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节段钢桁梁整体制造技术的认识(基于网片弯折成型的超高索塔钢筋部品装配化施工工法)

摘 要: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塔身钢筋层数多、数量大、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为提高混凝土桥塔钢筋部品工业化建造水平,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深中通道S04标段以“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为总体思路,将绝大部分桥塔钢筋网片的制造转入地面工厂,通过工业化流水线的方式进行钢筋网片生产,对钢筋网片进行整体弯折成型,采用钢筋部品装配化方式进行塔柱节段拼装。索塔钢筋部品化施工工效提升30%,实现了钢筋网片毫米级精度控制,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了工程品质。

关键词:深中通道;桥塔建造;钢筋部品;装配化施工;生产线;施工工法;

目前,我国开始在基础建设领域中尝试应用钢筋部品装配化技术,这项技术在桥梁建造的桩基、墩柱及盖梁施工中已趋于成熟[1]。上海S26公路是我国首个“钢筋模块化”应用的项目,根据结构特点、制作难度等将钢筋模块划分为立柱钢筋笼整体模块、承台钢筋笼整体模块、承台钢筋网片模块以及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分段模块[2]。浙江象山高湾特大桥工程通过 BIM 技术三维建模,对钢筋模块进行优化布筋,在理论层面上保证了钢筋模块组拼时的匹配性,基本能避免模块安装时钢筋的冲突碰撞[3]。鸭池河大桥项目借鉴钢箱梁节段厂内匹配加工的思路,在地面设置索塔钢筋预拼胎架,对索塔竖向主筋按“基准节 次节” 进行匹配制作,将钢筋节段整体吊装至塔上对接并安装,相邻节段间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虎门二桥主塔施工过程中,采用了预制网片吊装至塔顶拼接的方案,部分实现了索塔钢筋网片的预制装配化。

钢筋部品装配化技术的应用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安全风险,提高了施工效率[4,5,6,7]。但是,钢筋施工最普遍的方式仍是后场单元件加工,现场全人工绑扎成型,属于劳动密集型作业,技术要求低,对异型结构适应性强,对人工需求大。因此,如何提高钢筋部品工业化建造水平,减少人员操作,保障施工人员安全,实现机械化换人和自动化减人,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依托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8,9]工程施工,以“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为总体思路,将绝大部分桥塔钢筋网片的制造转入地面工厂,通过工业化流水线的方式进行钢筋网片生产,对钢筋网片进行整体弯折成型;采用钢筋部品装配化方式进行塔柱节段拼装,通过融合装配化、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最终形成深中通道超高桥塔钢筋部品装配化施工关键技术。

1 项目概况

深中通道项目北距虎门大桥约30 km, 南距港珠澳大桥38 km, 东接机荷高速,跨越珠江口,西至中山马鞍岛。项目全长约24.03 km, 其中跨海段长22.39 km, 伶仃洋大桥为主跨1 666 m的三跨全飘浮体系悬索桥,是桥梁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如图1所示。

大节段钢桁梁整体制造技术的认识(基于网片弯折成型的超高索塔钢筋部品装配化施工工法)(1)

图1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成桥效果

索塔采用门式造型,设置上、中、下3道横梁,总高度为270 m。上、下塔柱均采用八角形截面。下塔柱高程范围为 0~ 79 m, 截面尺寸由13 m×16 m过渡到8.4 m×12 m。上塔柱高程范围为 79~262.5 m, 截面尺寸由8.4 m×12 m过渡到7.5 m×12 m。全塔采用C55混凝土,主塔钢筋为3层主筋,均采用HRB400级热轧带肋钢筋,外圈双层主筋的直径为40 mm, 箍筋的直径为20 mm; 内圈一层主筋的直径为32 mm, 箍筋的直径为16 mm。塔柱钢筋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

大节段钢桁梁整体制造技术的认识(基于网片弯折成型的超高索塔钢筋部品装配化施工工法)(2)

图2 塔柱钢筋平面布置实景(无劲性骨架)

2 塔柱钢筋总体施工方案

塔柱钢筋采用“厂内网片预制,胎架节段拼装,整体吊装上塔”的施工方法。塔柱钢筋网片在场内预制,通过TD6000—30钢筋网片柔性制造生产线进行无人布料、自动焊接和整体弯折成型。钢筋网片由驳船运输至水上平台,在塔下胎架内拼装,穿插拉钩筋后形成钢筋部品。钢筋部品由塔吊整体吊装上塔,通过锥套连接。

