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阶层的人想要突破自己的认知(看完别人的人生)

本文承接上一篇文章,想了解这部纪录片详情的可以先看往期《人生七年》:看完别人的人生,我停止了阶层焦虑(下)

比阶层更重要的

《人生七年》是一部十分珍贵的真人秀,受访者们呈现了自己长达56年的人生历程,如果我们仅仅从中看到了阶层,未免太狭隘了,这其中关于事业、家庭、理想以及人生种种,都值得深思。

我是一个不太在意人生成就却十分注重生命体验的人,因此我看纪录片的时候,不太注意那些社会精英是怎样成长的,更注意那些最后拥有幸福人生的人有什么共同点。

纵览整部影片,我发现虽然当年那些孩子尽管人生道路各不相同,但不管是社会精英还是底层百姓,幸福来源都是相似的——足够的爱。

这里说的“爱”,包含两种,一种是被爱,比如来自爱人或亲人爱,另一种是心中的热爱,比如对某项事业的追求或者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爱。

最典型的例子是贵族家庭的苏西,14岁时遭遇父母离异,从此郁郁寡欢,辍学、抽烟、消极又迷茫,21岁时说自己怀疑婚姻,不想要孩子。

每个阶层的人想要突破自己的认知(看完别人的人生)(1)

可到了28岁,她遇上了自己的爱人,整个人发生彻底改变,不再抽烟,积极又阳光,脸上常洋溢着笑容,享受为人父母的快乐。

“这好像是一个奇迹,21岁见到你时,你很紧张、焦虑、暴躁易怒,一根又一根地抽烟,但现在你很幸福,这七年你有什么变化?”

“大概是遇见了罗伯特(苏西的爱人)”

每个阶层的人想要突破自己的认知(看完别人的人生)(2)

每个阶层的人想要突破自己的认知(看完别人的人生)(3)

到了42岁,她依然享受家庭生活,打算在孩子们成人之后开始学习伤痛咨询,去帮助更多的人获得快乐,这说明她内心的正能量已经充足到可以溢出,去治愈别人了。

爱,真的有治愈心灵的力量。

另一种爱带来的幸福主要体现在军官家庭出身的布鲁斯身上,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军官父亲远赴非洲,让他见识到了世界上还有很多贫穷落后的人需要帮助,这使他从小就立志帮助别人。多数家境良好的小孩都说自己以后要读大学,只有他与众不同,说自己要去非洲,去教没文化的人。

每个阶层的人想要突破自己的认知(看完别人的人生)(4)

后来,布鲁斯和那些家境良好的同伴一样,如愿从大学毕业,但不同的是,他没有从事法律、政治等精英阶层追求的事业,而是去公立学院当老师,也没有追求优渥的生活条件,而是住在政府公寓里,甚至,他远赴孟加拉支教。

他热衷于帮助落后地区提高当地教育水平,认为普通教育对社会更有利,社会的确是分层的,私立学校的精英教育维持了社会阶层分化,教育对普通群众认知自己、创造价值很关键,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当被问及经济回报的问题时,布鲁斯的回答发人深省:

我的钱足够我生活,我不知道教师是否该拿高工资,我的不满从来都与钱无关,一向都与工作条件有关,我觉得人们那么在乎钱,这很恐怖,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比钱更美好,私有化问题当中,人们买股票都是为了快速赚钱,但是,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就这么活着?我不想这样活着。

当被问及是否把握住了机遇时(言外之意就是是否利用好了自己的先天优势),布鲁斯对机遇也有独特的理解。

我认为机遇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和觉得充实的事,因为我的教育背景,我有很多路可以走,我充分把握了机会,因为我找到了我觉得有回报的事情来做,这就是我的机会。

我觉得教育非常重要,在孟加拉的所见让我感到非常痛心,孩子们工作那么苦,他们必须帮家里挣钱,我想说教育是一项权利,学得越多,生活中的机会也越多,生活就应该多体验。

每个阶层的人想要突破自己的认知(看完别人的人生)(5)

当被问及35岁依然独身的问题时,布鲁斯坦言自己渴望家庭生活,但坦然面对还未遇上合适的人的事实,他心态乐观,也承认自己的不足,但对未来充满信心,静候对的人。这说明他内心世界非常充实且稳定,才不会因大龄独身而焦虑或自我怀疑。

布鲁斯就是典型的因热爱他人也热爱自己事业而获得幸福的人,他通过投身教育事业,为落后地区的人带来知识,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使他不纠结于物质回报、社会地位等世俗追求的东西,获得了精神的自由,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幸福。

而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也让他遇见了适合自己的爱人,最后收获了圆满的家庭,连妻子都称赞他是“我遇见过的最善良的人,是完全可以依赖的人”。再来看看其他人,也都有过自己的幸福,但没有一个人的幸福是源于金钱或者社会地位。

底层家庭的托尼,从小家境贫寒但家庭充满爱,所以形成了乐天派的性格,敢于尝试感兴趣的事物,也懂得如何去爱,后来靠开出租车让家人过上了稳定的生活,享受和家人欢聚的时光,对生活现状十分满意。

我爱我的家人,尤其爱我的妈妈

——《人生七年》中的托尼

富家子弟约翰如愿成为了社会精英,但让他感到幸福的并不是自己的事业成就,他甚至认为自己法律事业还不够好,他享受的是自己在保加利亚的慈善事业,和住在乡间小屋弹奏钢琴的时光。

我认为我最成功的地方,是结识了很好的朋友并且婚姻幸福

——《人生七年》中的约翰

福利院长大的保罗,从小父母离异,被寄养在福利院,缺少关爱,害怕挨打,会做噩梦。这种童年经历导致他缺乏自信、不擅长表达感情、与父母关系紧张。直到遇见爱人,才慢慢学会表达爱,并恢复自信,拥抱生活。

“家庭比工作和成就都重要吗?”

