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最好的白话文译文(道德经最通俗的白话翻译)

道德经最好的白话文译文(道德经最通俗的白话翻译)(1)

老子

《道德经》第55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玃(jué)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pìn)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涵养深厚的人,就像天真无邪的孩子。

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他,巨鸟不抓他。

他的筋骨柔弱,但却能把东西牢牢地抓住。

尚不知两性之事却能勃起,因为他的精力旺盛。

整天啼哭却嗓子不哑,因为他气息和谐。

理解了万事万物都是和谐自然的,也就理解了和谐自然就是“道”。

妄图增加生命是徒劳的,强求获得就是虚耗精气的逞强。

事物一旦鼎盛就会走向衰亡,因为这是它已经不符合“道”了,不符合“道”的东西就会很快消亡。

《道德经》第56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随便说话,随便说话的一定不是有智慧的人。

堵住自己的耳朵,关闭自己的眼睛,磨平自己的棱角,解除心头的纷扰,让自己与光芒相和谐,与自然浑然一体,这就是与“道”的大同。

所以,不必在乎亲近或疏远,不必在乎厉害得失,不必在乎高低贵贱。如此,才能让天下人所尊重。

《道德经》第57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治国要用正道,打仗要用计谋,而治理天下要无为。

我怎么知道的呢?根据是:

天下的教条禁忌越多,百姓就会越贫穷;

民间的武器越多,国家就会越混乱;

人们的心机技巧越多,歪门邪道就越多;

法律越是森严,盗贼反而越多。

因此,圣人说:

我奉行无为而治,百姓就会自然开化;

我追求清净自然,百姓就会自然端正;

我不刻意去做事,百姓就会自然富裕;

我没有个人私欲,百姓就会自然淳朴。

《道德经》第58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治理天下越是无为,百姓就越是善良淳朴。

治理天下越是严苛,百姓就越是阴险狡诈。

灾祸就在福气的旁边,福气是灾祸的藏身之地。

祸福不断交替,谁能说得准接下来是福是祸?

守正的也可能会变成出奇的,善良的也可能会变成险恶的。

人们看不透这些,已经迷惑了很久了。

因此,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却不伤人,率直而不肆意妄为,有光芒而不耀眼。

《道德经》第59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

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治理百姓、运用天道,必须要节制精力。懂得节制精力了,万事才能早做准备;

早做准备,就是积累道德;积累道德,才能无所不胜;无所不胜,能力就不可限量。能力不可限量,就可以胜任国家的治理。做好了国家治理,则可以让国家长久太平。

这就是根深蒂固,长久生存的“道”。

《道德经》第60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

圣人治理大国,就像烹制小鱼小虾一样,(不需要太复杂的技巧)。

运用“道”来治理天下,鬼怪就不会出来惊扰人间;

其实并非是鬼怪不出来,而是即便出来也不会伤害人;

也不是鬼怪不伤害人,而是因为圣人作为国家的治理者就不会伤害人。

鬼怪和统治者都不伤人,人们也就在“道”之下相安无事了。

《道德经》第61章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pìn),天下之交也。

牝恒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

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欲,大者宜为下。

大国应主动把自己放在下游的位置,使天下河流交汇于此。

雌雄之间的交合,雌性往往以静来胜过雄性的动。

因此,大国用谦卑的姿态来对待小国,就能得到小国的拥护。

小国以谦卑的姿态来对待大国,就能得到大国的支持。

对于大国和小国来说,无非就是大国想兼并小国,小国则希望大国庇护。

既然如此,双方就以相互谦卑的方式来达到各自的目的,尤其是大国,更应该把自己放在更谦虚的位置上。

《道德经》第62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道”是万物的主宰。“道”是善人的宝贝,也是恶人的庇护。

美好的语言和良善的行为可以换来别人的尊重。

对于那些不善的人,为什么要抛弃他们呢?

所以,在成为天子,设置三公(太师、太傅、太保),纵然有玉璧和驷马,还不只秉持“道”。

自古以来,为什么都如此重视“道”呢?

不就是因为,有求于“道”时,即便犯了罪也可以被宽恕。因此,天下人才如此重视“道”。

(真的有求于道,也就不会犯罪了)

道德经最好的白话文译文(道德经最通俗的白话翻译)(2)

《道德经》第63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抱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把无为当作有为,把无事当作最大的事,把无味当作最有滋有味的味道。

用对待大事的态度来对待小事,用“德”来对待怨恨的事情。

处理困难的问题,先从容易的地方入手,细节决定成败。

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开始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节处开始的。

因此,圣人始终都不自以为伟大,因此才能成为伟大。

轻易的许诺,必然经常失信,把问题想得太简单,做起来就会很难。

因此,圣人面对问题总是将它看得很难,实际上反而就没这么难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