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000名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21岁学霸染上艾滋)
据相关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的几种病株皆来自于黑猩猩和大猩猩。不知道哪一年哪一日,某位调皮的人类也不知道对猩猩们做了什么丧尽天良的事情,艾滋病病毒便进入了人的体内。由此一传二,二传三,三遍全球。
人类总是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一边开拓新路,又一边无意掀开了“潘多拉魔盒”。
尤其是刚迈进大学校门不久的青年学生们,一朝解放,心理和生理都不免同时放肆了起来。
21岁的小杨(化名)十来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拿到重点大学的通知书,却因自己一时的放纵,不甚感染艾滋。本来前途一片光明的优等生学霸,前路霎时未卜了起来。
20岁的小俊,21岁的小杨……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的数量越来越惊人,不知不觉间,大学校园已变成艾滋病的温床。
顺遂人生的一朝陷落
小杨从小便是大人口中典型的“别人家小孩”,懂事听话,成绩优异。高中毕业后,他顺利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父母齐齐松了一口气,心里想着自此不用再担心孩子的学业了。
刚踏进大学的校门,小杨心里兴奋新奇了一段时间,做了许多高中时期想做但又不敢做的事情。21岁的某段时间,他身体一直感觉头疼发热,咽喉肿痛。
小杨本来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但一直不见好,于是他便去了医院。医生查看问询之后,便委婉提出让他做一下艾滋病毒检测。
这一检查不要紧,阳性结果着实让小杨顿时无措了起来。
长久的慌张无措之后,小杨想起了很多事情。上学的时候,老师们都谈“性”色变。书中歌颂的“爱情”一旦变成学生之间的“谈恋爱”三个字,就好像一块发了霉的蛋糕,腐烂有毒。
生物书中谈及女性月经,男女关系的章节,生物老师大都会若无其事地略过。大人们视这些东西为洪水猛兽,连带着学生偷偷翻看的时候,心跳都不免快了几分。
但更为致命的是,小杨知道自己不喜欢女生,他喜欢男孩子。同性恋,对于家长和老师们来讲,这三个字就像一枚炸弹,只要稍稍透露一点,就能炸得人血肉横飞。
小杨把自己的心思深深地埋在心底,他一直按照老师家长期望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
考上大学后,小杨松了一口气。他有了手机和电脑,网络让他知道了世界上像他这样喜欢同性的人不在少数。真好,他自己不是个例。
他下载了各种交友app,在一番交流之后,他和人约了见面,随后便去了宾馆。他亲手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直到看到阳性结果,小杨悔不当初。但艾滋病毒不是普通的病毒,它已在他体内生根,轻易不能拔除。
像小杨这样感染艾滋病毒的青年学生不在少数,其中不乏名牌大学的学霸佼佼者。据疾控中心数据显示,青年学生每年确诊艾滋病例约3000例,15岁至24岁的青年学生正成为艾滋病高风险人群。
20岁的昆明大学生小俊在看到阳性结果时,他一脸的不可置信。除了之前一直感冒发烧之外,他的身体一直很健康。
小俊刚开始并不相信检查结果,他心里总是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怀揣着一丝侥幸心理,他又到市疾控中心做了一次检测,仍是阳性结果。小俊颤抖着想起了很多不能告诉旁人的隐私。
他是个同性恋,高中时期不敢告诉任何人。待上了大学之后,小俊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刚开始大家还在一起谨慎地玩着,该做的措施都做了。
但渐渐地,大家都玩的越来越开了,措施也不做了,怎么放肆怎么来。小俊也了解一点艾滋病的知识,但他总在想,自己不会这么倒霉的。但没成想,怎么一不小心就阳了呢。
从一开始的接受不了,到后来的坦然面对,小俊一边上学,一边接受药物治疗。虽然没有性命危险,但小俊的心理再也回不到以前的轻松自在了。
误食恶果后的不同选择
像小杨小俊这样的青年大学生在得知自己得了艾滋病之后,除了家人和医生之外,他们一般是不会告诉其他人自己的病情的。毕竟在中国,“艾滋病”仍是不易启齿的三个字。
但曾经有一位女大学生,她就勇敢地向众人公布了自己的病情。她叫朱力亚,是国内艾滋病患者中第一个公开自己病情的在校女大学生。
朱力亚家庭条件一般,她从小一直努力学习,最后终考取了心仪的大学。在大学校园里,她一边学习,一边兼职赚钱,之后和一位留学生谈起了恋爱。
外籍男友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让朱力亚感染了艾滋病毒。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朱力亚根本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不停地担忧、恐惧,整夜睡不着觉。但几年时间下来,她慢慢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公布自己的艾滋身份后,朱力亚遭到了很多“歧视”。房东一听说她有艾滋病,便立马十分生气地让她赶紧搬走。不光是被房东赶,连“好朋友”都趁机落井下石,偷偷划走了她银行卡里的钱。
朱力亚遭受的歧视与白眼是旁人无法想象的,后来她把自己的遭遇写了下来,并出版了自己的书《艾滋女生日记》。她没有自暴自弃,一直努力地去找回曾经向往的普通生活。经过自己的努力,朱力亚成为了某国驻北京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
同事都知道朱力亚的身份,但从不歧视她,吃饭一起吃,平常友好相处。
“也许所处的环境不同,对艾滋病的看法、歧视程度也不同,但是我相信,歧视的问题总有一天会解决,只是需要时间而已。”
