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基础信息表(人口这件事终于官宣了)

每个人都要提前做好准备。

- 1 -

七普之后,人口数据姗姗来迟,时隔半年公布,好消息是总人口还在低速增长,但是留了一个悬念,没有公布出生率。

又过了半年,终于官宣了数据:

近日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创下了43年来的新低。

其实,对于出生率的走低,人们心里早就有了预期。

也不止是中国,因为疫情和疫苗的关系,这两年全球的出生率都不乐观。

还有一个数据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即出生率-死亡率,去年的数据是1.45‰,什么意思呢?

出生率是新生人口,死亡率主要是老龄化,一旦这个数字低于零,就是人口负增长。

影响其实还是挺大的。

先说最直接的两个影响:房价和养老

先来看房价:

分析房价有一个框架: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总体看来,当人口减少的时候,接盘的人会减少,同时分化会更加严重,因为中心城市对人口的虹吸效应会更强。

目前,中国房户比早就超过1:1,住房处于整体过剩的现状,当然分布也会更加不平均,所以未来一二线的房价会承压,三四五线城市新增住房需求很可能就没了。

目前,已经有21个中小城市发布限跌令,虽然不是长期人口因素,是短期金融因素,但是从人口看起来,趋势是很明显的。

这里举个安徽的例子,今年安徽人口断崖式下跌,出生人口连续4年减少,为何?

都被长三角城市吸引过去了。

所以,虽然中小城市的人喜欢生二胎,但是生出来之后,多数还是会流动到经济发达的地方

然后是养老:

按照这个出生率来计算,未来有可能1年出生1000万人口,但是有2000万人进入退休年龄。

2020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5亿人,按照未来每年60岁以及以上人口每年增加800-1000万的速度,10年左右的时间后,中国60岁以及以上人口将达到3.4亿左右,大约每2个人工作就要供养1个老人

所以,养老和医疗压力是比较大的。

这也就能理解这几年的养老和医保改革,把个人部分划归统筹,削高补平扩大覆盖范围,带量采购降低医疗支出、多种养老模式互补等等,这种选择应该是最能被接受的吧,虽然中等收入群体利益会损失一些。

简单分析完这两点影响,其实我又想到最近两条上热搜的新闻。

- 2 -

一条新闻是外卖员带着6个月大的女儿送外卖。

人口基础信息表(人口这件事终于官宣了)(1)

这个90后外卖员,老婆精神有点问题,父母双亡,奶奶也是行动不便,这个女儿是二胎,无人照顾,他只能带着六个月大的孩子送外卖。

人口基础信息表(人口这件事终于官宣了)(2)

啥都不缺就缺钱,不工作没办法,工作还要靠烟和槟榔来提神,就不说驾驶危险了,这种环境对孩子健康也不好,但是有什么办法呢?

另外一条是某某迪员工猝死,36岁,在某某迪工作12年,物流岗位两班倒,一个月白班一个月晚班,10月份有26天工作时长都在12小时左右,工资只有六七千,舆论发酵这么大,最后赔了20万。

人口基础信息表(人口这件事终于官宣了)(3)

网上有“好事者”对比了同样是车企巨头的特斯拉的普工待遇:

每个月底薪5330,计件后接近8K,17薪,上四休二,每三个月有季度奖5k-6k,没有996,公积金按最高比率双倍的交12% 12% 5%(用于租房),医保社保最高比例交,另加一份补充商业险让员工及其直系亲属都能医疗费用全报销。

这两条新闻都是这周的,拿出来放在一起想要说明什么问题呢?

简单来说就是年轻人生育难和人口红利。

年轻人不想生孩子,首先是买不起房,结不起婚,然后是结了婚,生了一胎,生不起第二胎,甚至养一个孩子都有困难。

当然,新闻中这个外卖小哥是极端现象,一般人都是夫妻两人加一个老人来抚养孩子,但是即便如此,压力也不小。

所以,生育率低表面是抚养成本高,深层次其实是整体生活压力大

然后是某某迪和特斯拉的普工待遇比较,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制造业做到这么大,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人口红利

同样的行业,同样的规模,待遇差别有这么大。

推而广之,这40年发展如此之快,很大部分也是建立的人口红利的基础之上的,这里还有一块农民工的红利,但是目前,这个红利快没了。

这两个合在一起,就是我们以前常说的:中等收入陷阱

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依然是我们需要面临的课题。

- 3 -

结语

看完人口数据,再来联想今年以来各种行业的霹雳手段,似乎也就能理解了。

最根本的是发展模式的转变,既然人口少了,只能提高质量,一个比较时髦的说法是:

从人口红利向工程师红利转变。

其实就是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从密集型产业和金融地产,向高科技实体产业去转型,把整个蛋糕做大,这里就涉及地产和教育问题,之前说得太多了,就不展开了。

这一块其实就是日韩走过的路。

然后,为了提高生育率,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也要调节分配,加大公共服务投入,让民众负担减轻,收入增减,生得起,养的起。

目前看来,很多政策都是朝着这两个方向走的。

最后,大家也可以按照人口和政策走向,提前做一些规划和准备。

就这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