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烂片会越来越多(国产烂片的新套路)
大意了。
观众又被骗了。
连长期泡在电影里的Sir都差点上当。
也不能怪咱放松警惕,只能说国产烂片的新套路欺骗性太强。
对,说的就是你,《日不落酒店》。
打破今年烂片记录。
豆瓣2.8。
真有那么烂?
Sir觉得也未必,主要是“托沈腾的福”。
海报、番位、前期宣传都暗示“沈腾主演“。
不信你看,海报上名字跟俩主角一样大:
结果呢?
沈腾出场总共两分钟,“含腾量”基本为零。
虽说老婆饼里也没真老婆,但牛肉面里,你总得加点肉沫吧。
痛定思痛,为了大家不再受骗。
Sir连夜总结一套国产烂片甄别指南,让大家减少心灵受伤的几率。
按这套指南选片子。
不说100%,起码能躲掉绝大多数没诚意却要充大头的狡猾之人。
第一式:看片名
Sir两年前曾说过一些烂片定律。
当中,最明显的片名,千万别忽略。
里面就藏着许多“玄机”。
比如,“之字定律”。
凡是片名里带“之”的系列作品,值得重点关注——很可能一烂烂一窝。
两年过去,这个定律依然有效。
它们,除了明显是圈一波钱就跑路的草台班子网大,就是各种花式“蹭”。
第一重灾区,大IP:
反而……
这个系列拍得最好的,是不带“鬼吹灯”大名的潘粤明版《龙岭迷窟》。
第二重灾区,神话经典。
《聊斋》《狄仁杰》《花木兰》……从民间志怪到野史传说。
拍了几十年,基本没拍明白过,羊毛薅了那么久,再丰盛的羊都被薅秃了……
蹭经典、蹭IP,大多是网大不甘被淹没的垂死挣扎(虽然还是有很多扑得妈不认)。
有的隐藏更深,却是更实在的碰瓷——蹭成功先例、蹭情怀……
还是先看片名。
《少林寺之得宝传奇》,符合“之字定律“。
且,海报上“少林寺”三个大字比原版还要大,动作也一模一样。
看起来像是《少林寺》翻拍or续集?
不是哦。
不光故事毫无关系,还在各方面整整降了一个级。
难道现在打星的接班人,就只剩小时候曾呆过少林寺的宝强了吗?
△ 宝宝啊宝宝,圆个少林梦就抓紧干正事吧
《一眉先生》,之字定律不符。
但仔细看名字:
《僵尸先生》和《一眉道人》的结合体。
除钱小豪主演外,它和此系列没有一毛钱关系。
国产恐怖烂片的故弄玄虚 剿匪禁毒的内核……
这都不是挂羊头卖狗肉了。
这是挂羊头卖臭豆腐啊!
好,甄别完这些入门的。
Sir要上进阶的。
第二式:看海报
Sir无数次说过:
海报是电影的第二张脸。
好的海报,有故事,有情感,有留白。
先举一些近期比较优秀的例子。
《吉祥如意》。
豆瓣7.9,口碑胜在大鹏的真诚。
这份真诚延续到海报上,是冷暖对比。
片名和灯笼,看似热闹,但海报的主色调却是冷冽的蓝,主体,是孤独抽烟的三舅。
一张海报窥见主题关于亲情的洞察:
表面黏连,本质疏离。
《一秒钟》。
电影Sir分析过无数遍。
今天看看海报:黑金色调,人物的表情、神态,都能反映性格。
张译昂首、刘浩存卑微但倔强、范伟心事重重。
背景的胶片暗示全片的线索与情怀。
说文艺片也许欺负人,咱说商业片。
《八佰》。
没有主演,只有一双手。
看过的都知道,这是片尾情感爆发最盛的地方。
群众的呼声、战士的牺牲,呼之欲出。
海报的风格一定程度上是影片风格的反映。
烂片就不讲究这道理。
大定律:
演员满满当当,一股脑塞在海报里的,不是春节档就是烂片。
或者,春节档烂片。
特征也明显:
要么,没有人物关系,只有番位和大咖;
要么,没有角色情感,只有一个表情。
还有一些小定律:
主演名单的顺序,头衔,字体大小。
必须看准,否则极易走眼。
就像《日不落酒店》,放大海报看,“沈腾”旁边有四个小字:
“特别出演”。
翻译过来什么意思?
