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赵云媲美曹魏的谁(蜀汉名将大排名)
在《关张马黄赵、诸葛、法正、魏延,他们究竟该怎么排名?》一文中,我们看到了刘备在荆州和征蜀时期,关羽是荆州一把手,诸葛与张飞地位差不多,而赵云归诸葛亮节制。那么在刘备入蜀以后,这些人又是如何排名的呢?
蜀中时期(214-219)即刘备定蜀(214)至称汉中王(219)之间的时期,情况如下:
诸葛亮 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关羽 荡寇将军、领襄阳太守、董督荆州事;张飞 征虏将军、领巴西太守;马超 平西将军、督临沮。
法正 扬武将军、领蜀郡太守;黄忠 征西将军。
李严 兴业将军、领犍为太守。
赵云 翊军将军。
魏延 牙门将军。
刘琰 固陵太守。
注:同一行用分号隔开,表示级别或地位相同,仅排名先后不同;用||隔开,表示排名不分先后。不同行用句号隔开,表示级别或地位不同。[]中表示地位或级别存在的不同可能性。
此期排序的重要史料之一,就是《先主传》所载,刘备攻下汉中后,群臣所上劝进表(《立汉中王上汉帝表》),其顺序如下:
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
至此,诸葛亮终于结束了中郎将生涯,名正言顺地成为将军。至于在《上汉帝表》中,诸葛亮排名在关羽之前。分析原因,首先是诸葛亮在蜀中,关羽在荆州。刘备称王需要名望,诸葛亮在蜀中数年,论名望,论与蜀中士人的关系,无论是对于刘璋旧部(东州人)还是益州土著(益州人),都要比关羽更高。加之诸葛亮领左将军府事,实际上主持刘备军府事务。因而,以诸葛亮作为幕僚之首实际领衔(即刨除前面马超等四人,诸葛亮为诸幕僚之首),比关羽更为合适。
因此,《上汉帝表》中诸葛亮作为幕僚之首,排名比关羽靠前,可能是上表时的政治需要,而在上表前的数年中,诸葛亮与关羽的排名问题,其实不好以此表为定论。
关羽:荡寇将军,领襄阳太守,董督荆州事。
《关羽传》:“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刘备定蜀后,关羽董督荆州事已无争议。实际上,关羽与刘备形成了分陕之势。从权势上讲,关羽半独立于刘备之外,仍是刘备之下真正的第一人。这也是我在前面认为,在《上汉帝表》以前,诸葛亮排名不一定在关羽之前的原因。
张飞:征虏将军,领巴西太守。
《张飞传》:“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余颁赐各有差,以飞领巴西太守。”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刘备赏赐的四大功臣里,没有马超。
马超:平西将军,督临沮。
《马超传》:“……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为〕都亭侯。”
无论是东汉后期还是蜀汉,都没有曹魏那种非常整齐的“四征”“四镇”“四平”“四安”将军系统。在蜀汉,这些将军全部是杂号将军。
从四大功臣没有马超来看,刘备定蜀初期,马超虽然与张飞地位相当,但排序略后。理由有二。一是《先主传》中提到,刘备定蜀后:“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张飞排在马超前面。二是《武帝纪》提到:建安“二十二年,刘备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辩,遣曹洪拒之。”张飞仍然在马超前面。
直到《立汉中王上汉帝表》中马超领衔,可能以此为契机,马超的排名才跑到了张飞前面去。我们后面再说。
另外,按照蜀汉后期形成的将军班位惯例,四平将军、四征将军都是平级,但四平略高于四征,与荡寇、征虏大体相当。
法正:扬武将军,领蜀郡太守。
《法正传》:“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
扬武将军是个什么位置呢?我们在后面会逆推。这里先说结论,扬武将军与黄忠的征西将军相当。而法正同时“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权势极重,连诸葛亮都不敢与他直接发生冲突。
黄忠:讨虏将军→征西将军。
《黄忠传》:“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
又云:“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
在定蜀期间,主要人物因军功而两次升迁,仅此一人。征西将军是此前马超自称(刘备亦应以承认)的职位。黄忠此时排名应在马超之后。
前面马超担任征西时,大体上与关、张地位相同。不过刘备时,杂号将军的班位还在形成期,既不必然固定,也不必然引起广泛认同。黄忠担任征西,至少在关羽眼里,可能并不认为和自己是一个级别,因为后来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真正平级后,立刻引起了关羽的不满。
所以马超担任征西,我是依据蜀汉后来的班位系统,以及马超自身的影响力,将他定为与张飞同级而排序稍后;而黄忠担任征西,则定为黄忠较张飞、马超为低。
李严:兴业将军,领犍为太守。
