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又复来(洗尽铅)

来源:【开封广播电视报】

洗 尽 铅 华 始 见 金

--记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韩伟业

作者:王建坤

认识韩伟业老师纯属偶然,还是1987年在开封市洪河沿街道的开封市第三中学,那时学校创办书法和绘画班,叫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开封分校,韩老师在学校和社会上虽然名气很大,可对年轻人努力学习书法没有一点名家架子,他为人谦虚、低调 。老师是一位集书法创作、书法理论、书法教育于一身的学者型书法家。老师为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教授、开封老年大学书法教授、开封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开封教育学院客座书法教授、开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37年出生于长垣的韩教授,虽然我们是老乡,但他是我的长辈。自己从事文字工作多年,早就有心想给他写点什么,可是时光在不知不觉中一晃三十几年过去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终于敲开了韩老师家的大门。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又复来(洗尽铅)(1)

一、书法路上不忘名师教诲

在充满书香气息的客厅,韩伟业谈起年轻时学习书法的经历。他老家是现在的长垣市,高中时就读于开封过去的老三中,毕业后曾在就读的这所学校任教。韩伟业说起他在书法学习道路上,主要得益于三位名师教诲。

武慕姚是韩伟业当年在老三中教语文认识的。他当时白天在三中教学,晚上跟武慕姚老师学习隶书和行书;他的老乡于安澜,那是他早年在河南大学进修时认识的,主要跟老师学习小篆;李子培是他在开封老三中教语文时一位学生的爷爷,在一次家访中结识,跟李子培学习魏碑。虽然现在的书法爱好者对这三位名家听说过的不多,可韩伟业却认为这三位老师都是百年难遇的名家,自己一生有幸与之相遇。

虽然时过境迁,韩伟业年过八旬有六,提起当年在书法之路上曾有过栽培之恩的先师们,还是充满感激,他在自己充满墨香的书房内,一一把自己老师的墨宝介绍给笔者,言谈中对先师非常怀念。

他说怀念自己的老师,不仅因为他们是名家,更是“明师”。他多次提及自己在学习书法过程中,遇到这些“明师”是很幸运的事。他认为名师要具备“四高”:一是“手高”是指老师书法的水平要高,不能光说不练,还可以随时示范,这样具备了名师带出高徒必要条件;二是“眼高”,能看出任何人书法作品的优点和缺陷,能帮学生指点迷津;三是“口高”,口才好,能深入浅出、浅显易懂把理论讲解得很清楚,让学生领会;四是“脑高”是指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给学生设计出很好的学习计划,给学生设计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韩伟业得益名师指教后,更加苦练。因为他爱好书法,勤习不辍,再加上悟性很高,书法造诣极深,淡泊名利 教书育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又复来(洗尽铅)(2)

二、理论联系实际教书育人

韩伟业在书法理论方面,有很高的建树,有很多真知灼见,值得后辈学习。他认为从事书法要注意“双重”:即重书品,更重人品;要做到“三靠”:成长靠努力、成名靠机遇、成家靠修养;要有“两功”、“两气”、“两缘”:即字内功、字外功、金石气、书卷气、字缘和人缘。韩伟业结合多年亲身从事书法的经验给书法初学者提出“二先二后,三学三不学”建议:先传统后发展,先继承后创新;学古人不学今人,学笔不学刀,学经典不学庸作。据笔者观察和了解,韩伟业几乎不参加任何书法大赛,却热心几乎所有的公益性笔会。问及缘由,韩老师笑着说:“我上了年纪,取得荣誉与否对我没有什么意义,可是作为社会一份子,我只要有能力就要回报社会。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韩伟业从事教育多年,把自己所学无私传授青年一代书法爱好者,深受大家的爱戴。因为他是一位书法名师,学生很多,正如孔子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虽然这些韩伟业很少提及,但笔者了解到,在他培养的学生中,有不少已经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像张培华一样获得过国内国际大奖,王建坤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如今有几十年党龄的他,可以说之所以现在在书法上能取得一点成就,主要是早年得益国家培养的结果。韩伟业说:我不能动不动就讲多少报酬,更何况公益笔会都是为了服务国家,全心全意回馈人民群众,这是我应该做的,也是我能够做到的。” 韩老师多年从事书法教育,因为他是一位书法名师,弟子很多,正如孔子所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伟业先生在书法理论方面,有很高的建树,有很多真知灼见。他认为从事书法艺术要注意"双重":既重书品,更重人品;要做到"三靠":成才靠努力、成名靠机遇、成家靠修养;要有"两功、两气、两缘":即字内功、字外功,金石气、书卷气,字缘和人缘。如做不到以上这些基本原则,就不能算是一位真正的书法家。