像朱力亚这样勇于公布自己艾滋病情的人是极少数中的少数。经过多年的大力宣传,大家基本都知道了艾滋病病毒的三种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和母婴。
但即便避开了这三种途径,常人如果知道与自己挨着的人携带艾滋病毒的话,大部分的人都会吓得立马跑开吧。提起艾滋病,谁能不害怕呢。
21岁的小杨在刚得知自己患了艾滋病后的心理状态和朱力亚当时的心理差不多,颇有种天塌下来的无底恐惧感。但小杨没有像朱力亚那般直接向大众坦白自己的病情,不过,小杨也在努力地过好每一天。
2022年,时间在变,身边的人也在变,但在小杨体内的某一部分没变,艾滋病毒仍占据着他的身体。
幸运的是,小杨及时“迷途知返”,现在的生活也已渐渐趋于平静。但一想起来刚确诊阳性的时候,小杨现在仍心悸不已。白天得要假装若无其事,夜晚总控制不住地想一些极端的事情。
后来小杨的情绪渐渐不对劲,妈妈察觉了他的反常。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纠结,小杨把病情告诉了妈妈。好在妈妈最后理解了他,之后的日子也在一直鼓励他振作起来。
与艾滋病毒作斗争的几年时间内,小杨现在不止一次地想,幸亏当时告诉了家人实情,也幸亏家人也谅解了他。如若不然的话,他极有可能挨不到2022年。
小杨现在也一直在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病情也逐渐稳定了下来。不过让他一直纠结的是,他要不要把实情告诉室友和同学。
他知道,如果他坦白了,面临他的极有可能是孤立与白眼。他害怕孤独,也害怕失去朋友。艾滋病在折磨着小杨的身体,同时也在折磨着他的道德和心理。不过,到现在为止,小杨还没有勇气向周围的人坦白。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小杨一直在跟同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同时他也在极力避免发生流血刮伤事情。医生告诉过他,万一流血,只要做好防护措施,传染给室友的概率也不大。
小俊和小杨一样,一直在过着渐渐稳定的生活。他们和其他艾滋病患者一样,心里都明白,等待他们的是终身的服药,定期的检查,以及可能永远都消逝不了的心理阴影。
像朱力亚、小俊和小杨这样的艾滋病患者都是属于比较积极向上的。他们因为一时的疏忽,带着侥幸心理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虽然也极致痛苦过,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拉扯,他们也渐渐接受了这样的自己。
有些人也会极力谴责像小俊、小杨这样的艾滋病患者,说他们欺瞒了室友。站在室友的角度,这样的谴责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说实话,一个健康的普通人大都是不愿意和艾滋病患者生活在一起的。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朱力亚的。在中国现如今的法律当中,艾滋病患者有一定的沉默权。
不过像小俊、小杨这样能勇于面对自己的艾滋病患者已算是比较好的了。还有的病人明明知道自己携带着艾滋病毒,还故意出去乱搞,这样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得了艾滋病的人,都会经历一段心理动荡期。就像他们三个人一样,在看到阳性报告的时候,心理肯定特别震惊。心理学家说,艾滋病患者从发现自己得病到接受事实会经历五个心理阶段。
否认期,根本不相信自己得了这个病。就像小俊一样,他不相信,还跑到市医院重新差了一遍;
怨恨期,怨恨自己或怨恨他人。朱力亚、小杨、小俊都成功渡过了这一时期。没成功渡过的,可能会选择自残,也有可能不停地出去找人,带着一种要毁灭世界的怨恨,故意把艾滋病传给其他人。
抑郁期,回避社交,情绪变得比较消极,有很多艾滋病患者同时会患上抑郁症。
接受期,接受了自己患病的事实,积极吃药治疗。
但成功渡过整个阶段,一切就会朝着光明的道路发展了吗?
谁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结语
中国人对男女之事向来是十分含蓄的,藏着掖着,但未必不对之向往。
大人谈“性”色变,连带着小孩子们对之也紧张兮兮的。对于学生来说,大人在他们面前设置了一道屏障,由此“性”变成了一个不可言说的禁忌。
不能手拉手,不能传纸条,不能谈恋爱。孩子是从哪来的,不知道,可能是从脚底板塞进肚子里的。有多少孩子,对于自己是在垃圾桶里捡的这一说法深信不疑。
是,学生只要知道学习就好了,考上大学就好了。是的,考上了大学就好了。考上了大学,没了家长和教导主任的束缚,有些学生肆意地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从前不让尝试的禁果,在大学中要一次尝个够。
稍一不慎,艾滋病病毒就找上了门。大学生得艾滋的比例节节攀升,大学校园已变成艾滋病的温床。我们不知道这到底是谁的错,但总而言之,一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错。
如果你是一个同性恋,不论你是男女,也不论你这辈子爱过多少人,享受过多少欢乐。请注意安全,爱护你自己的身体,同时也要爱护你每一个伴侣的身体。如果你喜欢同性,就不要欺瞒另一个无辜的异性。
如果你是一个艾滋病患者,你可以选择不公布病情,但请不要故意去伤害另一个人。
如果你是一名家长,如果可以的话,请尊重孩子的性取向。这很难接受,但请慢慢理解。有人喜欢同性,有人喜欢异性,有人都喜欢,有人都不喜欢,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谁也无法左右。
大学校园为何会成为艾滋病的温床,这一般和大学之前的教育分不开。毕竟有时候越拼命压抑的心理,越容易得到反噬,我们的性教育的确亟待补充。
文章参考:
大河报网:《高考学霸得了艾滋病!转发提醒所有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孩子们》
光明网:《心存侥幸,21岁大学生感染艾滋病毒》
澎湃新闻:《媒体:青年学生每年确诊感染艾滋病约3千例,性教育短板待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