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豆腐作坊(诚信经营2平方豆腐小摊40余年)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近日,2022年二季度嘉兴好人榜发布,海盐县澉浦人王水华榜上有名,获评“‘诚实守信’嘉兴好人”。

成都豆腐作坊(诚信经营2平方豆腐小摊40余年)(1)

精益求精:把手工豆腐做好发扬光大

王水华,老澉浦人,从父辈王老虎开始,迎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做起了当地第一家手工作坊式的豆腐及其相关个体经营生意。1978年,24岁的王水华开始跟父母学做手工豆腐。学手艺并不是一项轻松的活计,需要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虽然他的师父就是自己的父亲,但他从来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于传统豆腐制作流程的每一步骤都记在心间,不错过制作工艺的每一处细节,把学习做手工豆腐当一项神圣的工作来做,并在心中发誓一定要把手工豆腐做好并发扬出去。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水华也是这么做的,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咬牙挺过来了,从不放弃初心。

1995年,王水华夫妻两人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豆腐工坊。水华对每块豆腐、每道工序都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每晚11点多,王水华就得起床,开始高度紧凑的4个小时工作。夫妻二人分工协作,烧锅炉、磨豆浆、煮豆浆、压制豆干、炸油豆腐等多道工序完成多种豆腐产品。每日北大街凌晨4点左右,又拉着满载豆制品的两轮拖车赶去菜场摆摊。十几年来,王水华夫妻一直最早来菜场的人。每天中午12点收摊回家,下午小睡一会后泡黄豆,清洗工具做准备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且365天无休,只为老百姓赶“早市”能买到最新鲜的豆制品。

迎难而上:要把豆腐摊继续经营下去

2008年因车间规模原因,王水华被迫关闭了劳作了十几年的手工豆腐制作车间。转自制为进货零售,家庭收入也少了五成,但在困难面前,水华迎难而上,用一腔热血去浇灌自己的美好家庭。为养育两个年幼的子女,2008年开始王水华每天下午三点到六点也出摊,工作时间直线上升,方便部分顾客随时买到豆腐。多年来澉浦人都知道菜场有个豆腐王水华,卖豆腐量大便宜,在澉浦一片都是赞誉满满,乡里乡亲都爱在他那边买豆腐。

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22年,王水华的板豆腐5毛涨到1.5元,盒装豆腐1元涨到现在的1.5元-2元,但他的很多豆腐产品售价减去进价,一直都只有几毛钱的利润。

“我是坚持薄利多销的理念,这样才能多累积熟客回头客,虽然经常免去零头,但是我本身开销也小,赚钱无所谓多少,日子过得去就行。”王水华憨厚地笑着说。

他的豆腐摊位经常有顾客买了东西却忘记在自己摊位上没带走,有肉有菜各种东西他都会帮助看管好东西等对方回来取。若是有新顾客,他会介绍豆制品从哪里进货为什么卖这个价格、哪些是今天刚进的、哪些是昨天进货的等信息如实告诉顾客,让他们放心选择和购买。正是本着诚信经营的原则,王水华的豆腐小摊也终于坚持了下来。

坚守初心:特殊时期坚持薄利稳价

2020年国内疫情爆发,疫情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豆制品价格也在疫情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交通管制外地货源进不来、海盐的生产企业未复工等多方面原因,豆制品价格上涨严重且进货困难。尤其过年期间物价飞涨,各类豆腐制品进货价格比平时售价还高不少,水华感慨之余,为了让消费者吃上日常食品豆腐,独自坚持薄利“稳价”,盒装豆腐只赚两毛钱一盒,不跟风其他摊主卖高价。

同时为保证市场正常供应,他想方设法从上海、杭州、本地经销商等多渠道寻找货源,用不甚年轻健壮的身体为维持疫情期间的市场次序做出自己的努力。他对市场负责人说“豆制品是生活必需品,必须保证他的市场稳定。我干了这么多年的豆制品生意,第一次进价这么高,现在的进价比我平时的售价还高很多。但就因为这样,我更不能随意提高价格,哄抬物价。一方面是不能让老顾客心寒,另一方面也是不想在疫情期间给市场添乱。”

王水华在自己2平方的摊位上坚守着自己的责任,用2毛钱的利润做着自己防控的努力。他用朴实的方式表达着自己质朴的内心,散发着萤火虫般的微光。

*读嘉·海盐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