“是的,有了家庭和健康,才算得上拥有,没有家庭,你会非常孤独。”

——《人生七年》中的保罗

就连极度消极避世的尼尔,也在发现自己适合从政之后看到了生活希望,在世俗眼里,做没有收入的小镇议员和业余牧师是阶层滑落,但在他眼里,这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此外还有因儿子出生而感到幸福的工人家庭杰基、因音乐梦想而感到快乐的中产家庭彼得、因郊区家庭生活而感到满足的富人家庭安德鲁……

所以,不论哪个阶层,想要幸福,要么爱人,要么被爱,如果都做不到,那就多尝试,去寻找自己的热爱。

“你会因为什么而后悔吗?”

“我认为应该继续自己的生活,并从你做过的事情中吸取教训,但那是一生的事,唯一会让我后悔的事就是:在我来到生命的尽头时,我会为自己没有尝试过什么而遗憾,我希望在我生命的最后,我没有这种遗憾,我希望能够创造出可以延续下去的东西,从那种意义上说,我希望我的生命能有某种意义。”

这些人还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在成年后都认同教育的重要性,接受良好教育的约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就读于自己读过的学校;曾经认为读书无用的托尼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没读大学的杰基希望自己能多学点知识;一辈子在底层的保罗也为不爱读书的孩子担忧。

关于教育,富人家庭的安德鲁成年后这样说:

教育的确非常重要,给孩子什么物质财富有用?你也不知道,但给他们好的教育,你可以放心,别人是夺不走的。

中产家庭彼得这样说: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什么?” “无条件的爱和支持……需要付出时间去陪伴孩子,无条件地陪伴。”

不论身处哪个阶层,都有各自的幸福和烦恼,比阶层更重要的,是爱和教育。

比阶层更难逾越的

阶层固然难以逾越,但影片中依然有人做到了,然而年龄这道坎,没有人能逾越。

影片从第5集开始,也就是1993年,受访者们35岁的时候,他们的人生路径就没有多大变化了。直到63岁,成为社会精英的富家子弟们依旧从事28岁时的事业;从事基层工作的平民子弟们依然生活在社会底层,做着和35岁时差不多的工作;流浪的尼尔始终没有稳定的收入和家庭,依然和28岁时一样理想主义、孤僻清高;热爱教育事业的布鲁斯35岁后从孟加拉回到英国,但依然在当老师;在28岁实现阶层跨越的尼古拉斯依然在大学从事科研工作……

从7岁到28岁,每一集都有他们谈未来、谈梦想的篇幅,每一集都能看到他们和上一集有直观的变化。但从35岁以后,再也看不到他们追求梦想的身影,生活的变化无非就是亲人的聚散、伴侣的变更、换个地方继续做原来的工作等等,对未来的规划也大多是子女的教育和自己的养老。

他们的事业方向、社会阶层和人生追求,再无变化,人生仿佛按了暂停键。

我在想:这是否是个魔咒?人到中年,安稳第一,再难有所突破?

平民出身的托尼坦言自己曾经的梦想,当骑师,当演员,开酒馆,都没实现,但因尝试过,所以不后悔,现在要养家糊口,家庭责任让他不再去想那些遥远的事情。

工人家庭的苏珊也有同感:

我们都有小小的秘密梦想,我喜欢唱歌,就跟千百万人一样,但我不想放弃工作,我不敢冒险追求那个梦想,我还有很多地方想去,想做很多疯狂的事,比如跳伞,比如很多傻事,但都没时间做。

其实也不是他们安于现状,年龄给人生带来局限性的原因有很多:

1、家庭责任不允许他们去冒险,维持现状至少能保证生活不会更坏,追求突破则有可能让家人为自己的梦想买单;

2、价值追求已经基本定型,人生阅历足够丰富,不需要再通过尝试新鲜事物去确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3、重新开始的机会成本太高,原来的事业、家庭和资产都有了一定的积累,换个方向意味着要放弃原来的积累。

这大概也是当今社会35岁以后再难转行的原因吧,也是现代职场中年危机频现的原因吧。人到中年,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尝试新事物的激情开始消退,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也日渐式微,都知道自己应该保持年轻时的冲劲,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其实少之又少。

年龄,准确来说是人生阶段,真的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呀!其实要趁早的又何止出名?追求梦想、尝试新事物、学习新技能、甚至是谈恋爱,都要趁早呀!

阶层带来的物质财富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的人在生活选择权方面存在差异,底层社会的人确实存在更多的生活琐碎方面的烦恼,但幸福的打开方式和人生局限性都是一样的,从这方面来看,阶层也没那么重要,实在没必要为自己的阶层焦虑。

在我看来,人活一世,最重要的还是用有限的生命去体验无限的快乐,不管身处哪个阶层,趁年轻多尝试、多体验,多学习,勇敢地去接受爱并给予爱,不等老了再去遗憾。珍惜生活中每一个小小的快乐,每一次亲友团聚次、每一个意外惊喜,都是幸福​,与阶层无关。


往期精彩:

《人生七年》:看完别人的人生,我停止了阶层焦虑(上)

《人生》:幸福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需要习得的能力

《心灵奇旅》:没有目标,焦虑又迷茫的年轻人,出路在哪里?

文章均发表于个人公众号“遇见烂笔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