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以爱之名的背后)

《钢的琴》,这是一部由张猛自编自导,王千源、秦海璐主演的悲喜剧电影。豆瓣评分8.4分,高于94%的喜剧片;张猛凭借该片入围金鸡奖、金马奖最佳导演奖,主演王千源更是凭借该片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但,这部电影的票房却只有662万。

电影剧情可以简单到用一句话来概述:一个普通工人为争夺离婚后对女儿的抚养权而和工友们用钢铁做出一架钢琴的故事。

是的,这是一个关于钢琴的故事。在上个世纪90时代的辽宁铁岭,钢琴还是一种奢侈品,对影片的主角陈桂林来说更是如此,但为了留住女儿,也为了女儿的音乐梦想,他要为女儿打造一架钢琴。

如果只是把《钢的琴》看成一部关于“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励志喜剧电影,却未免太低估它的立意。落魄的下岗工人,走到末路的婚姻,纯粹的工人友谊,小人物的挣扎、尊严与坚守,构成了那个时代背景下城市底层百姓的物质世界和精神状态的投影,生动地浓缩在了这部119分钟的胶片电影里。

钢的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以爱之名的背后)(1)

1、钢的琴,源于父亲对女儿的爱,却远远不止于此。

01 一部钢的琴,挽不回女儿,但却是父亲对女儿爱的证明。

“家里冰箱彩电洗衣机,你看着搬吧。”

“你是不把我当成收废品的了?我什么都不要。”

“好,跟我想的一样。”

“但是,小元我要带走。”

钢的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以爱之名的背后)(2)

陈桂林与妻子的对话,撕开了电影的序幕,故事最原始的出发点都是基于陈桂林对女儿的抚养权。

那是一个工人下岗的年代,工人们被成群地赶出工厂,生活举步维艰。陈桂林下岗后,组了一个小乐队,靠着红白喜事的吹拉弹唱养家糊口。

为了孩子的音乐梦想,这样一位父亲,顾不上自己的面子,在大街上吹吹唱唱。生活再艰难,这个父亲也没有向现实卑躬屈膝,唯一的一次是对孩子的老师,只为能让孩子好好地学一下钢琴。

买不起钢琴,就用纸板做了一个纸钢琴,并用“贝多芬大爷”的故事鼓励女儿;后来女儿实在受不了这个假钢琴之后,陈桂林决定做一件大事,还喝了一顿酒壮胆,伙同朋友偷钢琴;没有得手之后,凭着图书馆的一本俄语文献,决定要做一架钢琴,木质钢琴失败,后又转做钢质钢琴。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一切,都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

可在物欲萌动的时代,想都不用想,造出一架钢琴,孩子就不会离开吗?当然会离开。陈桂林早就已经明白这个道理,他留不住女儿,但他还是要为女儿做一个父亲能做的所有事情。

最后钢的琴做好,沿着钢索滑道嘎吱嘎吱地出场,刺耳摩擦声中,是这一路而来的父爱。

这个父亲,不就是我们大家的父亲吗?这恐怕也是为什么好多人看这部电影,都记起了自己的童年,甚至理解了自己的父亲的原因吧。

02 物质,再一次成了夫妻这对同林鸟分飞的幌子

“离婚就是相互成全,你放我一马,我放你一马的事。”

“离婚就是离婚,别扯那些没用的。我同意。”

钢的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以爱之名的背后)(3)

看上去是物质贫富差距的影响,而观其本质却是妻子小菊的观念已然变化,她再也无法做到对过去的坚守。小菊外出务工之前也是钢厂工人,也有着朴实的性情,但因为工厂关闭,她南下闯荡,跟了一个卖假药的,从此过上了梦寐以求而又不劳而获的日子,而这也就让她回不到从前。

不是放谁一马的事,是不爱了。

而淑娴,精通俄语,会音乐,会钢琴,宛若那个黑白时代的一抹彩色,淑娴对陈桂林的爱也满足了爱情的想象。

在一个物质贫瘠的时代,陪着一个穷困潦倒的男人,按她的说法是“各取所需”,但其实她的付出远远超出需求。红白喜事上,陈桂林拉手风琴她唱歌;买钢琴借不到钱,她主动把钱塞到陈桂林裤兜里;晚上趁着酒劲偷钢琴,她负责放风;大家伙一起造钢琴,她负责煮饭。

“也就我呗,二了吧唧,你干啥我跟着你干啥。”

“你二吗?”

