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车联网的认识和理解(基础普及9车联网)

目前各大媒体科技板块,不断地使用无人驾驶、辅助驾驶、智能汽车、车载终端等新名词轰炸我们的视线,归根结底,这都属于车联网的领域,那么什么是车联网呢?咱们今天就来普及一下这个概念。

————————— 我叫隔离带宽 —————————

1 车联网综述

1.1 车联网的基本概念

从使用的角度来看,各位可以想象一下,在现在这个移动互联网已经大范围普及的时代,当你打开电脑连上网络,开启智能手机的电源,或是打开智能电视开始搜索节目,你和你正在使用的终端设备就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一部分。而车联网,就是将汽车也变为移动互联网的一个终端,将汽车也变为移动互联网的一部分,通过车辆数据收集>>>>汽车网络互联>>>>云计算平台控制调度这三个步骤,从而实现驾驶员、乘客、汽车厂商、设备厂商、服务提供商、通信运营商、交通部门等多方面的利益共赢,使我们的汽车出行更加安全、高效、有趣与智能。

对车联网的认识和理解(基础普及9车联网)(1)

各种卫星导航系统使用情况

从上图可以发现,全球现在的车载和手机导航系统基本都支持 GPS。在车联网中,它依然负责为汽车提供准确定位。

(2)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 3G/4G 诸如 WCDMA、LTE 等稳定、安全、高速的移动通信技术,这些技术为汽车这一快速交通工具接入互联网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可以为移动运营商带来巨大的利益。早在 GPRS 时代,通用汽车公司就曾尝试过构建车联网,但当时过低的网速导致了服务质量的下降。

(3)智能车载系统:智能车载系统在车联网中主要负责人机交互与信息处理。目前各大车厂的车载系统并不能实现智能手机般的功能和用户体验。当然,苹果、谷歌、微软这三家 IT 巨头都对汽车中控台虎视眈眈。不过个人倒认为,车载系统最重要的是稳定与安全而非智能,或许它只需要能够通过数据线、蓝牙或者 NFC 与智能手机连接即可,智能手机可以完成所有智能车载系统需要完成的任务,现在已经有很多车厂开始这么做了,比如本田的 Display Audio 智能屏互联系统(让中控屏幕实现部分手机 APP 的功能,如导航)以及部分手机厂商联合推出的 Mirrorlink 标准(通过汽车中控台来操作手机)。

(4)ECU 电子控制单元(即行车电脑)与 OBD 车载自动诊断系统:这两个系统在车联网中依然负责它们的本职工作,即监控和诊断车辆的运行状态。配合智能车载系统可以实现对车辆的不完全控制,如智能停车(自动识别车位驶入或驶出)、自适应巡航(行驶中自动与前车保持相对固定的距离)、主动式碰撞预防系统(侦测到即将发生碰撞时自动施加制动力)等。现在绝大多数的第三方车联网公司做的都是 OBD 这一块业务,但目前仅能实现检测而非控制。

————————— 我叫隔离带宽 —————————

3 车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3.1 车联网会如何发展?

从长远看,除了互联网的社交娱乐属性,必然是还要结合成熟的电动车和自动驾驶技术来实现智能交通。所以,业界普遍倾向于将车联网划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通过车内联网设备,将汽车的部分状态信息发送到手机或者云端进行管理,并可通过手机等设备对车内的部分灯光、空调、座椅等不涉及驾驶部分的部件进行远程操作。实现汽车的远程监控、安防、救援,并通过网络构建新的车内娱乐环境。

(2)第二阶段,可通过手机或云端对汽车的发动机(电动机)、变速箱、转向系统、底盘系统等进行远程操作,并结合智能传感技术实现高级智能驾驶辅助和一部分的自动驾驶功能。能够实现某些紧急情况下的远程协助驾驶和远程操控。

(3)第三阶段,在自动驾驶成熟的情况下,将所有汽车全部联入网络,进行整体控制和交通规划,实现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并依靠大数据和汽车生态提供一种全新的交通模式。达到车与网、车与人、车与车之间的多维度互联互动。

3.2 什么才是车联网最有价值的应用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还是要回归到车联网概念的定义中,我们在第一部分定义车联网是,满足车辆各个环节中的安全,效率,管理,智能化以及娱乐互动需求,而建立起的异构通信网络。这里的落脚点是汽车

首先,让部分汽车接入一个开放的异构网络,相互之间可以实现自由交换诸如天气、路况、行人、周边、停车等信息,并提供实时的信息互动、支付、统筹等服务……简单想象下如下这些应用场景:

(1)交通拥堵,那么前面的车子就会将实时路况数据发送至车联网,并为其余车辆提供参考。

(2)交通事故,事故车辆首先发送安全提醒信息,其次连接交警、保险公司等相关机构进行报备处理。周围车辆可暂时存储事故图像备查。

(3)危险驾驶,如强行并线、急加速急减速、占用非机动车道等,车联网机制会锁定该驾驶员,并通过车载音响系统进行提醒,如再无效果,可以采取交警拦截、提高保费、违规处罚等方式。

(4)交费停车,车辆自动接入停车场管理系统,引导至空车位并在线支付停车费。

(5)车队行驶,通过车联网锁定车队车辆信息,并在车队成员间实时交换位置、路况信息,乘客也可进行互动。

(6)数据采集,为城市交通提供大数据支持的优化建议。

(7)车辆管理,车辆状况实时监控及车辆信息管理智能化。

(8)自动驾驶,车联网会给予区域内车辆的实时信息设计最优化的路线方案。并在突发状况时实现大规模优化统筹。

通过以上这些简单的设想,我们可以发现,让“车与车、车与人连接起来”比“让车上的人联上网”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也更切合“车联网”的要义,连接本身就具有巨大的价值,因为人已经连接起来了,再让车与车,车与人连接起来,则将产生更为巨大的业务想象空间,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车联网应用的重点应该放到汽车本身

基于以上车联网发展阶段和以车为本观点,我们将车联网应用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1)第一层次,让车内生活更舒适,通过车载设备与互联网、通信网的紧密连接,让人们在汽车内安全方便地通讯、社交、娱乐乃至购物等等,例如车载电话、车载音箱、网络电台等设备或应用;

显然,这些需求主要是针对乘客以及没有开车的驾驶员的,但是目前大屏幕智能手机已经基本能够满足这些需求了,如果厂商以此为应用的重点,其目的显然是过分重视了终端,而忽视了场景,在当下无异于自寻烦恼,所以不少企业也调整了战略方向。

(2)第二层次,充当智能驾驶助理,给驾驶员提供导航、辅助驾驶、疲劳监测、行车记录、故障提醒乃至无人驾驶,这些都是让驾驶员可以更安全、更高效、更舒心地驾驶。

对车联网的认识和理解(基础普及9车联网)(2)

辅助驾驶

注:这方面的应用是目前各大科技企业争夺的重点,也是资本扎堆的地方,这点从过去一年百度前核心员工离职创办超过 10 家无人驾驶公司的事儿就可以窥见一斑。

当然我们也认为,无论是 Google,Tesla,百度,Uber 等任何一个科技公司或者诸如丰田、宝马这样的汽车技术大厂,他们展示无人驾驶技术,可能更多的是炫耀实力、储备技术或者吸引资本的目的,而真正的市场化,在短期之内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无人驾驶技术的核心是整个交通系统,而不是单个某辆车如何决策。

所以,在这个层次,在可预见的未来之内,车联网能够市场化的应用最多是辅助驾驶功能,例如导航、ADAS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

(3)第三层次,让人车交互更方便,让人们可以更简单地去与车交互,对车内部件的控制,对车的故障检测,对车的远程唤醒等等,车是一个设备,借助于互联网人可以与之更好交互,这算是未来的展望。

3.3 如何让车联网真正走向市场化

要让车联网真正走向市场化,首先就是标准的统一,这个标准不会像无线通信的标准那样,特别是物联网领域,可以由部分企业联盟制定,而只会像铁路标准一样,由国家制定,然后在国家之间进行衔接平衡调整。因为车联网涉及到交通安全,必须有统一标准才能运行。而在物联网只要你购买一个支持某个标准技术模块,就可以实现完全兼容,这个标准还能作为厂家打压竞争对手的手段,例如 LoRa 和 NB-IoT 之类,但是在车联网里,就不存在这样的情况了。

其次,就是结合汽车用户的使用需求,发展丰富的应用,车联网应用尤其是汽车安全应用逻辑复杂,结合不同的车辆安全场景开发新的车联网交通安全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就是标准的推广了。车联网的推广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国家层面的,涉及到交通安全和管理的强制性措施。可是仅仅有强制性措施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还得包括另一方面,即调动好运营商,应用开发商,汽车厂商,硬件设备商甚至是交通管理部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车联网发展的更快更好。

————————— 我叫隔离带宽 —————————

今天的基础普及就到这儿,明天咱们又会针对哪个科技概念进行普及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