3钢筋部品施工关键技术

塔柱钢筋部品施工首先要确定钢筋网片划分方案,这将决定生产线整体尺寸、网片运输方式和部品拼装效率。根据钢筋加工厂行车吊高、桥塔塔吊的起重能力,合理设计塔柱分节长度。在钢筋网片弯折、翻身过程中需要设计固形工装、运输托盘和专用吊具,在钢筋部品拼装时,设计拼装胎架和专用吊具。

3.1钢筋网片划分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塔柱有内外3层钢筋网。外2层钢筋网片可成环预制,从减少箍筋接头数量、提高网片制造工效考虑,将外2层钢筋网按面中线分割,每张钢筋网片包含5个边,自身对称,最大周长为27 m。内环钢筋网片由于自身构造特点,不可成环预制,将其分割为8个平面网片,最大长度9 m,如图3所示。

大节段钢桁梁整体制造技术的认识(基于网片弯折成型的超高索塔钢筋部品装配化施工工法)(3)

图3 塔柱钢筋网片划分方案示意

3.2塔柱节段划分

根据主筋来料长度并尽可能减少切割余量,塔柱节段长度可划分为3 m、4.5 m、6 m和9 m。受塔柱塔吊起重能力限制,9 m节段钢筋部品重量过大;而3 m节段长度增加了钢筋部品对接接头数量,成本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考虑到钢筋加工场内行车吊高对网片翻身的限制,下塔柱划分为4.5 m节段,上塔柱划分为6 m节段。

3.3钢筋网片平面展开图

外层钢筋网片由平面网片整体弯折成型,首先要绘制塔柱钢筋网片平面展开图。根据塔柱构型建立三维模型,以其中一个面为基准进行展开,在展开的轮廓图上按照设计间距布设箍筋,根据主筋排布原则布设主筋,得到钢筋网片平面展开图,如图4所示。塔柱构型“上小下大”,钢筋网片展开后呈扇面分布。

大节段钢桁梁整体制造技术的认识(基于网片弯折成型的超高索塔钢筋部品装配化施工工法)(4)

图4 塔柱钢筋网片展开平面

单位:mm

3.4钢筋网片生产线制造

TD6000—30钢筋网片柔性制造生产线是中交二航局基于“工业化流水线生产、装配化施工、智能化控制”理念自主研发、与厂家联合研制的国内首台超大尺寸钢筋网片整体成型专用装备,生产线长72 m,宽14.5 m,高1.8 m,包含箍筋下料机构、箍筋布料初定位机构、箍筋牵引及自动焊接绑扎机构、主筋布料机构、箍筋定位及立体弯折机构、主筋补料机构等6大组成部分,如图5所示。该生产线具有箍筋无人下料、主筋自动布料、机械手自动焊接和绑扎、钢筋网片空间立体弯折等关键功能,能够在毫米级精度上实现超大尺寸桥塔钢筋网片整体自动化成型。

3.4.1箍筋下料

箍筋原材料直接吊运至生产线,由阶梯上料机构分散至传输托辊上,在闪光对焊机上进行箍筋自动接长,接头质量经检测符合规范要求。箍筋闪光对焊如图6所示。钢筋剪切机根据输入尺寸对箍筋进行自动剪切,再由联合阶梯上料机构输送至箍筋布料平台。箍筋经过自动接长和定尺剪切后,不仅满足网片长度要求,有利于工业化制造,而且能避免余料产生,节省成本。

大节段钢桁梁整体制造技术的认识(基于网片弯折成型的超高索塔钢筋部品装配化施工工法)(5)

图5 TD6000—30钢筋网片柔性制造生产线

大节段钢桁梁整体制造技术的认识(基于网片弯折成型的超高索塔钢筋部品装配化施工工法)(6)

图6 箍筋闪光对焊

3.4.2箍筋牵引与平面弯折

箍筋布料平台存放一张网片的箍筋,由牵引龙门将箍筋整体牵引至网片弯折平台,箍筋落入对应一次平弯托梁导槽内。箍筋牵引到位后,一次平弯托梁由伺服电机驱动,按照钢筋网片平面展开图将箍筋平面弯折成扇面。

3.4.3主筋布料与自动焊接

主筋原材料需要锯切成设计长度,然后成捆吊运至生产线,经阶梯上料、补料龙门抓取后,输送至主筋布料龙门。布料龙门根据一次平面展开图主筋布置原则,从箍筋端头开始进行主筋自动布料。牵引龙门搭载6套焊接机械手,自动跟随布料龙门,对主筋进行自动焊接,最终形成平面钢筋网片,如图7所示。