客串,且客串戏份不稳定。
有时候如果担心。
Sir再教你一招,不要只看一张海报,多看几张。
还是沈腾。
去年《温暖的抱抱》,主打海报是这样:
乍一看,四位主演,沈腾还在C位对吧?
等等!
翻一翻,找其他海报看看。
像这一张,“真实”多了:
看海报最顶端。
“惊喜出演”,通“特别出演”,嗯你懂的。
不过,看海报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意外。
有的影片故事稀烂,但美术不错,欺骗性极强。
文艺片重灾区:
像这部平遥电影节上的《伊比里亚的派对》。
色彩鲜艳、情绪饱满。
海报不光不俗气,还很有艺术感。
内容嘛……
Sir直说了,它就是平遥电影节最大的bug。
最后再复习一下:
作为观众第一眼看到的海报,电影的宣发肯定想尽可能希望传递影片最吸睛的元素,有的是大咖,有的是类型。
但只有人物,却无互动;只有表情,却无情绪的,多半影片也如海报一样空洞无物。
第三式:看类型
这就需要一点经验总结了。
Sir浸淫电影多年,发现有些类型在国内出烂片的几率特别大。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几乎可以并列)
魔幻类。
你猜,以下是哪些电影的宣传语?
“中国首部真3D魔幻爱情巨制”、“中国首部全真人CG魔幻题材电影”、“东方魔幻巨制”。
吓到吧,中国有这些片子吗?
正确答案,更吓死你:
《白狐》《爵迹》《钟馗归来·万世妖灵》。
呵呵。
“魔幻”这个词被国产大片玩了那么多年,只要是该题材,都大写加粗标明宣传点。
但留下的却是一个个笑料……
好在,魔幻题材在经历一系列扑街之后越来越少,去年甚至没有一部。
但它的继任,同样危险:“奇幻”巨制。
都市爱情类。
可以说近几年来几乎没有合格的,更别说优秀了。
就数数去年:
极致矫揉造作的《喜宝》;
消费抑郁症的《如果声音不记得》;
别说故事了,连字都写不明白的《月半爱丽丝》;
片方比着造句的《我在时间尽头等你》《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有一个算一个,全扑。
但偏偏排片不少,海报和立牌都被放在影院显眼位置。
最后票房也是节节飘红。
为啥?
又是一个知识点:
如果真是要看电影,如果你还是一个人,那么……
尽量别挑情人节/七夕节/倒数夜/圣诞夜任何一个月的14号,去电影院看国产爱情片。
一般这种节日上映的,都是精准投放。
当然了,如果你们只想找个黑乎乎的地方待一会儿。
Sir不拦着,尽量别发出噪音影响别的观众。
最后,虽迟但到。
恐怖片。
国产恐怖片踩雷几率太高,一句两句说不清楚,等有空,Sir专门写一篇。
倒不是说遇到这些类型就一律绕道,只是对于此类影片的选择,要慎之又慎。
怎么谨慎呢?
别急,Sir还有办法。
以上,都是用眼睛“看”就能得出的经验。
下面的几步就要稍微花点功夫了。
第四式:看主创
先说都市爱情。
它们一般主打明星、主打颜值、主打浪漫场景。
但这类影片的命门,是演员和特效吗?
是故事啊!
奇幻片故事烂还能看看视效,都市爱情,故事要是烂就啥也不剩了。
这时候,特别参考主创的“前科”。
最近的,有硬蹭消费抑郁症的落落。
上一部影片是消费“校园暴力”。
上上部,是电视剧,捧出绝世傻白甜鹿小葵的《是!尚先生》。
再上一部,是把舒淇拉下神坛的《剩者为王》。
导演最好成绩:5.8。
嗯下一个。
今年一部无人在意的爱情片《移情高手》。
“好于0%喜剧片”;
“好于0%爱情片”。
导演以往的作品,同样“烂”得非常整齐:
一人横跨恐怖、爱情两大烂片扎堆类型。
不止导演。
编剧也可以用同样方法。
《月半爱丽丝》的编剧看着好像有点眼熟?
