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赐福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解析天官赐福中隐藏的6个人生启示)
文 | 廖湛兮
原创不易,抄袭、洗稿、未经授权的转载必究。
前言
相信大家看过不少评论说《天官赐福》的格局大,到底大在哪里?
在我看来,大就大在它不仅讲了唯美爱情,还在双男主相遇相知相爱的过程中穿插了很多其他人物的故事,进一步引发大家对人心、人性和人生做出思考。
下面,我将大致按照故事线从6个方面简单阐述。
1、执迷
谢怜回到上天庭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抓捕“鬼新娘”。看过原著的朋友都知道“鬼新娘”就是宣姬,她原本出生名门,又是当时难得一见能征善战的女将军,加上容貌美艳,追她的人不少。
但宣姬遇到了裴茗,被其深深吸引,即便裴茗从一开始就告诉她,两人就是雾水情缘,千万不要当真。
但她还是沦陷了,甚至相信自己会是另外,非要裴茗和她一生一世一双人。
为此她不惜叛国,甚至打断自己的双腿。可惜,她依旧没有如愿。裴茗愿意照顾残废、没有去处的她,却不愿再见她,更别提娶她了。
所以她悲愤自杀,化为“凶”,专杀那些开开心心准备去结婚的新娘。最后,即便被谢怜抓捕,她仍旧执迷不悟,逃跑后攀附着戚容,期望能抓住裴茗锁在身边。到大结局时,才真正放下执念离开。
生活中,相信大家也见过没有意义“很轴”的人,明明不可争议的现实摆在眼前,但就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总认为“众人皆醉我独醒”,但实际上一直不清醒的都是自己,最终不过是落个“亲者痛仇者快”的可悲下场。
因此,“宣姬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事对人,尤其是在爱情中不可用毁灭式的自我牺牲企图去感动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更别以为自己会是特别的存在。
任何时候都应该尽量客观的去看待事情和他人,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预想,要学会尊重事实,切勿自欺欺人,活在幻想之中。
2、立场
“半月关”是谢怜和花城第一次一起前往的地方,他们在那里揭开了曾经的半月国和中原的战争纠葛。
半月国的大将军刻磨认为是中原的裴宿偷袭、屠杀了自己的国家,因此悲愤不已,巴不得将裴宿和协助他的半月国师千刀万剐。
而裴宿则认为是刻磨先图谋不轨,打算用炸药血洗中原,他不过先下手为强。
月半作为半月国的国师,又是裴宿的好友,加上本身还是半月和中原的混血儿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最终她选择开城门引敌军进城,自己被报复性地吊死。但她内心依旧很纠结,不知道到底是对还是错。
其实,生活中很多的对立,都是双方各执一词,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待、分析问题。试想一下,如果你一开始就把自己预想为正义的一方,那么再看对方,是不是怎么都带着点邪恶的意味?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未必。
“半月国”的故事告诉我们,当局者迷,当我们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氛围时,是很容易头脑发热,做出极端判断,尤其是各为其主时,争论对错毫无意义,也不会有双方都认可的结论。
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学会换位思考,不到万不得已别太狠绝。
3、取舍
谢怜曾是永安国的芳心国师,是太子郎千秋的师傅。当时,永安国对仙乐国的遗民很友好,甚至为仙乐遗留的皇室子弟封王,呈现出了难得和乐融融的局面。
这是谢怜喜闻乐见的,但是戚容在里面搞鬼,挑拨遗留的仙乐王族血洗永安国宴。
谢怜赶到之后无力阻止已经发生的事,看着受伤的永安国王说,要杀光仙乐遗民报仇,他不想这件事牵涉到无辜的人,所以他亲手杀了国王。
一个人承担所有骂名,也心甘情愿地被太子郎千秋钉死在棺材之中赎罪。
这件事本质上就是一种“取舍”,舍国王一人救无数仙乐遗民,避免双方剑拔弩张,甚至再次引发战乱,生灵涂炭;舍谢怜一人承担所有骂名,以死谢罪,避免事情被彻查,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件事谢怜做错了吗?至少在郎千秋看来对不了,因为他的父皇是受害者,即便真的杀了仙乐遗民报仇也无可厚非。
但谢怜不能让此发生,他看重的不是个人的生死,而是大多数人的生死,这也是他格局大的地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有所为有所不为,很多时候情义两难全,越是站在高位,或者说越是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就越要顾忌大多数人的利益,甚至要学会舍己为人。
4、私欲
看过原著的朋友,多半会对水师师无渡和黑水沉舟贺玄的仇怨记忆犹新。
简单地说,就是师无渡利用自己神官的身份,帮自己的亲弟弟师青玄换命,把纠缠弟弟会让其生不如死的“白话真仙”引到了原本有飞升成仙命格当时还是凡人的贺玄身上,害得贺玄诸事不顺,家破人亡,力竭而死。
而师青玄却占了贺玄的好命格,直接飞升成“风师”,享尽福缘。
这事儿无论怎么说都是师无渡不对,滥用身份满足私欲,害得无辜之人生不如死,死不瞑目。
所以,贺玄找师无渡报仇,任何人都无法诟病。
只是这里面,师青玄最开始真的不知情,他知道后也很崩溃,觉得对不起贺玄,愿意被抽干法力,去当凡人。
但他没有去指责、揭发自己的哥哥,贺玄因为这一点对他有责怪。
可是对于师青玄来说,他哥哥虽然错了,但全是为了他好。同样出于私欲,他仍然爱自己的哥哥,没办法去怪他,更别说做任何对他不利的事,师青玄错了吗?
