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成功人士的故事(戒毒故事129重燃梦想)

他叫肖林(化名),是一名从厦门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解戒的戒毒人员他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所有解除戒毒期限的戒毒人员都有一份工作,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戒毒成功人士的故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戒毒成功人士的故事(戒毒故事129重燃梦想)

戒毒成功人士的故事

他叫肖林(化名),是一名从厦门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解戒的戒毒人员。他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所有解除戒毒期限的戒毒人员都有一份工作。

“时髦”吸毒

肖林今年58岁,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上世纪 90年代初,人们都还没有毒品的概念,在厦门也没有多少人听说过毒品,更没有见过毒品。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肖林开始做起了外贸生意,因为业务需要,肖林经常跟外商喝酒、进夜总会。一次外商喝完酒之后,拿出一些白粉一样的东西(海洛因)公开吸食。

当时肖林不知道他吸的是什么东西,听这个外商说吸了之后酒醒得快。肖林还以为是醒酒药,也没太在意,和这帮人一起混久了也禁不住好奇。之后肖林在他们的劝说下,试着吸了一回,可感觉一点都不好,根本没有醒酒的作用。他吸一吸,停一停,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如果不吸,反而有些另类,那时候吸“白粉”似乎是有钱人的象征,也是一种“时髦”,肖林赶上了这种“时髦”。可是,吸的次数多了,自然就上瘾了。一旦没有吸,全身骨头都发痒,常常是呵欠连天、鼻涕横流。这时他才明白,原来“白粉”这么厉害,可他后悔已经晚了。

掏空家底

肖林的家庭原本十分幸福。他的父亲做过房地产,赚了不少钱,肖林出生在厦门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自己下海经商也赚得不错。到了而立之年,肖林有了老婆孩子,家庭其乐融融。

自从他吸毒之后,生意一落千丈,到最后只能关门歇业。肖林每天睡醒第一件事就是找毒品,不久家里的积蓄也没有了。没有钱他就向父亲伸手,就连肖林一家的日常开销,也要靠父亲的“老本”支撑。几十年来,肖林的家境每况愈下,捉襟见肘,夫妻之间也因为他吸毒,没有了原来的和谐气氛,取而代之的是争吵、打架、闹离婚。因为有父亲这棵“大树”苦苦支撑,勉强维系着这个家庭。但是,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父亲的家底也被掏空了。

处处碰壁

几十年来,肖林能做的就是吸毒和戒毒这两件事了。他发现自己是越吸越惨、越惨越吸。肖林何尝不想戒毒呢?他找了一份工作,刚上了三个月的班,别人发现他是吸过毒的,当天就把他给开了。这件事对肖林打击很大,很长时间他吃喝在家,干脆不去工作了。

2016年4月,肖林又一次解除戒毒回家,这时,他发现父亲年事已高,再也没有能力供养他了,肖林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危 机感,他必须养家糊口,他必须有工作。理想很美好,可现实很“骨 感”,真要行动的时候,肖林发现自己什么也干不了。肖林找到正规企业,但每个企业都要开具无违法犯罪证明,他有多年的吸毒史,当然开不到这个证明;想当个体户做生意,可又成不了“法人”;想去打零工,但这些活要有较好的体力,他身体早就被毒品拖垮了;想做一名“滴滴”司机,朋友告诉他,他的驾驶证因为吸毒早就吊销了。到头来什么都干不了,肖林烦闷之下,干脆带着老婆孩子出去游玩,谁知刚进机场安检,他就被警察带去尿检了,把孩子吓得哇哇直哭。

重燃梦想

正当肖林处处碰壁、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参加了厦门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组织的回访活动,肖林将自己遇到的困难和苦恼向民警进行了诉说。民警开导他说:不要依靠别人,只有靠自己!只有改变自己,别人才会改变对你的看法。一语中的,肖林觉得民警说得有道理,路就在自己脚下。

肖林经常与民警保持联系,大队组织的回访活动他每次都按时参加,这也重燃了他戒毒时的梦想。他希望将来能够开办一个加工厂,让所有的解除戒毒期限人员都有一份工作。

在今年的回访中,肖林向民警汇报了自己的梦想,得到了民警的充分肯定。黄毅大队长告诉他,这种做法在广东、云南等省早就开始了,而且很成功。黄队长的话更增添了肖林的自信。肖林认为解除戒毒期限人员在戒毒所内都学过一些手工加工技术,如果加工厂开起来,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工作问题,还可以解决大批戒毒回归人员的就业问题。

为此,肖林还认真地做了几个月的调查,有了不少收获。他走访了 100多名从厦门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解除戒毒期限的人员,他们都非常支持肖林的想法,希望他能够早日运作起来。其实,这个梦想不仅是肖林个人的梦想,还是许多戒毒“回归”人员的梦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