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什么动物杀貂(丹麦扑杀千万只水貂)
在最近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丹麦首相宣布扑杀国内饲养的全部水貂,数量大概在1700万只左右。
根据当地媒体的报道,丹麦的水貂饲养场中已经发现了5例变异毒株,并已经造成了12人感染。
变异毒株会削弱人体形成抗体的能力,如果大规模传播,将会使目前正在研制的疫苗失效。
丹麦扑杀的水貂
丹麦拥有超过1000个水貂养殖场,其中的全部水貂都会被扑杀。这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水貂感染新冠病毒的现象在世界多个国家都有出现。
荷兰多个养殖场在夏天爆发新冠疫情后,也扑杀了数以万计的水貂。在荷兰南部其中一个受影响的养殖场,当局派人用一氧化碳毒杀水貂,再将尸体运走。
丹麦养殖场扑杀水貂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今年9月和10月的两周内,美国犹他州的9个水貂养殖场中已有近1万只水貂因新冠死亡。感染新冠病毒的水貂会出现张口呼吸的症状,眼睛和鼻子也会排出分泌物,通常在第二天就会死亡。
水貂感染的情况让人们胆战心惊,虽然全部扑杀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各个国家政府还是依然决定避免一切可能的风险。
为何水貂养殖场会成为病毒变异的温床?在新冠之后,集中饲养动物的方式是否会走向消亡?
在水貂之间光速传播的病毒水貂学名美洲水鼬,和雪貂同属鼬科,由于用作服饰的毛皮价值很高,常被人工饲养。
丹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水貂生产国,约占世界产量的28%。仅有680万人口的丹麦,拥有近2000万只水貂。这些水貂最终都成为皮草,销往世界各地。
在饲养场中,水貂的数量往往很多,它们都生活在非常拥挤地铁笼中,非常容易传染疾病。
动物保护组织 focusing on wildlife 曾拍摄了这样一组图片:在世界许多地方的水貂养殖场中,每一个小小的铁笼里都生活着好几只水貂,他们没有活动的空间,有时还会相互撕咬。
这样的环境是病毒传播的绝佳温床,而一旦出现感染,所有的动物都需要被扑杀。
丹麦宣布扑杀水貂的消息后,引起了网友甚至是部分政府部门的反对。
图源:水印
网友呼吁不要残忍地扑杀所有水貂,用其他更为温和的方式隔绝病毒;
还有人反思水貂饲养行业和皮草业,认为这样残忍的行业本来就不该出现。
而丹麦境内则有人从更实际的角度出发。丹麦水貂养殖者协会主席认为,扑杀水貂对整个行业和丹麦而言都将是灭顶之灾。虽然国家已经承诺会补偿水貂饲养主,可这依然会是对这一产业的致命打击。目前全面扑杀的决定虽然并暂时叫停,但已有数万只水貂被扑杀。
为何人类有了病毒,动物跟着一起遭殃?扑杀水貂,在人道主义层面似乎有些不忍,可若任病毒蔓延,只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大型传染疾病的出现绝大多数时候都与动物息息相关。确实,病毒并不可能凭空出现,它往往是在自然宿主(多是动物)身上长期进化了很多很多年,短则几十年,长到几百年,甚至上万年。而人类与动物的亲密接触多了,这些病毒自然而然就传染给了人类。
人类历史上由于动物作为自然宿主而爆发的流行疾病 / 图源:一席 石正丽演讲
病毒如何进入人类社会 / 图源:一席
当年SARS的自然宿主虽然是蝙蝠,可最终将病毒带向人类社会的却是被当做野味的果子狸。
如果人类没有滥捕和食用果子狸,那么SARS病毒与人类就不会有交集;
埃博拉病毒也是同理。
在非洲,野生动物依然是人类肉类的来源之一,猩猩和猴子都是人们猎杀和食用的对象。通过多次传播,埃博拉病毒最终走向人类社会。
在SARS中,广东政府下令关闭所有的果子狸市场,从而遏制了病毒的传播;本次新冠病毒在水貂身上变异后,丹麦政府也只得扑杀所有的水貂。在一些情况下,这样“一刀两断”式的解决方式确实是短期内的最优解,可是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些病毒传播到人类身上,究其根本,是因为人类没有处理好与动物之间的极限和距离。而这往往是很难控制和把握的。即便我们最终能够完全禁止使用野生动物,在生活中也能控制与动物之间的距离,可饲养动物、食用动物都是无法避免的。
为了避免病毒的流行,我们是否要完全避免和动物接触?究竟如何才能和自然界自然相处?
病毒监测:为人类社会提供预警在人类尊重与自然的距离的同时,还有无数的病毒学家、生物学家奔走在前线,为整个人类社会提供警报。
他们会紧密观测某一物种的生存状态并定期记录,一旦发现异常或病毒感染后便会向人类社会发出警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类确保与动物的安全距离,那么很大程度上,传染疾病是能够控制甚至隔绝的。
石正丽老师和团队在野外监测蝙蝠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每一个人自觉遵守自然界的法则,不去肆意食用、捕杀野生动物,才能够从根本上保护人类自己。
- END -
文 | 小南
关注我们 阅读更多动物保护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