《李严传》:“成都既定,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
赵云:翊军将军。
《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
从后来蜀汉的班位系统来看,赵云只是晋升了一级。翊军将军即我们前面提到的,位在五校之下的将军,与同在五校之下的兴业将军李严地位相当(理由详后)。当然,这种逆推可能也有问题,蜀中时期,刘备集团未必有这么整齐的将军班位。
不过李严名列《上汉帝表》,而赵云却缺席,赵云在李严之下。作为革命元老,赵云的班位却明显被许多老元勋和新贵超越。
魏延:牙门将军。
《魏延传》:“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赵云自牙门将军升任翊军将军后,魏延接任了牙门将军。
刘琰:固陵太守。
《刘琰传》:“先主定益州,以琰为固陵太守。”
汉中时期(219-221)即刘备称汉中王(219)至称帝(219)之间的时期,情况如下:
关羽 前将军、假节钺。
马超 左将军、假节;张飞 右将军、假节。
诸葛亮 军师将军、署大司马府事||黄忠 后将军。
(卿)
法正 护军将军、尚书令。
魏延 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督汉中;李严 辅汉将军、领犍为太守;刘琰 镇东将军。
(五校尉)
赵云 翊军将军。
刘备集团及蜀汉,逐渐形成了将军班位系统。大致来说,最终有如下几个级别(第×班不是正式称呼,是我为了区别叙述拟用的称谓):
“上公”(第1班):包括丞相、大司马、大将军,由于任此者常代皇帝执政,这里只是皆用东汉“上公”的秩级,以表示其级别不同。
公(第2班):包括太尉、司徒等三公,也包括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比公的重号将军。
杂号大将军(第3班):这是从建兴八年(230)魏延担任征西大将军以后,建立的班位,即“××大将军”。
卿以上将军(第4班):前左右后等四方将军、安汉将军、军师将军。
卿(第5班):即光禄勋、卫尉等中二千石的卿。
卿以下、五校以上将军(第6班):又可划分为镇、平、征三个级别。如镇东(6.1)、平西(6.2)、征南(6.3)三个将军都属于这一班,通常第8班将军迁第6班,第6班迁卿或第4班;但也有迁入第6班后,由6.3迁至6.1者,如赵云。
五校(第7班):即文章开始提到的比二千石的五校尉。
五校以下将军(第8班);
偏裨将军(第9班):牙门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关羽:前将军,假节钺。
《关羽传》: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按东汉官制,前、左、右、后这四号将军比卿,相当于卿级。蜀汉后来形成的班位系统中,四方将军又要高于卿。
虽然关羽的前将军与左、右、后三将军是同一个级别,但是关羽“假节钺”。整个刘备集团和蜀汉,拥有假节钺的一共就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汉中王时代的关羽,一个是刘禅时代的诸葛亮。
因此,关羽此时的权力地位是远远超过其他人的。
关羽于当年(219年)败亡。
马超:左将军,假节。
《马超传》:“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
张飞:右将军,假节。
《张飞传》:“先主为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假节。”
如前所述,可能是在《上汉帝表》中马超领衔,从此排名超过了张飞。两人地位相当,都假节,而左将军排名在右将军之前。
黄忠:后将军。
《黄忠传》:“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
虽然都是四方将军,但黄忠不仅担任四方中最后的后将军,而且不假节,待遇逊于马、张。
黄忠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逝。
诸葛亮:军师将军,署大司马府事。
随着刘备自称汉中王、大司马,诸葛亮的职务也从“署左将军府事”变为“署大司马府事”。
诸葛亮的将军号没有变,不过军师将军本身的地位应该是有所提升,与前、左、右、后将军同列。
据《先主传》,在群臣劝刘备称帝的表文中,有这样的排序:
“太傅许靖、安汉将军麋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权)〔柱〕、少府王谋等……”
太傅为公(这时刘备只是称王,此太傅当为王太傅,而非朝廷中居于上公的太傅),太常、光禄勋、少府为卿,安汉、军师将军在公(第2班)、卿(第5班)之间,此时尚没有杂号大将军(第3班)。安汉、军师当与前左右后一样,属于第4班。
诸葛亮之后,再担任军师将军的就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此后进位卫将军。卫将军比公(第2班),此级别尚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既可由第4班的前、左、右、后将军升任,而已可由蜀汉中后期的杂号大将军(第3班)升任。以班位论,军师将军也是比卿的。
