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县脱贫攻坚(山西吉县奏响红绿黄)
新华社太原8月1日电 题:山西吉县奏响“红绿黄”脱贫变奏曲,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唐县脱贫攻坚?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唐县脱贫攻坚
新华社太原8月1日电 题:山西吉县奏响“红绿黄”脱贫变奏曲
新华社记者 王飞航
摘掉穷帽子,关键要找对路子。近年来,吉县着力打造红色苹果、绿色生态、黄色瀑布“三色”品牌产业扶贫路径,奏响“红绿黄”脱贫变奏曲。
“红苹果+”助果农摘了“贫困帽”
“前几年我家住的还是土窑洞,如今住上了新平房,全靠家里的6亩苹果园,现在每年能收入10多万元,我的‘贫困帽’也摘了。”吉县文城乡柏树村贫困户葛宏伟说。
吉县地处吕梁山南段,属于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这里海拔高、温差大、光照足,种植苹果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吉县瞄准苹果这一扶贫产业载体,全力推动苹果产业的提质升级。
吉县副县长强晓辉说,近年来,吉县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6亿余元,探索实施“企业(合作社)+产业项目+贫困户”帮扶带动新模式,推进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全县共建立各类苹果专业合作组织147个,从事苹果信息、农资、包装、加工、运输的人员达万余人。
2017年,吉县苹果栽植面积达28万亩,产量22万吨,产值近10亿元。苹果种植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果农占农民总数的80%以上,全县农村群众依靠苹果产业脱贫的比例达80%以上,苹果正成为吉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绿水青山让贫困户吃上“生态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吉县近年来持续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造林绿化工程,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目前吉县拥有120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达47.2%,成为远近闻名的绿色“大氧吧”。
以“绿色生态”品牌为基础,贫困群众吃上了“生态饭”。去年以来,吉县组建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11个,入社总人数62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42人。合作社鼓励贫困户参加造林增加劳务收入和盈利分红,目前已兑付贫困户劳务费用151.1万元,户均增收3365元。
吉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党建民说,去年吉县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护林员405名,占护林员总数的73.6%,每名建档立卡护林员每年平均可获得管护收入9628元,仅此一项便可带动1208人脱贫。
此外,吉县还鼓励贫困户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全县林下种植已发展到280余户1000余亩,林下养殖鸡、猪等25000余只,林下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黄色瀑布”帮贫困户挣上“旅游钱”
黄河流至吉县壶口镇时,河道由300多米骤然收缩为50多米,跌入30多米的深槽之中,形成了“水里冒烟”“谷间起雷”“彩虹通天”“群龙戏浪”等四大景观。
吉县以“黄色瀑布”品牌为特色,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带动千余人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引导贫困群众挣上“旅游钱”。
“骑毛驴,回娘家了啊!”在壶口瀑布景区,61岁的张国龙头裹羊肚白毛巾,身穿羊皮白背心,紧扎红腰带,手拿旱烟袋,拉着毛驴正在招揽生意。
张国龙是吉县壶口镇中市村的贫困户,他的家离壶口瀑布景区三公里左右,如今他是景区毛驴服务队的一员。“我们毛驴服务队有三十来人,都是附近村庄的农民。靠着这个营生,每人每年有一两万元的收入。”他说。
壶口镇镇长葛宏说,利用壶口景区优势,壶口镇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景区从事牵毛驴、照相、摆摊等工作,让他们每年可以有稳定的收入。此外,还组织贫困户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制作布老虎、剪纸、挂包等手工艺品在景区销售,增加他们的收入。
截至2017年底,吉县贫困人口已降至126户290人,61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3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