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推荐(海淀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

东城区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推荐(海淀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1)

基本情况

海淀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设施蔬菜)实施地点为上庄镇和四季青镇,主要实施单位为翠湖农业园区和四季青农业集团,核心项目为工厂化育苗温室、智能玻璃温室、日光温室等的数字化建设和改造。2021年5月,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正式批复同意在海淀区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设施蔬菜),8月,成功申报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成为农业农村部22个试点项目之一。

规划建设内容

海淀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设施蔬菜)主要是在约6500㎡的工厂化育苗温室中建设1套智能化育苗管理系统,包含LED人工光育苗室、潮汐式气动育苗盘床、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及种苗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等;在约100000㎡智能玻璃连栋温室中,建设环境智能监测控制和生产过程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系统、采后商品化处理系统及设施农业科技展示系统;在37栋日光温室中建设视频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环境智能控制系统、智能卷被卷膜控制系统等。目前,位于翠湖农业园区的高效设施农业(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一期全面完工,并投入运营。

实践—翠湖农业园区创新工场

“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位于上庄镇翠湖农业园区,由首农食品集团西郊农场旗下北京翠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运营。创新工场由智慧农业创新园、高效蔬菜工厂、设施农业集成创新工场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1000亩,包括研发创新基地、配套协作区和20万平方米绿色示范工厂,以“生产 科研”两种业态为主导,形成以设施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示范模式,带动区域农业科技化、标准化、优质化发展。

东城区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推荐(海淀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2)

东城区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推荐(海淀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3)

图1 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智能温室内景

园区于2021年5月启动建设,智能连栋温室一期占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东西长500余米,南北宽185米,温室顶部脊高超8米,是目前京津冀地区单体最大的温室,也是全国首个国产化大型智能连栋蔬菜生产温室,国产化率达到80%。智能连栋温室内建设了环境智能监测控制和生产过程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系统、采后商品化处理系统及设施农业科技展示系统等,并采用无土栽培生产模式和全程数字化管理,实现了环境调控及水肥管理的自动化。另外,建立了完善的种植管理规范,植株管理用工专业化,每个工人大概可以管理4亩地,达到普通生产设施劳动效率的2倍以上。2021年12月31日温室完成首批定植,试投产生产面积2.4万平方米,种植主栽品种为串收樱桃番茄品种和粉果口感番茄品种,引进新品种39个,从定植到收获共70多天,首批挂果儿的番茄产量至少能达到普通设施农业的3倍以上。

小结

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成,将有效促进海淀区设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预计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50%以上,单位面积产量提升10%以上,水、肥、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率降低10%以上,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形成海淀区数字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作者丨 张茜、田乙慧、安童童、鲁燕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综合服务平台

中农大农业规划设计院

参考资料:

[1]海淀区启动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N],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2021.11

[2]首农翠湖农业倾力打造“农业创新工场”[N],首都建设网,2022.03

[3]探访京津冀最大单体智能温室丨“番茄森林”首批产量将达700吨[N],新京报社,2022.03

[4]集成应用先进农业技术 拥有京津冀最大单体智能温室老奶牛场蝶变农业创新工场[N],九派新闻,2022.04

本文为原创文章。本文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内容旨在提供行业资讯、学习交流,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更正、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