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焚稿断痴情段落赏析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七绝·黛玉葬花
孙可华
三生石畔记前缘,
甘露之恩以泪还。
片片情肠存郁结,
落英入冢脱尘寰。
大千世界的花开花落自有其自然规律。但是,人们总是以自己的情绪去惜春、怜春、恨春。尤其是在人生受到挫折、委屈、沧桑时更甚。
我似乎能感受到黛玉葬花的悲切心境,但又没有她那种凄苦之情。也就是说没有曹公那种痛彻心扉的经历。
《红楼梦》(庚辰本)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写道:“只因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因此草受天地之精华,又加雨露滋润。脱却草胎本质。修成个女儿身,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海水为汤。只因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断之意。恰近日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水还他,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给他。”
在这一节,我们看到曹公塑造的黛玉是本原的高洁清爽,有情必还,且洒脱逍遥的自由自在之身,即便是下凡还情时,必为之缠绵悱恻而凄苦,也在所不辞的晴朗。
据此可知,黛玉的前身是一株绛珠草。关于民间的绛珠草说法有多种,但是根据本书的用意可认为是原生于南方,后移种于北方名为“红姑娘”的野果草。此果外垂绛囊,赤子如珠,甜酸可食。此草在天得甘露滋润,受天地之精华,修成个女儿身后,为还情而紧随神瑛侍者下凡为当世之林黛玉。冰清玉洁的黛玉爱花怜花是有前缘的。
黛玉葬花初次出现于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那一日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从头细玩。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将花抖在池内流出沁芳闸。
后遇林黛玉“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过来。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看来黛玉葬花久矣,她对花的感情可见一二。这才会有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林黛玉的泣唱之吟。
此吟,如哭如诉,哀伤凄恻。也是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她唱出了自己一生的结局。
她哭:“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她诉:“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她哀伤:“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她凄恻:“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她渴望:“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黛玉的泣唱之吟,读之令人心痛。此吟写葬花,实为曹公借黛玉之口抒胸臆,诉悲怀。写得真挚朴素,哀怜感人。
再看第97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第98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黛玉之死的经过和情景感人至深部分,可赚足读者的眼泪。曹公的寄望,通过黛玉之口,演绎得让人心痛彻扉、悲咽彻天、泪干彻泉。
黛玉的葬花之吟,剥除了社会的虚饰,每一个音节都含着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咽泣的“幽咽泉流”释放着压抑沉重的心情。
黛玉以泪还情的生死相许,是一种高洁的情感境界,她的爱叫相依为命。最后,她那张满是泪痕而绝望的脸,没有笑容而憔悴的脸,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停留在没有鼓乐声的凄凉之中。鼓乐响起即香魂飞升之时。
让我以《五律·落花》表示对曹公的敬意。
五律·落花
孙可华
月夜坠英翩,
春愁黛玉怜。
风香随舞影,
树静憩溪边。
彩蝶寻芳草,
鸳鸯恋碧涟。
当年何畏苦,
鼓乐送珠仙。
注:本文作者孙可华,文章源自公众号“诗画品红楼”
注:翟海潮、范文义、刘承彦主编的《诗画品红楼》一书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当当、京东、天猫有售,如果需要,敬请光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