其实,人都是有私欲的,外表再“伟光正”的人内心都不会例外,这是人性使然,无法彻底消灭,也没啥好遮掩的,更不必觉得可耻。
关键在于,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损人利己,过于过分。尤其是面对比自己弱势的群体,不能恃强凌弱,索求无度。否则,物极必反。
5、妒忌
大家都知道,引玉和权一真原本是师兄弟,权一真是练武奇才,但心智不全,小时候被引玉所救,引进师门,对其照顾有加。引玉飞升后,更是点将权一真,让他成为中天庭神官。
权一真因为不懂人事,经常得罪人,引玉也不厌其烦地帮他解决。完全就是兄友弟恭的一片和谐。
但一切都在权一真飞升成为西方武神,法力、信徒、庙宇、知名度都在不断超越引玉时发生了变化。
引玉身边的侍从鉴玉一直在其面前抱怨权一真不做人,不懂感恩,甚至私下擅自把“锦衣仙”送给权一真,想让他被操控,吃苦头。
起初引玉虽心里有不高兴,但还是能克制自己,没有真的记恨权一真,在得知权一真可能被“锦衣仙”伤害时,也第一时间想去告知。
但当他被挡在只有一等武神才能进入的神武大殿外看着权一真时,泛起了心酸。想他辛辛苦苦,兢兢业业,仍受制于天赋,无法成为一等武神;而权一真凭着天赋异禀,轻轻松松便达到了他望尘莫及的位置。
再联想他平时对人礼数周全,小心翼翼,仍然在上天庭被视为“透明人”;而权一真却是人人追捧,万众瞩目的存在,心里更难过了。
这时,权一真出大殿对引玉说,求帝君带着引玉去出游,成了压倒引玉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所以爆发了,决定用“锦衣仙”去伤害权一真,也因此被帝君贬下了界。
其实,引玉不是真的坏,他只是压抑了太久,一时被嫉妒冲昏了头。
人和人之间,尤其是在同一个领域之中,难免会有比较和竞争,一旦分出伯仲,劣势的那方内心就极可能生出不平衡,久而久之就会演化成嫉妒。
而嫉妒的特点就是针对性强,巴不得对方倒霉,甚至不死不休。这种负面情绪很多人不愿意面对和承认,因为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憎恨。
该如何化解呢?
建议大家首先要明白,在个人成就这件事上无论多大的努力真的抵不过天赋过人又勤奋上进,而天资如何,谁也左右不了;同时,个人是否受欢迎,本质上是各花入各眼,但根本真的有可能就是自己缺乏记忆点,说好听点是普通,说直白点就是乏善可陈。
这听起来很残忍,但如果是事实,首先要学会接受和面对,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去改善。
6、大义
“公主自刎”是《天官赐福》的四大名景之一,讲的是雨师还是人间公主时,尽管不得宠,被父母兄妹疏远、轻视。
但她仍然在国家面临倾覆时挺身而出,为了救国王和百姓毅然在城门前自刎,这本质上就是“牺牲小我,成全大义”。
她因此飞升,也是作者对大义的认可。
而违反大义会如何?君吾的倒台就是最好的答案。
曾经他是最强武神,神武大帝,受万众敬仰。但他因为个人内心信念崩塌,憎恨世人,做了一系列残害苍生的事,甚至一直给谢怜的人生制造波折和伤害,想把谢怜变成第二个自己。
最终,他失败了,被唾弃,被镇压在铜炉山下。
这对普通人有参考意义吗?仿佛我们的生活就是柴米油盐,和国仇家恨、救世灭世那样的大事扯不上任何关系。
确实,我们可能终其一生都过着平凡的生活,但并不代表接触不到大义。像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也是大义的一种,是我们普通人可以去践行的。
只要我们能懂得不用自己的得失、情绪去衡量对错,大义有不受影响的客观评判标准,如果愿意去做,就遵循;不愿意,就独善其身。
至少我个人认为没问题,因为大义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本质上是损己利人,而人性本身是自私的,不经历一番痛苦的内心修炼,很多人达不到,就算头脑一热做了,恐怕也会后悔。我们不必用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但底线是不要刻意作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