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背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词多义的“辞”。

“辞”在文言文中属于重点词汇,它的本义是“诉讼双方的口供”。

清代的方苞在《狱中杂记》中写道“每质狱辞”,意思就是“每次审查案件的口供”。

“辞”的本义泛指后,就是“言辞,文辞,话语”。

例如“曼辞以自饰”,这里的“辞”就是“言辞”的意思,“曼辞”是指“美好的言辞”,这句话翻译出来就是“用美好的言辞修饰自己”。

如果“言辞”是从上级口中讲出来的,就有了“命令,政令”的意思。

赤壁之战之前,曹操说自己“近者奉辞伐罪”,这句话中的“辞”指的就是“命令”,句意是“近来我奉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

“言辞”可以动听,因此“辞”还可以指“动听的辞令”。

如“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在这里是名词用作状语“用动听的辞令”,“谢”是道歉的意思,这句话翻译出来就是“秦王怕蔺相如把和氏璧撞碎,就婉言道歉”。

“言辞”有时可以用来当作借口,所以“辞”又有“借口,托辞”的含义。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里的“辞”就是“借口”,句意是“想要加害于人,何愁找不到借口”。

“辞”也可以指一种文学体裁,起源于战国时代,也叫作“赋”。这种文体不讲求骈偶、音律,讲究藻饰和用典,例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如果“言辞”用来拒绝做某事,“辞”就又有了“推辞,不接受”的意思。

在《鸿门宴》中,樊哙面对项羽说“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这里的“辞”就是“推辞”了,句意是“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

人们在告别的时候常有言辞相赠,因此“辞”还有“告辞,辞别”的动词含义。

例如《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一句中,“辞”就是“告辞”的意思,句子的意思是“现在是出来了,可还没有告辞”。

人们“推辞”某件事,常常是出于谦让之意,因此“辞”还有“谦让”的意思。古人常“辞”“让”连用。

例如“辞让之心,人皆有之”,就是说“谦让的心,人人都有”,在这里“辞”和“让”都是“谦让”的意思。

另外,“辞”还有“考虑,注意”的意思。

在《鸿门宴》中还有一句“大礼不辞小让”,句子的意思是“行大礼不必考虑小的谦让”,“辞”在这里就是“考虑”“注意”的意思。

好了,“辞”的用法到这里就讲完了,还是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首先我们讲了“辞”的本义是“诉讼双方的口供”;

“辞”的本义泛指后,就是“言辞,文辞,话语”;

如果“言辞”是从上级口中讲出来的,就有了“命令,政令”的意思;

“言辞”可以动听,因此“辞”还可以指“动听的辞令”;

“言辞”有时可以用来当作借口,所以“辞”又有“借口,托辞”的含义;

“辞”也可以指一种文学体裁;

以上是“辞”的名词用法,“辞”也可以作动词。

首先,“辞”做动词的时候可以译为“推辞,不接受”;

人们在告别的时候常有言辞相赠,因此“辞”还有“告辞,辞别”的动词含义;

此外,“辞”还有“谦让”和“考虑,注意”的意思。

你都掌握了吗?我们下节课再见!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背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

往期精彩回顾: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1)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2)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3)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4)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5)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6)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文言实词/虚词超详尽讲解(7)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8)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9)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0)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1)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2)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3)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4)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5)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6)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7)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8)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9)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0)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1)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2)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