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文化的演变(千年窑火生生不息)

磁州窑文化的演变(千年窑火生生不息)(1)

9月12日,在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制作工坊,刘立忠在制作磁州窑作品。

今年75岁的刘立忠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磁州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馆长。出身于陶瓷世家的刘立忠是家族第四代传人。从艺以来,他一直致力于传统工艺的抢救与研究工作。经过他的整理与挖掘,传统磁州窑烧制的72道工序被完整地保存、延续下来,还有二十多项已经失传的装饰技艺也得到恢复。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的民窑体系,是古代民间窑场的杰出代表。为了更好地传承磁州窑文化与技艺,刘立忠先后收徒超过百人,向年轻人传授磁州窑烧制的传统工艺流程。“我的梦想就是让磁州窑窑火生生不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刘立忠说。 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磁州窑文化的演变(千年窑火生生不息)(2)

9月12日,在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元代古窑遗址内,刘立忠(右三)与徒弟们交流磁州窑的传统烧制技艺。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磁州窑文化的演变(千年窑火生生不息)(3)

9月12日,在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制作工坊,刘立忠在指导大儿子刘鹏润(右)拉坯。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磁州窑文化的演变(千年窑火生生不息)(4)

9月12日,刘立忠在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制作工坊里观察自己的作品。 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磁州窑文化的演变(千年窑火生生不息)(5)

9月12日,在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制作工坊,刘立忠的大儿子刘鹏润在拉坯。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磁州窑文化的演变(千年窑火生生不息)(6)

磁州窑文化的演变(千年窑火生生不息)(7)

9月12日,游客在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磁州窑艺术馆参观磁州窑灯罩产品。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磁州窑文化的演变(千年窑火生生不息)(8)

9月16日,刘立忠在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古窑遗址前走过(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磁州窑文化的演变(千年窑火生生不息)(9)

9月12日,在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刘立忠(左)与大儿子刘鹏润交流磁州窑的传统烧制技艺。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