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灾后重建简介(废墟上的重建奇迹)

玉树灾后重建简介(废墟上的重建奇迹)(1)

新玉树美景。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新华社西宁4月14日电(记者吕雪莉、李琳海)“90后”姑娘更央永远忘不了在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讲解的经历。

她的父亲才仁松保的名字,在纪念馆的英雄谱上。才仁松保生前是玉树市八一医院院长。2012年8月,医院竣工移交。当年10月25日,才仁松保积劳成疾,永远离开了妻子和三个孩子。

八一医院是在地震废墟中建起的。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7.1级地震,受灾总面积3.58万平方公里,重灾区面积达40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24.68万,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约610亿元。

“震前,八一医院只能算是一个城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如今,医院涵盖所有科室,玉树民众在家门口就能看疑难杂症。”玉树州卫健委副主任龙周说。

位于三江源腹地的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60%,年平均气温为零下0.8摄氏度,每年的黄金有效施工期只有5个月。地震后的重建难度超乎想象。

玉树灾后重建简介(废墟上的重建奇迹)(2)

新玉树美景。新华社记者李琳海摄

“玉树重建开创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海拔最高的灾后重建。”中共玉树州委书记吴德军说,三年灾后恢复重建,共投资447.54亿元,完成1248个重建项目,建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玉树,实现了“重建3年,跨越20年”的目标。

“废墟上崛起的重建奇迹,是‘中国之治’在藏区的生动实践。”吴德军说。

震后,北京第一时间启动了对口援建玉树工作。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袁浩宗说,2010年北京对口支援青海玉树以来,先后派出了4批、176名援青干部人才投身于玉树的各项事业,为玉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10年累计投入对口支援资金26.6亿元,实施各类援建项目319个,助力全州19万余贫困人口脱贫,玉树一市五县顺利完成脱贫摘帽。

放眼今日玉树,冰雪覆盖的雪域高原焕发出别样春意。作为青藏高原最年轻的城市,玉树市最漂亮的是藏式风格的民居、最坚固的是8度设防的学校、最现代的是设施一流的医院、最灿烂的是各族人民的笑脸。

距离玉树市3公里的禅古村共有232户764人,是地震时受灾最严重的村之一。

玉树灾后重建简介(废墟上的重建奇迹)(3)

新玉树街景。新华社记者李琳海摄

“灾后重建中,民生工程是政府最关切的。”禅古村支部书记更求朋措说,2010年5月4日,村民的房子就开工重建,当年11月,村民住进了新居。现在村民收入更加多元化,除了挖虫草以外,很多人在玉树市区和省会西宁有了商铺,也有一些人从事长途运输。

文化是玉树最厚重的底蕴,唐蕃古道穿境而过,州域内保留着大量《格萨尔》遗迹和遗物。

地震当年,玉树新寨嘉那玛尼石经城——这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严重受损,3座佛塔倒塌,5座濒临倒塌,石经城墙体整体坍塌,部分石刻断裂受损。地震后仅10余天,受损的玛尼石经城便进入全面修复阶段。

震后,国家投资10多亿元对玉树州90座受损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新建和维修加固。玉树结古寺内有众多珍贵文物。结古寺活佛旦巴仁青说,国家投入4080万元对寺院重建,寺院内的大经堂、僧舍等全部重新修葺。

“没有了后顾之忧,僧人们精心学习佛法,在寺院为众生念经祈福。”旦巴仁青说。

玉树所处的三江源区,是长江、黄河以及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敏感性高,保护责任重大。

经过十年持之以恒的努力,三江源区湿地面积由2012年的3.9万平方公里增加到近5万平方公里,藏羚羊种群恢复到7万余只,雪豹种群超过1200只。三江源成为全球雪豹最密集的分布区域。

在废墟中建起家园,如今玉树人用双手将家园装扮得更美。

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市结古排水有限公司于2015年6月正式投运,目前为玉树市政下属的八大公司之一,公司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5万至1.8万吨,处理的污水全部达到国家一级A级标准。

玉树灾后重建简介(废墟上的重建奇迹)(4)

晋美加措为记者展示处理过后的污水。新华社记者李琳海摄

“现在看着脏水经过处理后特别干净,感觉就像变魔术一样,太神奇了!‘纳污浊,吐清泉,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我们的使命。”该公司生产部部长晋美加措说。

如今,随着可可西里申遗成功和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持续推进,玉树近31万人享受到生态红利,1.8万人吃上了生态饭,玉树走上了绿色崛起之路。

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说:“未来玉树要树立生态似水、生产如舟、生活是桨的理念,立足民族、民心、民生,激发好民族自豪感,把民心紧紧凝聚在一起,持续加力办好民生大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