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传统文化感悟(滨州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

渤海之滨、黄河之州,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回眸滨州历史发展,我们的祖先用勤劳和智慧,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宝贵文化财富这些财富传承至今,积淀着黄河儿女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渤海革命老区独特的精神标识,激励着滨州人民为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而奋斗,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滨州传统文化感悟?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滨州传统文化感悟(滨州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

滨州传统文化感悟

渤海之滨、黄河之州,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回眸滨州历史发展,我们的祖先用勤劳和智慧,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宝贵文化财富。这些财富传承至今,积淀着黄河儿女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渤海革命老区独特的精神标识,激励着滨州人民为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而奋斗。

一、孙武与《孙子兵法》

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惠民县)人,其祖父田书曾为齐大夫,因攻伐莒国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封采地于乐安。公元前506年,吴楚两国开战,孙武率领吴国三万大军,千里远征楚国,直捣楚国都城,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孙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也是世界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子兵法》流传至今,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兵书,在北宋时期曾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全书5900余字,分为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十三篇。一部《孙子兵法》揭示了战争规律,论述了战争论、治军论、制胜论等多方面的军事法则,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被誉为“兵经”“兵家鼻祖”。这部兵学巨著先后被翻译成英、日、德、法、俄、捷、朝等文字,国际社会称它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现在不仅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而且在经济、体育等方面,都受到了关注和推广。其中很多名句广为流传: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二、董永与孝文化

董永,汉人,古代流传行孝历史模范。其家境贫寒,幼年丧母,与父相依为命。父去世后,又契身葬父,是《二十四孝》中卖身葬父的主角。我国民间广泛流传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因其孝心感天动地,西王母的女儿七仙女私自下凡与其结为夫妻。河南省焦作市、湖北省孝感市、山东省博兴县、江苏省东台市对董永出生地有争议,但各种史书中记载出生于千乘(今博兴县)。

元代郭居敬编录《二十四孝》记载:“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路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荫会所,遂辞而去。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心动苍穹。”

三、东方朔与传统相声

东方朔,西汉著名文学家,平原郡富平县(今惠民县)人。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性格幽默诙谐,被后人称为“相声界的祖师爷”。一生政绩卓著,著述颇多,代表作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

东方朔出生三天丧母,由邻母拾朔抚养,故名“朔”,时东方天色始明,故以“东方”为姓。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东方朔被汉武帝征为贤良方正,为太中大夫。建元年间,汉武帝不顾国力困穷,欲大兴土木,建造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谏,令汉武帝收回御命,使人民免受赋税与徭役之苦。东方朔还多次向汉武帝进献农战强国之计、兴利除弊之策。汉武帝常以众臣不解异难之事向东方朔发问,往往都能做出详尽解答。

《答客难》记载:“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持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何故也?’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四、范仲淹与《岳阳楼记》

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彬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平江(今江苏省吴县)。两岁时父亲病故,母亲谢氏改嫁平江府推官朱文翰,范仲淹遂改名朱说。四岁时随继父北归长山县河南村(今邹平县长山镇河南村)。因随母改嫁倍受歧视,加之家境贫寒,范仲淹自幼养成自强不息的性格,一生勤于读书。

《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系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流传至今。《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篇并不是因为其对岳阳楼风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在文中抒发的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五、杜受田与杜氏家风

杜受田,清代滨州旧城里人(今滨城区滨北镇南街杜家),道光三年,杜受田以会试第一名、殿试二甲第一名的显赫成绩考取功名,曾任山西学政。道光十五年,杜受田被朝廷特召进京,教授太子读书。之后历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实录馆总裁等职。咸丰帝登基后,又加太子太傅兼吏部尚书,随后调任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咸丰二年(1852年)7月9日,山东、江淮地区遭受自然灾害,时年64岁的杜受田受命实施赈务,途径淮安清江浦,触染暑疫而亡。咸丰帝悲痛不已,遂追赐杜受田太师、大学士之职,谥号“文正”。

杜氏家族历代显赫,素有“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之称,因其拥有“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的显赫家世,并有加授“太师太保”的高官,在《中国文学大词典》《书画大词典》《中国名人大词典》等文献中均有记载。

《杜氏述训》记载:“做人不可忘本。杜氏家族自古敬奉土木,尤敬甘棠树,奉木以植树绿化为先,敬土以节俭守业为本。木本水源,血浓于水。下要孝敬父母、敦宗睦族,上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

人贵自知自明。自见之谓明,自听之谓聪,自胜之谓强。人能时时自察自省,方有进步。世人不能如此,则无以成大事,是为大愚。”

六、劳乃宣与汉语拼音

劳乃宣(1843--1921),籍贯山东省武定府阳信,中国近代音韵学家,著有《等韵一得》等。同治十年(1871年)进士,一生中先后在上海的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杭州的求是大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北京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担任监督或总理,一人做了中国三所名牌大学的校长,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迹。

劳乃宣是汉语拼音文字的创始人,一生大力提倡中国语言的统一,主张汉字简化、拼音化。1908年5月,他向朝廷建议简化汉字并推广汉语拼音文字,慈禧太后在他进呈的《简字谱录》上御批“学部议奏”。他编写的汉字拼音方案,曾经得到鲁迅先生的极力称赞。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编制的《汉语拼音字母方案》奠定了基础。

此外,滨州传统民间艺术异彩纷呈,发源于博兴的吕剧、惠民的胡集书会、泥塑、木版画及滨州剪纸具有深厚的乡土气息,独具艺术风格。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优秀文化保护和传承,多方筹资修建了帝师故里杜受田故居、黄河古村落西纸坊、魏氏庄园、孙子兵法城、渤海革命纪念园等一大批文化载体,对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作者单位:滨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