“就你看我不二呗。”

没有一句怨言,也没有考虑物质,因为在精神上她是爱了这个男人的。这个男人,虽然穷,但坦荡,真实,也有才华。她没有像小菊一样对他避之不及,这也给了这部影片一丝温情。

不需要谁放谁一马,这是爱了。

03 钢的琴背后,是一群落魄工友的纯粹友谊

一群把技术视为全部身家的工人,一夜之间,被毫无准备地放逐在社会上,在底层以最无尊严的方式苟活。他们有的倒卖废钢烂铁,有的杀猪,有的路边随便开了理发店的,有的搭个门脸配钥匙,还有的天天在街头打麻将混日子。

为了帮朋友,王抗美利用给学校看大门的便利,让小元晚上偷偷学钢琴,以至于女老师以为闹鬼吓得不敢上厕所了,结果被抓到后,直接被辞退不让来上班了。

快手看不惯胖头,甚至之前用四五个啤酒瓶子敲过他脑袋,但得知胖头女儿被欺负时,第一个站出来跟他一起出头。

就是这么一群人,在穷苦潦倒之际,还能有一搭没一搭地一起坐坐,喝喝啤酒,吹吹牛皮,互相调侃。

也是这么一群人,为了朋友,两肋插刀,竟然组团偷钢琴,没有人退出,都是心甘情愿。

还是这么一群人,为了朋友,只是凭着一本俄文书籍,都激情满满地加入了这个造钢琴的队伍。

这个年代,说友谊二字,可能有点酸牙;但在当时,没有这份纯粹的友谊,没有这个团队,也就不可能有钢的琴。

2、钢的琴背后,让人心酸的是小人物的挣扎

01 面对时代不轻易间落下的这粒尘埃,他们挣扎无力。

工厂的烟囱要被炸掉,很多人都联名上书,连陈桂林的父亲都被弄去签了字,但就不会被炸掉吗?他们清楚,不会的。

“你要是想要这两根烟囱不被炸,你就得让人看到这不是两根烟囱。这是两根金条,对不对。你有价值,它就不能被炸”,陈桂林的这番言论连留过学的汪工都极为认同。那他们就放手不管了吗?

没有,即便知道没有可能,工人们还是策划了保住烟囱的方案,并以“成功了成为风景,失败了成为记忆”的信心和意志做了努力,当然,最后一切还是沦为记忆。

钢的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以爱之名的背后)(4)

就像当今疫情影响下几近陷入绝地的一些行业,据官方统计数据,仅影视行业一季度就有超过5000家公司注销。这些公司就是影片中的钢铁厂,而这些职员就是李桂林这伙钢铁工人。

历史总会前进,在这个滚滚车轮面前,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只能任其碾压过去。

02 明明很生气最后却只能说一个“滚”,是生活的无力。

胖头得知自己的女儿被一个男孩搞大肚子的时候,拎着钢筋就要去拼命,可一群人把小男孩堵在死巷子里的时候,他大可以把男孩揍一顿,让自己出气,可是他没有,他只说了一句“滚蛋”。

钢的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以爱之名的背后)(5)

他没有办法,他知道,他没法为自己的冲动买单。而且,他也明白,即便把小男孩抓回来和女儿结婚,生活也不会重归平静。无论如何,胖头手里那根钢琴都挥舞不起来。

胖头懦弱吗?我觉得那不是懦弱,而是面对现实的权衡,他还有女儿要照顾,更要顾全女儿的幸福,不能一时冲动酿成大错。

这一幕像极了那些被老板骂成狗的职员,从情绪上估计恨不得把材料扔在领导脸上摔门而去吧,可最终听到的大多都是一句“好的”,是无力也是无奈,但更多的是生活。

03 最令人心碎的挣扎,还是关于钢琴,那是一种爱而不得的心酸。

当小元表达想跟妈妈去之后,陈桂林砸碎自己做的纸钢琴时的愤怒,是对自己无能的发泄,一个父亲的尊严连同对女儿的爱,却是要自己把它砸碎。

陈桂林一行人夜晚偷钢琴失败后,不死心的陈桂林依然拽着钢琴做最后的挣扎,而且在明明能逃走的情况下,他还是折身走向钢琴,宁愿被抓,也不愿离开。

因为他不能放弃钢琴,那是女儿的希望,那是他唯一能留住女儿的办法。画面一转,他们都被带回了派出所,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剧中他在雪中独奏钢琴的场景也只能是一个梦。

钢的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以爱之名的背后)(6)

对这样一批钢铁工人来说,命运是不公的,赖以生存的工厂关闭了,生活没了出路。生活无力,挣扎困难,可是他们没有站在原地抱怨堕落,而是杀猪修锁吹拉弹唱着把日子继续过下去。

时代的一粒尘埃,就是个人的一座大山,小人物的挣扎,在时代的洪流里,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每个人都曾梦想着改变世界,但迫于现实生计不得不放弃自己热爱的那些人,不都是现实中的陈桂林吗?面对如此不如意,连陈桂林都自嘲“我父亲给我取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结果没甲了,夹生了”。

3 小人物的世界,尽是失败,但他们的坚守让生命绽放光辉

01 贫瘠生活之下,他们也没有放弃原则,放弃道义。

那个卖假药的,用几块炉果压碎,配一粒扑息痛,弄个破胶囊皮,然后就发家致富。陈桂林和他的工友都知道这些内幕,但他们没有掉进物质的窠臼,去做那害人的勾当。

挖一块废铁,双方发生争执,季哥出面斥责道:“为了这点小事至于吗?人都废了,废铁还有什么用!”再难的时候,也没有放弃公平。

为了给商店做促销,面对没有人的街道,陈桂林和他的小乐队在空空的舞台上,仍然很敬业地唱着,坚守着自己的信仰。

钢的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以爱之名的背后)(7)

