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东方快车谋杀案(东方快车谋杀案:从三个角度来谈谈侦探迷入坑必看的原因)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享誉世界的侦探小说女王,她的推理小说在全球的销量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著作很多读者可能对她的名字不是很熟悉,但与她齐名的柯南·道尔却被众人所熟知,柯南·道尔创作的福尔摩斯系列更是闻名全世界,能与之比肩的只有阿加莎作品中那个身材矮小,留着小胡子,有点洁癖和自傲的比利时男人赫尔克里·波洛,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图解东方快车谋杀案?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图解东方快车谋杀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享誉世界的侦探小说女王,她的推理小说在全球的销量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著作。很多读者可能对她的名字不是很熟悉,但与她齐名的柯南·道尔却被众人所熟知,柯南·道尔创作的福尔摩斯系列更是闻名全世界,能与之比肩的只有阿加莎作品中那个身材矮小,留着小胡子,有点洁癖和自傲的比利时男人赫尔克里·波洛。
王安忆在《华丽家族》中写道:“我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感觉相当单纯,那就是‘享受’,你可以放弃追寻的意义,径直进入故事,她不会让你失望,一定会有神秘的死亡发生,然后,悬疑一定会有答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
如果说福尔摩斯系列是一场“盛宴”,那波洛系列就是“家常菜”,她在人物塑造及故事叙方面,没有柯南·道尔那么绚丽多彩,平实的语言却更加贴近读者的心,她的书会尽量提供给读者各种细节,让读者有一种参与感,可以自行推理出事实的真相,而柯南·道尔则更喜欢设谜题,让读者跟着福尔摩斯一起破案,相比于后者,我更喜欢阿加莎的作品。
今天想要解读的是阿婆(阿加莎·克里斯蒂)最著名的推理小说之一《东方快车谋杀案》,曾几度被翻拍成电影,在豆瓣上有着8.4的高分,更别提出版的书分数高达9.0。接下来,本文将从叙事角度、小说诡计和主题呈现三个方面,来谈谈这部让很多读者都为之赞叹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赞”在哪里?
封皮
一、超难度的对话体,充满谎言的证词以及无法拒绝的参与感,迫使我们成为一名侦探侦探小说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早期其主流体裁大多为短篇小说,而阿婆则是把侦探小说带入了黄金时代,作为一位高产作者,她一生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且多为长篇,她的作品中更注重犯罪动机以及对人性的审视。就如《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第二大部分共分为十二章,每一章对应一个人物的证词,通过证词不仅让读者了解了每个人物的基本信息以及案件的细节,还是整本书的精华所在。
《东方快车谋杀案》全文都运用了第三人称来叙述,这种叙述方法让读者的情绪不会轻易进入到任何一个小说人物里,而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待整个案件的发展。小说大篇幅的对话描写,也在推动着案情发展并为读者提供一个又一个的线索信息,对话描写是阿婆小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例如,第十一章中波洛与德贝纳姆小姐的对话:
“你还有没有别的睡衣,小姐?比如猩红色的睡衣?”
“不,不是我的。”
波洛探身向前,像一只正在逮耗子的猫,“那么是谁的?”
“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意思?”
“你说的不是‘没有,我没有这样的睡衣’,而是‘不是我的’。这意味着这件睡衣是属于某个人的。”
“是的。”
“是谁的?”
这段话中波洛并没有非常绅士的对待一位女性,反而在话语中处处设陷阱,不断引导鱼儿咬钩。在波洛的认知里,这辆满载的列车上,所有的人都有着无法言说的嫌疑,即使对方是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女性,而死者却是一名成年男性,这就是波洛的个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同时,这种对话的形式也让读者和波洛明白了,德贝纳姆小姐是在说谎,之前用了大篇幅的文字来描写睡衣,也变得不再那么突兀反而富有深意,再者也引起读者对这个冷静又美丽的英国女人的怀疑,三者推动了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又彰显了波洛的智慧。不得不说,唯有阿婆才能将侦探小说中这最难的一点运用的恰到好处,不得不令人叹服。
三岛由纪夫说过:“你们看见玫瑰,就说美丽,看到设,就说恶心。你们不知道,这个世界,玫瑰与蛇本是亲密的朋友,到了夜晚,它们互相转化。蛇面颊鲜红,玫瑰鳞片闪闪。”
在这因雪灾而被阻断的列车上,所有的一切都看起来分外可疑,谁是玫瑰?谁又是蛇呢?我们宛如被乌云笼罩住了,但远方的一点点光明却促使我们不断的寻找拨开云雾的方向,这大概就是阿婆小说的魅力所在。
二、复仇还是惩罚,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的理由整部小说是以1932年轰动一时的真实案例“林白之子绑架案”为蓝本,改编的而成,小说开始就介绍了飞行员阿姆斯特朗的小女儿被歹徒绑架,在阿姆斯特朗交了赎金后,小女儿依然被撕票,怀孕的妻子悲伤过度死掉了,阿姆斯特朗也随即自杀,同时家里的女佣也被牵连致死。
五年后,在开往加来的东方快车号上,二号车厢的美国人雷切特先生身中十二刀当场死亡,经过波洛的调查,他发现死者雷切特正是当年害死阿姆斯特朗一家的凶手,却运用金钱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并且他还发现车厢里每一名旅客似乎都与阿姆斯特朗一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凶手到底是谁呢?
