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巅峰演员(港影双梁一郭与演技的谜题)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有的人一直在演自己。
他在每一部电影里,只需要落入到故事情境里。
然后就像自己的日常一样,坐卧行走、应激反应甚至微表情,都甚少去做什么特别的改变。
却得到绝大多数人的交口称赞。
有的人则把自己完全藏起来。
在每一部电影里,都呈现一个跟原来的自己绝不相同的角色。
从眼神到表情甚至习惯都跟演员本身或者塑造过的其他角色截然不同。
大家也都鼓掌叫好。
这两个人,一个姓梁,另一个也姓梁。
另外还有一个人。
在不断的揣摩和尝试当中。
去一点一滴地改变。
甚至做到将自己多年来习惯的微表情也一并抹去。
这个人,叫郭富城。
他们三人。
大致上能代表香港演员的两种极致风格。
以及一种杂糅居间状态。
#
一直以来。并不喜欢教条式判断。
比如用所谓体系和流派去区分演员风格。
这些定义,其实并无增益。
因为对演员们来说。
如果只热衷于去印证那些教条式的演技。
又如何能够让表演鲜活?
反过来过度教条即走火入魔。
所以真正的好演员。
是在不断的历练中。
像块海绵一样去吸收各种养分。
以创作,去臻至更高之境。
甚至知行合一,形成理论。
当然,这一点要求极高的综合素质,很难达到。
谜题壹
为什么梁朝伟演自己,是演技好。
而另外的人也演自己,就是演啥都是演自己?
这个问题,梁朝伟在访谈时曾自谦地归结为运气比别人好。
而作为一个谜题。
它一直存在于那些被认为演技不够好、演谁都是演自己的演员及其粉丝心中。
有些人百思不得其解。
甚至会厌恶地说道:
梁朝伟演戏就一个表情,演来演去就是演自己,凭什么就说他演技好?
这当然不只是运气好的问题。
梁朝伟是以自己去替代角色。
如果打个比方。
他就像一个时间长河里的穿越者。
外在与内核,都是梁朝伟。
而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下,他有不同的名字。
像阿浪、陈永仁、易先生、叶问,又或者黎耀辉,周慕云,甚至是欧阳锋或者盲剑客。
这些角色名字都是他的化名。
他在这些故事里面,忘掉了过往,真实地活过。
所以那些快乐和情伤、绝望、热血以及冲动,都真实无欺。
化名就成了真名。
从表演风格上区分。
有些人是宠辱若惊,而另一些人则是宠辱不惊。
梁朝伟是后者。
他的表演,一向冷静而克制。
喜静的性格。
以看书为乐趣的日常。
形成了他独特的气质气度。
也异常适合文艺类型影片,在不动声色间,就可以让情绪倾覆如山。
而另外的那些,被认为“演谁都是演自己”的演员。
欠缺的,却并不只是运气与发挥。
就拿梁朝伟二0一三年的佳作《一代宗师》为例子。
影片中有多个特写运镜的表演长镜。
从“四十岁前都在春天”的无忧自负。
到“寒冬突至”的变故茫然。
再到“为妻儿计,接下残羹冷炙”的隐忍无奈。
与宫二之间“只是一段缘分”的坦荡。
最后“只身在港,再也回不去”孑然孤独。
一代宗师的人生,就像一幕幕电影,为我们徐徐展露。
如果更换一个演员。
很大可能,是情绪的不到,或者眼神的空洞无物。
而梁朝伟。
他微动的眼角眉梢,一个转身,甚至连续的眨眼,舒展的法令纹,都成了不可或缺的戏码。
其表演是一种极致。
对梁朝伟而言,电影愈好,光芒愈盛。
而对另外一些人而言,哪怕给他世上最好的剧本,也无法成为演技之神。
谜题贰
为什么梁家辉可以千变万化?