她之前的作品是5.3、5.1的《一夜惊喜》,以及蹭它的《一路惊喜》……
当然还有演员。
很多演员挑剧本的眼光从一而终。
最著名也最诡异的。
“格格”关晓彤,从剧到电影,唯爱玛丽苏。
例子还有很多。
别误会,Sir不是要一棍子打死这些生产烂片的创作者们。
对于年轻导演,年轻编剧,年轻演员Sir一直抱有期待。
只是作为观众,遇到这些以往没有好作品的导演、编剧,可以先观望一下,看看口碑再做决定也不迟。
毕竟,成功从烂片泥潭里翻身的人也不在少数。
Sir就讲过一个神人。
19年高分美剧《切尔诺贝利》的编剧,克雷格·麦辛。
此前,克雷格倒腾了无厘头喜剧20年,收获一地平庸的鸡毛。IMDb打分常年在6.0上下。
结果呢?
《切尔诺贝利》豆瓣评分9.4,IMDb评分9.7。
Sir相信,国内导演、编剧、演员,应该也有不输他的潜力才对吧。
第五式:看预告片
如果经过了以上几步还不能判定,那就只能上大招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Sir坚持认为,影片请的宣发公司再厉害,也不可能把预告从《爵迹》剪成《指环王》。
起码,对于特效类大片。
成片能做到什么程度,预告片能看出大概。
要实在不知道好的特效啥样,就找出顶级制作的好莱坞大片预告片对比一下。
《阿凡达》过于巅峰,《复仇者联盟4》的预告片,可以作为模板进行对比。
对剧情类,预告片也能透露不少。
首先,画风是轻松还是沉重、是热闹还是伤感,一目了然。
《又见奈良》。
题材是日本遗孤和寻亲,听起来苦大仇深。
但一看预告片,第一个镜头就是语言不通的老奶奶比划着买肉,让人会心一笑。
整体风格也是轻盈、有趣,一点也不沉重。
其次,剧情。
预告片不会剧透,但会把爆点都放进去。
连预告都平平无奇,那就别指望全片会精彩了。
再回到开篇说的,《日不落酒店》。
从预告片中看,两个基本情节:
日不落酒店的离谱以及救客人。
表现一伙不靠谱的人有很多办法,《日不落酒店》用的是最“低级”的那种:
谐音梗。
极限营救,本该是挺刺激,也是能放足够多笑料的吧。
《日不落》用的是……
这是在干嘛Sir也看不懂。
另外一个劝退点:
张慧雯的演技,在预告片里一览无余。
还有一类,比平平无奇更有迷惑性。
Sir也打个比方,《如果声音不记得》《喜宝》。
整个预告片就是情绪的宣泄。
小哭。
大哭。
崩溃哭。
但发生了什么事儿,预告片看完也云里雾里。
这类,很大概率看了完整影片也不知所云。
总结:
看预告片,首先看视觉:特效是不是优秀、画风符不符合胃口、美术用不用心。
其次看情节:有一两秒完整情节的,大多是影片的卖点(或笑点)。
看完脑子里浮现“就这”的,基本上全片也就这个水平了。
当然,如果你看完预告片,脑子里全是“?????”
有很大概率导演拍的时候脑子里也是这些。
附加题:知识库保持更新
记住,烂片套路是层出不穷的。
尤其有时候……
拍它的人根本不觉得是烂片。
Sir印象深刻,5年前。
那是翻了个大跟头——《摆渡人》。
片子攒了大半个娱乐圈的局,梁朝伟、金城武、陈奕迅、杜鹃、李宇春、鹿晗、Angelababy……
上映之后一片恶评,王家卫带了另半个娱乐圈给影片打call.
……
那你说,这种防不胜防的咋办。
还是继续之前的步骤。
拿《摆渡人》举例。
看片名,正常。
看海报,哦,挤满了大咖。
看类型,都市爱情……emmm
看主创,虽然有王家卫保驾护航,但“署名”导演张嘉佳,跨界第一部,能力存疑。
最后,看预告。
零碎,拼盘感太重,大咖一个个走马观花似的路过,光分配镜头就难搞,你还想看个完整故事?
这是真“喜欢”不起来啊。
最后总结。
Sir以上这些技巧,不是万能,只作参考。
实在不放心,毒饭们可以先观望一下。
看看大家的口碑再下单也不迟。
大家挣钱不容易,钱包能捂就尽量捂住点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北野武术大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