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最深情的四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 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最深情的四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1)

相见时难,离别也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我的思念就像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能吐完;我的眼泪就像蜡烛,烧成灰烬时蜡油才能流干。我早晨起来梳妆照镜,只怕看到因昨夜无眠使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想你长夜独自吟诗,也会感到孤寂的月光带来寒冷刺骨。我想去蓬莱寻找你的踪迹却无路可通,只好请来青鸟让它帮我殷勤地探看你。

李商隐最深情的四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2)

李商隐这首诗,以一个女性的口吻书写相思,相思已让她处于悲伤痛苦之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由于某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一对有情人已经彻底分离,永远也没有再见面的那一天。相见本来就十分困难,离别就更觉得难以忍受,何况是在百花凋零的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残”,既写暮春的自然环境,又写失落痛苦的心理感受,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妙的契合。

李商隐最深情的四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因为爱着对方,所以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因不能相聚痛苦难耐流下的泪水,仿佛蜡泪一样直到蜡烛烧成了灰烬方能流完。思念不止,相会无期,前途无望,主人公的痛苦也将终生相随。诗人用两个比喻,圆满地表现了主人公痛苦失望的复杂心理。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主人公夜间因为痛苦失眠而憔悴不堪,清晨起来又因怕照镜子看到自己的憔悴而感到痛苦。“夜吟”推己及人,想象自己思念的人也夜不成寐,在孤寂中吟诗遣怀,从而感到月光也寒冷刺骨。如此生动的想象,正体现了主人公对于自己所爱的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李商隐最深情的四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4)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就愈会燃起想要会面的渴望。既然希望之路已经阻断,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多去看他几次。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传说中的一座仙山。她想着自己所爱的人就住在这里。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李商隐的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刻画了主人公心底的深情。尤其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为所有人所赞赏。

李商隐最深情的四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5)

高廷峰:吕梁市书协副主席

李商隐的《无题》,到厎要表达什么?他的思念,到底是思念着谁?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刻骨铭心的爱,才让他的诗产生如此巨大的魔力?即使一千年后的今天,每一个处于爱情中的青年男女,都会被这首诗表达的相思之情所感动。拿这首诗送给日日思念的所爱,简直再好不过。

今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在泪始干。"又有了新的演绎和扩展,常常被作为奉献精的象征,并产生了"春蚕精神"和"红烛精神"。1960年6月,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号称延安五老的吴玉璋创作了一首自励诗: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到期颐也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春好范畴。

李商隐最深情的四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6)

这首诗借用李商隐的名句,赋予了春蚕到死丝方尽一个新的主题,提升了诗的高度和新颖度。第二句顺水推舟,表现了自己一息尚存、绝不松劲的继续革命精神。最后两句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时,顺流而下地提出了人生的希望和追求,是一首自然畅快的好诗。

吴老的这首诗,是一个革命老人的自我要求,也可以看作这个老人对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期待和鞭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象吴老一样:春蚕到死丝方尽,人到期颐也不休。

李商隐最深情的四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7)

您的阅读、点赞和转发是对我的最大的鼓励和支持,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的一些资料和图片来源于网上,如有侵权请作者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