(自己去看吧~)
阿姆斯特朗一家
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四点:
1、在小说诡计上,阿婆几乎违背了当时推理小说的套路,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手法来设置凶手的身份,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惊艳了每一位侦探迷。
一般的推理小说,关于凶手的诡计大都是一人二角,例如:犯人即受害者或犯人是虚构的、孪生子等;还有就是除第一种诡计外,犯人的身份让人很意外,例如:审判者、警察、儿童、动物、人偶……;再者就是犯人自己杀自己类型,例如:假死、变换相貌……
2、在小说模式上,阿婆运用了读者都喜欢的“暴风雪山庄模式”。
即一群人聚集在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内,比如一个孤岛,一幢废弃的别墅,一节因雪灾被困的车厢等等,这种环境下,设置的大前提一般都是你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络,警察短时间也无法接入等,破案只能依靠纯粹的推理,暴风雪山庄模式也大大的吸引力读者的阅读兴趣,喜欢推理小说的读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自己根据文中的线索,推理出真相。
3、在人物刻画上,阿婆更是设置了十二个不同领域,身份各异的角色。
有身份高贵的公主、伯爵,也有意大利商人,列车员,职业及社会地位的跨度,不仅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也让整个案件变得饱满起来。
4、最后一点,我认为最重要,是这篇小说之所以称之为经典的要塞,那就是通过情节的发展,当我们了解到案件背后的原由时,人性与法律的碰撞所产生的火花,不仅让波洛受到巨大的冲击,也让身为读者的我们为之一振。
记得波洛在文中说到:“凡事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现在却多了你们。”
2017版剧照
在侦探波洛的认知里,真相是他一直坚持寻找的,理性是他破案必不可少的,他的世界永远非黑即白,但当东方快车的真相摆在他面前时,他纠结过、矛盾过,却选择打破自己固有的认知体系,接受了来自人性的这股巨大冲击,他的世界不再是黑白色的,黑白交汇处的那一点点灰,将在他心里绽放。
三、黑白世界太过理想化,灰色才是真实的颜色在《奇葩说》第五季中,辩手藏鸿飞说过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判断对错的时候变成了一种二元对立、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价值观。”
他们总是用单一的想法去判断一件事物,却忽略了社会是复杂的,多维度的,人也一样。大部分的人都是处在灰色地带的,好人不一定永远好,坏人也不一定永远坏。
记得《芳华》中黄轩饰演的刘峰,在文工团中是绝对的好人,饭总让给别人吃,战友结婚也亲力亲为,即使自己上大学的名额也可以让,但当他因为喜欢而抱了一下林丁丁时,他在别人心中就不是一个好人了,因为林丁丁的造谣,所有的人都不相信他,最后,他被发配到边疆,以前帮助过的人却没有一个来送他的。
人性就是如此,我们很难用简单的对错去给一件事或者一个人下定义,就如刘峰,因为他抱了林丁丁,就不是好人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这种草率的判断大多时偏颇的,矛盾的激化终会造成一个又一个悲剧,如果一味的逃避,而不是正视自己的过去和对方的诉求,那最终,只会酿成新一轮的灾祸。
小说中雷切特的死是必然的,他本是个生活在黑暗的人,却阴差阳错来到了太阳底下,人性是复杂的,当看到“黑暗”的雷切特并未受到法律制裁时,他所带来的黑暗也会影响到别人,最后因他而黑化的人将打着正义的旗号,毁灭他。杀了一个坏人,就是好人了吗?
波洛说过:“一个人如果杀了另一个人,他的灵魂就不会再完整。”
但他们却得到了救赎,生活中从来没有绝对的黑白对错,任何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唯有不断的改变,不断的在是非对错中调整自己的位置才是正解,正如波洛最后选择的不是法律,而是人性中最美好的爱情、亲情、友情、恩情。当然《东方快车谋杀案》也并不是让人产生对人性的动摇,也不是否定法律的公平性,而是思考扭曲了本该合理的事情后,我们的选择是什么?
有人说:“好的制度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使好人变坏。”人性本不该是一道选择题,法律也有不容置疑的价值,当初在两难境地时,能够给予社会多数人幸福感的一方,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