韩伟业的书法及为人,都令人敬佩,但他并不满足。尽管年过八旬有六,仍在艺术的道路上勤耕不辍,不断探索,为弘扬祖国书法艺术和培养更多的书法艺术接班人而竭力尽心。伟业先生的书艺及为人,令人仰慕,但他并不满足。尽管已年过花甲,仍在艺术的道路上探索着攀登着,为弘扬祖国的书法艺术和培养更多的书法艺术接班人而竭力尽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又复来(洗尽铅)(3)

三、漫漫书法人生路

2016年同书法家韩伟业等人以书会友,收获颇丰,我跟韩老师学习草书字符和草书字根。先生师从著名书法家武慕姚和李子培,擅长篆、隶、楷、行、草五体,精于魏碑和草书。他魏碑宗云峰山石刻,草书宗二王。以上二体除有浓厚的传统功力外,均有其鲜明的个性。

伟业先生的书法格调高雅、还融入了张裕钊、赵之谦、康有为、于右任等魏碑行书的笔意;草书或高山流水,或勒马收缰、潇洒雄奇。先生多年从事书法教育,在他培养的学生中,有多人获得国际国内书法大奖。因为他是一位书法名师,弟子很多,正如孔子所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先生在书法理论方面,有很高的建树,有很多真知灼见。他认为从事书法艺术要注意"双重":既重书品,更重人品;要做到"三靠":成才靠努力、成名靠机遇、成家靠修养;要有"两功、两气、两缘":即字内功、字外功,金石气、书卷气,字缘和人缘。如做不到以上这些基本原则,就不能算是一位真正的书法家。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又复来(洗尽铅)(4)

四、书法艺术的欣赏

韩伟业说:书法艺术的欣赏,如人生白驹过隙,我愿意将一个人的经验变成大家的经验,将一个人的教训变成大家的教训。一个书画家如果脱离群体,就容易退步,封闭自己就容易老化,艺术水平也会下降。书法的本质就是一个层面儿,把书法当成一门儿社会科学,一门儿学问。

在与韩老师交流中,我从中学习到不少书法理念,比如书法是研究书写汉字的法则和规律的一门儿科学。书法是研究汉字书写中用笔结构和章法规律的一门儿学问,用三把尺子衡量书法作品的优劣,用笔、结构、章法。从另一个层面讲,书法是一种艺术,汉字书写的艺术,以汉字做书写对象,毛笔做书写工具的一门线条,造型艺术,汉字是载体。有人提出书法法术,欧阳中石同意法术的说法。他认为书法与写字的关系,它的联系在于区别。类别不同,在于写字是科学,书法是艺术。目的不同,在于字是为了实用,书法是为了欣赏。标准不同,在于写字是正确与否,书法是好与不好。美与不美,在于范畴不同,存在创作角度的差异。写字是技,书法是道,文心雕龙中曾有“技要近乎道”。境界不同,在于写字有致敬,书法无致敬。一开始有法,后来无法写字,留下的是字迹,而书法留下的是心迹。

