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不是开国皇帝凭什么庙号为祖(康熙作为第四位皇帝)
众所周知,庙号与谥号是后代皇帝及臣子对前代皇帝的最终评价。由于唐朝谥号"含金量"下降,唐朝以后,庙号就成为了评价皇帝功过的主要标准。
而庙号的选择,在古代是有非常严格标准的。像是开国皇帝一般会称为"什么什么祖",比如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而后面的皇帝则多半会被称为"什么什么宗",像是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匡义等等。
然而,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康熙",是清朝开国以后的第四位皇帝,而他的庙号却是"清圣祖"。有些人认为,这是由于清朝特别"不要脸",非开国皇帝都称为"祖",而且还使用了比较尊贵的"圣"字。事实真的如此呢?就让我带你一窥究竟吧。
首先,并不是所有开国皇帝都会称为"祖",也不是只有开国皇帝才能称为"祖"。
开国皇帝被称为"祖"的比较多,但也有特例。像是五代十国中后唐的创立者李存勖,他的庙号是"(后)唐庄宗",也不是"祖"。
同样的,非开国皇帝也有称"祖"的,像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的庙号就是"明成祖",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他的庙号本来是"明太宗",后来才改成"明成祖"的,清朝的第二位皇帝顺治的庙号是"清世祖",此外还有前秦的第三位皇帝苻坚,他的庙号是"(前)秦世祖"。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则是三国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叡,他的庙号是魏烈祖。值得一提的是,曹叡的庙号是他活着时候就选定的。这样也更容易理解,因为后代没有必要为了他的庙号改革先例,而他自己就有十足的动机了。
事实上,非开国皇帝被称为"祖"是有先例的,这也就说明康熙的庙号是"清圣祖"并没有什么不合适。
其次,我们再来说说"圣"这个字。
我国古代在庙号和谥号的选择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规矩,那就是遵循前代。也就是说,庙号和谥号本身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是前代这个庙号或者这个谥号的人究竟如何。
像是大臣的谥号,在明清时期"文正"成为了顶级的谥号,这主要是由于之前的范仲淹、司马光等人的谥号是"文正","文正"这一谥号也就跟着水涨船高。
庙号同样如此。历朝历代的第二位正统皇帝通常会被称为"某太宗",这主要是因为汉朝的第二位正统皇帝汉文帝的庙号是"汉太宗",因此后世为了宣扬正统,通常也会称为"太宗"。这也说明了庙号选字时,字本身的意思不重要,传承更重要。
由此来看,"圣"这个字在之前仅用过追赠,按照历代评价标准,是不如"高祖"、"太祖"甚至是"世祖"这样庙号常用字的。
由此可见,康熙的庙号是清圣祖,并没有什么特别"不要脸"的地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