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组成望远镜图像(凸透镜简单发展演变)

孙云球、黄履庄部分发明对比(另加同样西方“发明”):

(一)“凸透镜”简单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凸透镜种类很多,出土文物也很多,放大镜就有不少,此外也有史料证据,足以说明放大镜在中国的历史悠久,传承有序。

(1)“放大镜”:

周代:

1977年春,在时陕西歧山县凤雏村周初甲组宫殿(宗庙)基址的西厢二号房十一号窖穴中,出土了一万六千多片甲骨。经初步整理,出现刻字的卜甲二百余片,皆为残片,计有六百多个单字。

1980年第2期《考古与文物》曾发表了相关报道,披露了这批甲骨的整理情况:“这批卜甲文字系用锋刃器刻成,特点是小如粟米,要用五倍的放大镜才能看清楚。”

汉代(手持):

“嵌水晶金圈”,这枚“嵌水晶金圈”,1980年5月出土于江苏扬州邗江县甘泉二号汉墓,金圈为圆箍形,毛重两克,表面用黄金精制掐丝联珠卷草花纹,两端边沿上各装饰有细密小金珠一周。整件金器形体之小而工艺之绝,令人赞叹。

而更让人惊叹的是金圈的一端竟镶嵌有质地十分纯净的水晶凸镜,该镜直径为1.3厘米,镶嵌在用黄金精制的联珠花纹金圈中,全重2.3克,可放大物体4至5倍。此镜雄辩地证明,我国在东汉初(西元1世纪前半期)就能加工磨制水晶石凸透镜片。

图 汉墓广陵王刘荆出土金圈嵌水晶石放大镜01

凸透镜组成望远镜图像(凸透镜简单发展演变)(1)

图 汉墓广陵王刘荆出土金圈嵌水晶石放大镜02

凸透镜组成望远镜图像(凸透镜简单发展演变)(2)

另外,还有冰透镜,汉代淮南王刘安所撰《淮南万毕术》中写到:“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晋代(手持):

1980年前后,南京北郊郭家山东晋墓出土了一枚水晶凸镜片,该镜片能将物体放大三至四倍,成像均匀,形状不变。

图 南京北郊郭家山东晋墓出土水晶凸镜片

凸透镜组成望远镜图像(凸透镜简单发展演变)(3)

这枚单片镜出现在这里,说明这是刘荆生前爱用的镜片,他很可能患有老花眼即近物看不清。查阅史料很容易得知,刘荆死于东汉永平十年,也就是西元67年,据此判断,“嵌水晶金圈”的制作时间下限应该就是西元67年左右。

图 五枚凸透镜 平、剖面图

凸透镜组成望远镜图像(凸透镜简单发展演变)(4)

此外,在安徽亳县曹操宗族墓中也曾出土过五件制作精致的玻璃(注意,不是水晶)凸透镜,最大的一件径2.4、中心部分厚0.6厘米,其中两件镜成像效果均匀,可用于映物放大,其余三件有取火之用。

宋代

到了宋代,水晶镜片已经使用于各种生活实践中,宋代苏颂和沈括在《苏沈良方》中提到“凡取火者,宜敲石取火,或水晶镜子于日得者太阳火为妙。天阴,则以槐木取火亦良”。其中的水晶镜子即水晶凸透镜。

在河北正定县天宁寺凌霄塔地宫石函内发掘了一枚水晶饼和四枚水晶珠,属宋徽宗崇宁二年之前的文物,这五件水晶制品均可作取火之用。

明代(手持):

孙云球还创制了“存目镜(放大镜,显微镜)”,可以拿在手里看清极细小的东西。

清代(手持):

图 清代银柄放大镜

凸透镜组成望远镜图像(凸透镜简单发展演变)(5)

西方:历史上,据说放大镜的应用是由13世纪英国的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提出的。

中国都发明使用这么久的凸透镜(放大镜)了,还用得着西方的英国主教提出吗?!这东西发明出来就是为了使用,解决看不清字,解决需要细微雕刻等才出现的工具!

古代科举作弊方法

观察微小的事物,除了这些以外,在古代科举作弊方法里也有利用到微缩小抄,还有银盐显影技术,也可以作为旁证。

夹带小炒作弊书:先手抄后印刷

图 写满密密麻麻字的夹带上衣

凸透镜组成望远镜图像(凸透镜简单发展演变)(6)

图 写满了字的袜子

凸透镜组成望远镜图像(凸透镜简单发展演变)(7)

《宋会要辑稿》记载,宋英宗年间:“书坊自经史子集事类,州县所试程文,专刊小板,名曰夹袋册,高价竞售,专为怀挟(夹带)之具,则书不必读日期矣。”这种夹带册实际上就是缩小版的参考资料,考试的时候不易被发现,和现在的微缩小抄作用差不多。当然,此事被发现后,各州县查抄书坊的夹带工具,一并焚毁,并且严立罪赏,不许买卖。这与高校周边禁止打印店打印微缩版文件一个意思,不过措施更为严厉。