一个个穷困潦倒的人,还在坚守着善良、公平、正义,让人肃然起敬。这份敬意源于困苦中的那份坚守,它来之不易,我们只看到了剧中人物的嬉笑怒骂,却永远也无法知道他们真正经历了什么。

正是“穷且益坚不对青云之志”的这份坚守,绽放着人性中最动人的光辉,让这个世界充满希望。

02 面对这份精细活,没人会质疑做不成,背后的底气是自己的手艺。

一群下岗工人,一本俄文书籍,一个知识分子,一间废弃的钢厂,各个伙伴分工明确,历经种种困难,最后愣是造出了一架钢的琴。

当偷琴小分队被责令把钢琴搬回学校的时候,几个人围着钢琴,看那钢琴构造,洋溢着的是对自己专业的欣喜,“榉木贴面的,活儿不错”

汪工说“一架钢琴有八千多个零件,造钢琴是一件细活”,没有人会觉得搞不定。在尝试木质钢琴失败后,凭着“对钢铁比对木头熟悉”的手艺,果断改做钢质钢琴。

汪工利用自己所学,画出了精细的钢琴制作图纸,季哥负责钢琴骨架,快手负责小巧的铆钉,胖头虽然伤了一只手,但也不服输。而随着造钢琴事业的推进,杀猪的屠夫竟然有一手焊工的手艺,抗美是个漆工,淑娴会开吊车,八仙过海各显武艺。

最令人陶醉的当属季哥,从一个“黑社会老大”摇身一变为精湛的技工,独自操刀钢琴外骨架。遭同行举报后警察要带走他的时候,他坚持去完成了他负责的部分,看到自己作品时那满意的一笑,是对自己手艺的认可

临走前对陈桂林交代一句“我的活完了”,是对朋友的承诺;随警察走出大门,他一手插在裤兜的那份坦荡,是一个工人最后的骄傲。

钢的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以爱之名的背后)(8)

显然,这份专业永远也不可能出自蝇营狗苟的小人,投机倒把的聪明人、网络上的喷子,而只能是地头上的农民、车间的工人、抗疫一线的医生、桌案边的学者,一个个活生生的躬身入局的平凡人,

他们不争不抢,不坑不骗,用精湛的手艺认真的态度,为这个时代添砖加瓦,奉献余生。一群下岗工人在影片中显露出来的专业水准和对手艺的态度,让观众真正认识到一个国家的柱石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在构筑。

03 钢琴造出来了,小元还是跟妈妈走了,两根烟囱也还是倒下了,但生活还在继续。

海上的钢琴是不会送来的,天气不会变好,那艘载着琴的船也不会靠岸。一切都无法阻挡,现实就是这样的艰难,小人物与现实握手言和的无奈时不时地上演。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即使最终这群人的努力仍然留不住小元,也留不住烟囱,但他们依然对生活做着抗争,不去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

而在种种困境下的造钢琴也就成了一件极为浪漫的事情,这过程赋予了钢的琴超越父爱的意义,它让这群下岗工人有了重新生活的勇气,也让人在这部压抑的剧情中,找到了积极的力量,平凡世界里,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是英雄。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发现生命的意义。而当你找到了热爱的事情,就会发现生命的意义,当你忍受了苦难,也会找寻到生命的意义。”

生活不公,我们就要向命运投降吗?不!《肖申克的救赎》的安迪,《阿甘正传》的阿甘,《老人与海》的圣地亚哥,用希望、坚持和勇气告诉我们怎样给命运狠狠一击。哪怕没有结果,也绝不轻言放弃,认真生活,自然就是命运的主人。

看上去一切都失去了,陈桂林和他的伙伴们输给命运了吗?结尾处,钢的琴沿着索道嘎吱嘎吱地滑下,女儿弹着那架钢的琴,不就是小人物胜利的神话吗?

人生的慰藉,心灵的释然,坚守的胜利,小人物们在最后的乐声中获得新生。

4 结语

这是一部看后久久不能平静的一部电影,时过多日那些片段依然浮现在眼前。而留在我脑海的已远远不止是陈桂林对女儿的爱,更多的是时代洪流下底层人民的喜怒哀乐,一群小人物的挣扎与坚守。

抛开电影本身,这部带着浓浓时代烙印的悲喜剧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思考:命运不公,我们怎样才能拿捏住生活的要害,逆境突围?人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困境中,我们怎样才能坚守本心,博出一片精彩?我们的心中是否也有一架还没开始造的“钢的琴”,怎样才能让它成为生命的指引?

而电影似乎给出了答案,就在陈桂林最后回应女儿的那句:越简单越好。是的,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简单了,也就不会被欲望吞噬,也就能坚守自我,也就能认真生活。

“路不迷人,人乃自迷。念系一处,意无旁猿。心性不乱,迷路自清。”

愿我们都能造好属于自己的钢的琴。

钢的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以爱之名的背后)(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