再来看安汉将军,这是麋竺的职位。刘备对早年追随自己的麋竺、孙乾、简雍都给予特殊照顾。麋竺任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麋竺传》);孙干任秉忠将军,“见礼次麋竺,与简雍同等”(《孙乾传》);简雍任昭德将军(《简雍传》)。三人虽然没有实权,但排序却在军师将军诸葛亮之上。
据《麋竺传》和《孙乾传》,三人升任将军当是在“定益州”后,不过劝刘备称王的表文里却不见三人身影。孙乾、简雍或去世较早,麋竺却一直活到劝刘备称帝。三人不参加称王劝进,这其中可能有其他政治考虑。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安汉将军与军师将军地位差不多,只是排名在前面。
诸葛亮去世后,王平曾担任安汉将军,随后升镇北大将军(属杂号大将军,第3班)。因此安汉大将军也同军师将军一样,被当作比卿、高于卿的将军(第4班)来使用,与前、左、右、后将军同级。
唯一不好确认的是,此时诸葛亮与前、左、右、后四将军的排序问题。对此我们只能从假节钺、假节入手(因为后来诸葛亮升任丞相后也假节了),再参考诸葛亮署左将军府事时实际领衔刘备幕僚劝进。那么排序应该是,假节钺的关羽,假节的马超和张飞,署大司马府事的诸葛亮,后将军黄忠。
法正:护军将军,尚书令。
《法正传》:“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尚书令的级别虽然只有千石,但东汉以来特重尚书台,连宰相都要录尚书事才能有足够的权力。作为尚书台的主官,尚书令权势甚重。
刘备集团及蜀汉,领尚书令的将军号有两个,一个是法正的护军将军,一个是李严的辅汉将军,两个将军号的班位应相当。辅汉将军低于卿(第5班),而此前李严担任的是五校(第7班)之下的兴业将军(第8班,详见后),那么复汉将军当在卿和五校之间,即第6班。这也同样是护军将军的班位。
法正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逝。
魏延: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督汉中。
《魏延传》:“先主为汉中王,……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镇远将军又是什么级别呢?上一任镇远将军,是参加劝进刘备称王并列名的赖恭。在刘备称王后,赖恭由镇远将军升为太常。太常是诸卿之一,以此为惯例,镇远将军当是卿以下、五校尉以上的将军(第6班)。
与此同时,魏延督汉中,而汉中督区一直是蜀中三大督区最为重要的一个。
在此之前,魏延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牙门将军,作为元老的上一任牙门将军赵云,在升任翊军将军(五校尉以下)后便止步不前。
难怪要“一军尽惊”!
李严:辅汉将军,领犍为太守。
《李严传》:“加辅汉将军,领郡如故。”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李严因平定犍为豪族马秦、高胜叛乱,击退越嶲夷率高定叛军,而升辅汉将军。李严后来即以辅汉将军加尚书令。
《廖立传》注引《诸葛亮集》,诸葛亮提到:“至于卿者,正方亦未为卿也。”
正方是李严的字,也就是说辅汉将军低于卿(第5班),即处于第6班;而李严此前担任的兴业将军当在五校(第7班)之下第8班。
当然这种从后往前推的方法,不一定能够准确表示出辅汉将军初设时的准确班位。但李严当在法正之后是无误的。
刘琰:镇东将军。
《隶续》卷十六引《黄龙甘露碑》第一碑:“镇东将军臣刘琰。”
刘琰后以此升卫尉,故镇东将军也属于卿以下第6班这一级别。
赵云:翊军将军。
无升迁记载,居然在十人当中垫底了。
昭烈时期(221-223)即刘备称帝(221)至驾崩(223)之间的时期。
此期关羽已经败亡,黄忠、法正病逝。其他诸将情况如下:
诸葛亮 丞相录尚书事、领司隶校尉、假节;马超 骠骑将军、假节;张飞 车骑将军、假节。
(卿)
李严 辅汉将军、领尚书令、中都护、镇永安。
魏延 镇北将军、领汉中太守、督汉中;刘琰 镇东将军。
(五校尉)
赵云 翊军将军、督江州。
诸葛亮:丞相录尚书事,领司隶校尉,假节。
《诸葛亮传》:“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
马超: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假节。
《马超传》:“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
次年(222年)病逝。
张飞: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假节。
《张飞传》:“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
同年(221年)被刺杀。
诸葛亮为丞相,马超、张飞的将军比公,三人均以升至公的级别,且均假节,地位相当。丞相为百官之首,故当列于马、张之前。
李严:辅汉将军,领尚书令,中都护,镇永安。
《李严传》:“章武二年,先主征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
