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度天气会中暑吗(所谓的体感温度该怎么计算呢)
这两天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大面积持续的晴热高温天气,上海、浙江、重庆多地最高气温突破40度!并且南方的高温在气温高的同时,空气湿度还非常大,因此哪怕是傍晚太阳落山后,天气还是十分闷热,体感非常难受。
上海出现连续40度极端高温天气
这让我们不禁想起6月中原地区出现的强高温天气过程,特别是6月中旬,河南近半数地市气温接近或超过40度,省会郑州更是连续两天最高气温都在40度以上,“中原火炉”的称号实至名归。
6月17日下午中原地区气温分布图
不过,6月份河南的气温虽然很高,但是空气却十分干燥,是非常典型的初夏干热天气。以郑州为例,白天郑州的空气相对湿度基本都在40%以下,下午气温接近40度时,湿度更是不足20%,干燥程度堪比西北内陆沙漠地区了,体质敏感人群以及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容易出现不适感。
6月17—18日郑州空气湿度图
于是,当时评论区里有一位来自河南的网友就说道:“这种干热还可以,如果下点雨湿热才叫难受。”下面也有网友向他回复并提出疑问:什么是干热,什么是湿热?干热和湿热到底哪个更热呢?
其实干热和湿热两者最简单也是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大小,干热就是水汽少,空气湿度低,湿热就是水汽多,空气湿度大。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人体最最适宜的空气湿度在45%-60%之间,因此当湿度低于45%时,我们可以简单认为是干热,高于60%时,我们认为是湿热天气。
至于干热和湿热哪一个更热,这就要说到另一个大家熟悉的名词:体感温度。我们常常在天气预报里听到体感温度这个词,通俗来说,体感温度就是指人体所感受到的冷暖程度,并转换为同等的温度。体感温度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温度、湿度、风速等都会对体感温度造成明显影响。这也是人们常常觉得天气预报“不准”的缘故,因为天气预报里的气温是百叶窗里的气象温度,而不是体感温度,在特殊环境下两者差异还是很大的。
比如我们蒸桑拿的时候,一瓢水泼下去,热腾腾的感觉马上就上来了,其实桑拿室内的空气温度并没有升高多少,但是空气湿度明显上升,我们会觉得热到透不过气来。再比如隆冬时节,当北风呼啸的时候,大家都会不自觉地把手揣进兜里,尽量把身上裸露地皮肤全部盖住,就是因为大风会把人体的热量迅速带走,让人觉得更冷,体感温度更低。
目前国际流行的体感温度换算由美国NOAA制定,下图是部分气温和湿度下对应的体感温度。可以看到,湿度对体感温度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比如30度的空气温度,在40%湿度下,体感温度只有29.4度,甚至比实际气温还低,但是当空气湿度达到100%时,体感温度已经飙升到44.4度,会让人热得喘不过气来。
我们还是以郑州为例,6月16日下午15时40分,郑州气温达到40.1度,不过由于相对湿度仅26%,体感温度只有38.3度,比实际气温低两度左右。当然38度得体感温度也是很高了,非常容易引起中暑。
而对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对盛夏时节的湿热天气则是再熟悉不过了。我国南方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在气温最高的时候雨水也最为频繁,导致湿热天气频频现身。像是刚刚过去的7月12日上午,上海闵行出现了气温37.9度,相对湿度54%的极品桑拿天,体感温度(也就是酷热指数)高达50.7度!出门就中暑可不是开玩笑的!
因此干热和湿热相比,干热往往空气温度更高,也就是气象台预报的温度,但是体感温度一般比空气温度低一些。而湿热往往空气温度并不高,有时候只有30度出头一点,但在湿度的加持下体感温度能比干热条件下高10度甚至更多。因此干热是实打实的王者,靠温度取胜,但是湿热却是“披着羊皮的狼”,更容易引起人体中暑,有时候比干热造成的危害更大!因此,最近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朋友都要注意防暑降温,干热和湿热都很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