韩老师说:书法爱好者写一辈子字够用,书法一辈子不够用,不够用怎么办?一是不要悲观,不要停步,固步自封即不懂艺术。二是学习书法的意义在于书法有实用价值,书法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梁启超认为中国的文字历史源远流长,而书法在历史上地位最高。毕加索曾经说过,如果他生在中国,先学中国画,先学中国书法。因为中国书画工具简单,都是创作很复杂。

资料显示:黄庭坚书法作品400多字拍出了4.386亿人民币,米芾的书法作品拍出了2999万,共有37个字,平均每个字81万。因此书法是华夏文化的基础,是华夏文化的符号,是华夏文化的根本。三大国粹即书法、篆刻、京剧。而文字是开发人类文明的钥匙,即文字、数字、音符。而书法被人类历史长河赋予无声的音乐,无色的图画,无形的舞蹈,无言的诗。

怎样把字写好,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牢牢记住书法与写字的关系,直到联系不走弯路,直到区别不停步。所以成才的条件。那就是用功、努力、下工夫、有悟性。书法史是一部悟性史,书法创作必然有名师出现,因此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还需要加上一条,就是要有书法外的功夫,见多识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为学习书法要成名,须有通达的社会关系,还要有个人的机遇。所以说要成大才必须聪明,脑袋下面还要下笨功夫,选好一本书帖十分重要。贴不能临近人,当代不能检验。选古代人的好贴经典,天天念着为经,天天查着为典。所以说经典具有超前性、绝后性、长期性,经得起重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实践的长期洗礼。比如行书《兰亭序》,草书《书谱》《十七贴》,所以说怎样临贴必须实实在在的去临像了,有一个从不像再到像,然后再到不像的过程。临帖要注意两点,学人家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临帖不准改,不喜欢字可以不练,不可改动,要逆向思维写,草书要静下来写,楷书要动起来,草书要短,楷书要练。正如文戏要武唱,武戏要文唱,有如唱歌。用假声时要有点儿真用,真声时要有点儿假。上面儿是各种书法信息的交流,咱们可以谈一谈欣赏。

他认为书法绘画艺术作品的欣赏有这么几种,一是要耳赏,人云亦云。二是要名赏,是名人的就好,不是名人的就不好,这种是综上权威。三是浅赏,不认真看,应反复欣赏。四是偏赏,只看个别人的欣赏的途径,我认为要多看、多文、多笔,多思。欣赏书法作品的标准,古人的规格要传承,时代的风格要赋予,个人的性格要弘扬。中国书法第七届书展时曾经提出了三力,哪三力呢,就是传统功力,自我表现力,精心创造力。

在探讨中笔者提出书法作品要有思想性,也就是积极向上,要有艺术性,也就是形神兼备,要有观赏性,也就是雅俗共赏。所以说用笔要精到,线条过关有力感和动感,结构要合理,机正相生,疏密结合,节奏感强,伸缩有度,宽窄显著,章法。要警觉楷书,有形有裂,狂草无形无裂,行草有形无裂。比如王铎的作品,胖瘦长短,干湿光色大小。斜正既错落又不能,乱敲门,就是让字成组,出现组字内与字之间有联系,如有对比,赶快平衡。书法作品向左倾,向右倾、中间有一两个字过渡,连提款、签名都要错落。所以说王铎的作品特点就是字不直、行不直、墨色要丰富、清正、浓淡、出现墨块,节奏感强,吸引眼球,不可多得,有两三个就可以了,内容要高雅。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唐诗、宋词要传承、汉文章、制作诗等当中,书写内容和书法内容、书法形式、书法作品呈现出来的全部就是书法内函,神采飞扬和规矩,用到优美,形象韵盛。气韵要生动,形美要优美形象,理通要合规矩,神采飞扬,也就是软柿子瓶子里的感觉。韩教授的书法作品在百度或是腾讯都能搜索到,收录在孔夫子的旧书网名,他的作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草书,他的行书作品《文韵天开,道法自然》都在韩伟业教授的书法作品选中出现,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编辑:何高峰

本文来自【开封广播电视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