又云:“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魏延:镇北将军,领汉中太守,督汉中。
《魏延传》:“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
镇北将军与镇东将军一个级别,虽然仍在卿下,但比镇远将军略高。
刘琰:镇东将军。
赵云:翊军将军,督江州。
《赵云传》裴注引《云别传》:“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
诸葛前期(223-230)即诸葛亮执政(223)至李严入汉中(230)之间的时期。
此期关羽、马超、张飞、黄忠、法正均已去世。其他诸将情况如下:
诸葛亮 丞相录尚书事、开府、领益州牧、假节钺。
(公)
李严 前将军、督江州、假节。
刘琰 后将军。
(卿)
魏延 镇北将军、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赵云 镇东将军。
(五校尉)
诸葛亮:丞相录尚书事,开府,领益州牧,假节钺。
《诸葛亮传》:“建兴元年(223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又云:“三年春,亮率众南征。”
裴注:“诏赐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事在《亮集》。”
蜀汉在丞相之外,又设有太尉、司徒等“三公”官。诸葛亮执政时期,丞相总揽军政大权,实际上已位在公上。
李严:前将军,督江州,假节。
《李严传》:“建兴元年,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
又云:“四年,转为前将军。以诸葛亮欲出军汉中,严当知后事,移屯江州,留护军陈到驻永安,皆统属严。”
刘禅继位后,李严由辅汉将军升为光禄勋(卿),假节;到了建兴四年(226年),李严又升任前将军(卿上),督江州。
刘琰:后将军。
《刘琰传》:“后主立,封都乡侯,班位每亚李严,为卫尉、中军师、后将军。”
刘琰的晋升紧随李严。当在李严为光禄勋时,刘琰升任卫尉;建兴四年李严为前将军,刘琰为后将军。但是刘琰仍旧是虚位无实权。考虑到李严假节、督江州,故排刘琰在李严之下;而不作为同级排名在后。
魏延:镇北将军、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魏延传》:建兴“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诸葛亮以丞相进驻汉中、北伐曹魏期间,丞相司马是丞相府军事方面的首职。
赵云:镇东将军。
《赵云传》:“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又云:“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赵云在此期间,由翊军将军(第8班)迁为征南将军(6.3),又迁镇东将军(6.1),后贬镇军将军(6.2),于建兴七年(229年)去世。后主时代,赵云的班位始终在五校(第7班)之上、卿(第5班)之下的第6班三个等级间升降。
诸葛后期(230-234)即李严入汉中(230)至诸葛亮去世(234)之间的时期。
此期关羽、马超、张飞、黄忠、法正、赵云均已去世。其他诸将情况如下:
诸葛亮 丞相录尚书事、开府、领益州牧、假节钺。
李严 骠骑将军、假节、中都护署丞相府事。
刘琰 车骑将军。
魏延 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
(卿)
诸葛亮:丞相录尚书事,开府,领益州牧,假节钺。
李严:骠骑将军,假节,中都护署丞相府事。
《李严传》:建兴“八年,迁骠骑将军。以曹眞欲三道向汉川,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亮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严后事。亮以明年当出军,命严以中都护署府事。严改名为平”。
李严进位比公的骠骑将军,排名仅次于诸葛亮。
次年(231年)被废。
刘琰:车骑将军。
《刘琰传》:“迁车骑将军。”
车骑将军比公。刘琰的晋升紧随李严,排名第三;李严被废后排名第二。无实权。
建兴十二年(234年)被杀。
魏延: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
《魏延传》:建兴“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建兴八年(230年),魏延以军功迁征西大将军,假节。这种“杂号+大将军”的方式,称为杂号大将军,蜀汉是从魏延开始的。位在前、左、右、后将军之上、公之下。
当时魏延排名仅次于诸葛亮、李严、刘琰。此后李严被废、刘琰被杀,魏延成为诸葛亮以下地位最高的将领。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去世时,魏延是蜀汉地位最高的官员。
同年死于与杨仪的火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