就表演方式而言。
梁家辉的表演难度其实要大于梁朝伟。
剧本阶段的研读。
对角色的深入剖析。
定位确定。
然后是人物表现的主体把握。
兼及细节的设计。
这些步骤梁朝伟当然也得经历一遍。
但两者的区别在于:
梁朝伟以自己替代角色。
梁家辉则是,以角色代替自己。
所以他塑造的每个角色,我们都看不到梁家辉本人的特征。
而在这个基础上。
梁家辉又采取了一种没有定式的表演。
所以他的角色不会有重复感。
这两者叠加,对演员脑力的考验就被极度放大了。
如果思考和认知能力不足,就只有一个后果。
人物干瘪而千篇一律。
所以梁家辉就是梁家辉。
绝大多数人都难以望其项背。
从《黑金》中集隐忍、嚣张与变态于一身的周朝先。
到《黑社会》中又贱又狠又痞的大D哥。
再到《寒战》中谙熟办公室政治、能量惊人的副警务处长李文彬。
随便拿出一部电影。
都可以被称作演技的教科书。
其戏路的广阔。
与角色塑造的多样性。
几近无人可及。
且其表演方式不可复制。
谜题叁
在演技派高手林立的香港影坛,郭富城如何做到弯道超车?
不夸张地说。
郭富城当前的演技,已经成长到可与双梁并列争辉的程度。
且其后续成长趋势或还将过之。
但是在拿金马奖的前一年,他还拍了一部莫名尴尬的《冲锋陷阵》。
在歌坛寂寞、影坛未起的时候,被称作谷底之王。
一年之后拍摄《三岔口》。
曾志伟称赞郭富城:
我和他好久没在一起演戏了。
这次觉得他比以前成熟了许多,对角色的把握也比以前强了。
真是意想不到的过瘾。
其实如果历数郭富城之前的银幕表现。
除了少数几部影片之外。
其演技表现都在平均水准之上。
只是谈不上惊艳。
与双梁更无法比较。
但从连续两次金马封帝开始。
他的戏路就好像一夜之间变得开阔。
其角色塑造能力也突飞猛进。
而他哪怕将龙套、配角和客串计入,到今天总计上映的电影数量也没超过六十部。
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新导小制作类型。
所以他并没有熟极而流的数量优势。
也没有抱上名导的大腿。
几乎就是靠自己去尝试和摸索。
从孙兆仁,到周长胜,再到阿探、康三爷、凌光,以及刘杰辉、臧SIR、李问,还有阿博。
一路跌跌撞撞。
此外,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留意过。
郭富城一直以来有个小习惯。
那就是在思索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抿一下嘴唇。
这个习惯甚至一直保持到《寒战》系列。
但在之后的《破局》、《无双》以及《麦路人》中。
你再也看不到这个“富城式抿唇”。
个人习惯的抹去。
其难度或堪比戒毒。
这一点正好符合了一句老话。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正是在这样的苦心钻研与坚韧毅力之下。
他的演技才得以越众而出。
至《无双》时。
哪怕已经抵达巅峰。
却仍然没有让其表演形成定式。
在《麦路人》中又让人眼前一新。
在用角色替代自己的同时。
也在用自己去替代角色。
所以他既有较为宽阔的戏路。
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保有。
这是在双梁基础上的一种居间融合。
聊个题外。
一直以来。
很多人都在认为:郭富城运气不错,挑到不少能发挥演技的剧本。
其实这个问题,是理解有误。
一开始他确实在严谨地挑选有发挥的剧本。
但到得后来,当其演技日臻成熟。
演技与剧本之间。
开始相辅相成。
就变得和梁朝伟一样。
电影愈好。
光芒愈盛。
而梁家辉的表演方式。
扔掉个人魅力。
去追求角色塑造的千变万化。
单论演技是一种成功。
但票房表现就不会走强。
再延展开来。
其实香港影坛很多演员。
都偏向梁朝伟的路线。
注重个人魅力的表达与突出。。
这也是香港演员星光强盛的原因。
但极少能抵达梁朝伟的境界。
而比如张学友。
很多人也夸他是演技派。
其演技均值确实不低。
但为何奖项与票房皆相对缺少?
他的表演路线,其实是很少有的、偏向梁家辉式的。
却与家辉有同样的一个问题。
即缺失个人风格。
而角色塑造能力又不及家辉。
有雷同感。
这些都是原因。
#
单论演技。
就香港影坛而言。
双梁一郭的时代。
或已来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