“文锦公”之遗志,遵循“实则敬祖,伪则诬祖”谱论之原则,任重而道远。很多历史事实被时间长河所湮没,望后之贤智续考之。

此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感谢“马蹄江”宗支保存衡阳管竹谭氏全套谱本!

感谢为之提供过帮助的宗族亲!

应明公二十一世孙建国 谨注于衡阳

时公历二0二一年二月十四日

谭氏名人录(谭建国教授专栏)(12)

主编:谭启明

编校:谭之宇

谭氏名人录(谭建国教授专栏)(13)

《谭氏文化研究》为热爱生活的您,为爱好谭氏文化的您,提供谭氏文化公益服务。她每天有更新,敬请您移步、并点击关注。

如果发现有您认同、喜欢的文章,敬请分享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谭氏宗亲受益。如能在文章后面有关接口点赞、留言,让大家共享您的高见,倍为感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