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所考内容大多是以《四书》、《五经》中的语句为题,让考生去分析引申。

八股文章讲究“起承转合”,有一整套专门的格式和撰写方式,如果不饱读经书,熟记《四书》、《五经》的每个章节,就无法通过科举考试。朝廷为了防止考生夹带作弊物,特地规定衣褂、袍裤乃至帽子、袜子都必须是单层的。可不久,考生又想到了新的“绝点子”:如果能将书变小,字压缩,不就更方便带进考场吗?有需要,自有人为了生财而迎合这种需求,于是这种如火柴盒大小的《五经全注》问世了。它可以放在靴底、藏于袖中、匿于砚台底部携带入场。

这种作弊专用的微刻本,目前发现的仅见于清朝中、后期,应该是我国古籍中字体最小、版面密度最高的私刻本之一。它售价奇高无比,专供考生作弊参考。

还有另一种小抄,例如作弊工具书《四书典仓》,全书长约八九厘米,宽约5厘米,书内浓缩了“四书”的精华内容,上、下两册共计11万余字。书中的字用的是馆阁体,写字用的是用老鼠胡须特制的“鼠毫”,眼神不好,力道不好的真干不了这活。

在开封露面的这套微型《五经全注》线装本共分上下两册,全书352页,30万字。

图 河南洛阳发现的一本《五经全注》,被誉为世界之最的微型书。

凸透镜组成望远镜图像(凸透镜简单发展演变)(8)

这本小书有352页,共30万字,书长8.5厘米,宽4.8厘米,厚1.5厘米,宣纸印刷,细丝线装订,书中刊载着包括了《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五种儒家经书的全部内容及宋代儒学大师的详尽注释。

书以黄褐色纸为封面,内文为宣纸印刷,墨色精纯,校勘精当,印刷精细,完全是手工抄录后再印刷的,令人叹为观止。标榜为旅途便于携带的微型《五经全注》,实际上是为考生作弊提供方便。朝廷对搜出此书的处罚异常严厉,一旦发现,就要株连九族。  

由于夹带这种“袖珍书”要冒着很大的风险,所以数量不多,留传下来的更是寥寥无几,目前发现的总共有七八本,继开封之后,在南京江南贡院和浙江东阳相继发现了微型版的《五经全注》。

图 南京夫子庙“袖珍书”

凸透镜组成望远镜图像(凸透镜简单发展演变)(9)

南京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中的微型《五经全注》字极小,一粒米可盖八个字,然而一笔一画都十分清晰。此书采用的是一种叫油水分离法的特殊石印技术。该技术是据说鸦片战争前后从德国引进的,这种微印技术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失传。

浙江东阳市的石印微刻《五经全注》孤本,比南京江南贡院的“袖珍书”体积更小,每个字不到1毫米,但看起来十分清晰。该书印于光绪己丑(1889年),书中还写了行文的格式、避讳等考试常识,给考生提供了全方位的一条龙服务。

天津一位青年收藏的一套完整的清朝道光年间的科举考试作弊工具,这是个火柴盒大小的卷本。这样的卷本仅仅火柴盒的大小,9卷本,均长4.5厘米,宽3.8厘米,厚0.5厘米。每本内约有10余篇文章,共10多万字。让人称奇的是卷本内文字约有1毫米见方,通过牛角刻版印刷而成。

图 天津青年收藏的一套完整清朝道光年间科举考试作弊工具,火柴盒大小的卷本

凸透镜组成望远镜图像(凸透镜简单发展演变)(10)

图 字小到一粒米可遮住8个字

凸透镜组成望远镜图像(凸透镜简单发展演变)(11)

《隋唐嘉话·卷下》中记载的“微型书”:

“王右军《告誓文》,今之所传,即其稿草,不具年月曰朔。其真本云:“维永和十年三月癸卯朔九曰辛亥。”而书亦真小。开元初年,润州江宁县瓦官寺修讲堂,匠人于鸱吻内竹筒中得之,与一沙门。至八年,县丞李延业求得,上岐王,岐王以献帝,便留不出。或云:后却借岐王。十二年王家失火,图书悉为煨烬,此书亦见焚云。 ”

这里请注意,其中提到的“而书亦真小。开元初年,润州江宁县瓦官寺修讲堂,匠人于鸱吻内竹筒中得之......”!

此“微型书”是在“鸱吻内竹筒中得之”的,这说明当时已经可以做出放在鸱吻竹筒内的小书、微型书了,想必要做出这样的书籍,必然也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工具,才能做到!

很多细节都在古籍当中了,只要仔细想一想,多少也能发现古人其实已经有很多发明创造了,只要用心去找,去思考就能发现很多很多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