3.4.4钢筋网片立体弯折成型

钢筋网片柔性比较大,在弯折和翻身的过程中,需要依靠固形工装进行支撑。固形工装为5片独立桁架式结构,在平面钢筋网片成型后安装,工装与网片通过钢筋夹具连接,工装之间通过螺杆和固定斜撑连接。由于塔柱的构造特点,钢筋网片从底部开始尺寸持续缩小,通过螺杆和工装滑块适应网片尺寸变化。在钢筋网片弯折过程中,需要利用2台行车4个吊钩辅助起吊,消除工装与网片自重,防止钢筋网片变形。在平面钢筋网片每根弯折线位置安装反压块,由弯网机对平面钢筋网片进行整体弯折,每个折角成型后立即安装螺杆和固定斜撑。钢筋网片立体弯折成型如图8所示。

大节段钢桁梁整体制造技术的认识(基于网片弯折成型的超高索塔钢筋部品装配化施工工法)(7)

图7 平面钢筋网片自动焊接成型

大节段钢桁梁整体制造技术的认识(基于网片弯折成型的超高索塔钢筋部品装配化施工工法)(8)

图8 钢筋网片立体弯折成型

3.4.5钢筋网片成型精度控制措施

(1)钢筋弯折后,在弯折处形成圆弧,内皮收缩、外皮延伸,并沿钢筋外皮测量外包尺寸,因此下料尺寸一般小于实际尺寸,需要考虑弯曲调整值的影响。通过单根钢筋弯折试验,确定直径20 mm箍筋4个弯折角度对应的弯曲调整值,见表1。钢筋网片有4个弯折角,箍筋下料尺寸分别缩减5 cm和4.4 cm

表1 20 mm箍筋弯曲调整值

弯折角度

59°

37°

57°

27°

弯曲调整值/mm

16

9

15

7

(2)箍筋通过一次平弯托梁上的小导轮进行定位,小导轮以50 mm为倍数进行布置,通过机加工进行制造。箍筋间距布设精度为2 mm, 可以按照100 mm、150 mm等50 mm的倍数进行调整。

(3)主筋布料龙门由伺服电机驱动,作业前以网片中线为零位进行定位,行走精度偏差小于2 mm。主筋布设端部设置定位档杆,通过顶推气缸控制主筋落料间隙,消除主筋弯曲的影响。主筋间距精度偏差小于3 mm, 满足锥套对接要求。

(4)钢筋网片弯折线位置和弯折由弯网机决定,控制弯网机位置偏差在5 mm内,网片弯折角度偏差在2°内。

3.5钢筋网片翻身与运输

钢筋网片弯折成型后,由2台行车整体抬吊至翻身区域,2个吊钩同时落下,另外2个吊钩同时起升,将网片由卧式翻转为立式,如图9所示。工人将固形工装分片拆除,运至堆存区重复利用。通过专用吊具将网片移至运输托盘,用链条和手拉葫芦将网片固定在托盘挡墙上,每个托盘装两张钢筋网片。由平板车将托盘整体运输至码头,用驳船将托盘由码头运输至水上平台,如图10所示。

大节段钢桁梁整体制造技术的认识(基于网片弯折成型的超高索塔钢筋部品装配化施工工法)(9)

图9 钢筋网片翻身

大节段钢桁梁整体制造技术的认识(基于网片弯折成型的超高索塔钢筋部品装配化施工工法)(10)

图10 驳船运输钢筋网片至水上平台

3.6钢筋网片胎架内组拼

履带吊将托盘整体吊运至水上平台堆存区,解除临时固定后,将钢筋网片吊运至拼装胎架内,拼装胎架如图11所示。胎架底部设置导槽,用于钢筋网片定位。将钢筋网片由内向外分别放入,内外3层钢筋网片在胎架内安装完成后,人工穿插拉钩筋,组拼成钢筋部品,安装钢筋保护层垫块。

大节段钢桁梁整体制造技术的认识(基于网片弯折成型的超高索塔钢筋部品装配化施工工法)(11)

图11 钢筋部品拼装胎架

3.7钢筋部品吊装与对接

钢筋部品成型后,在钢筋网片上焊接吊耳,通过专用吊具将钢筋部品吊装上塔。吊具与吊耳之间通过花篮螺栓调整吊绳长度,通过调整吊点位置适应钢筋部品重心变化,防止严重偏载。钢筋部品吊装如图12所示。

大节段钢桁梁整体制造技术的认识(基于网片弯折成型的超高索塔钢筋部品装配化施工工法)(12)

图12 钢筋部品整体吊装

钢筋部品吊装上塔后,在每个网面中间的主筋上安装喇叭口形落料钢筒,引导主筋落入相应位置。塔柱钢筋通过锥套连接[10],如图13所示。

4 钢筋网片和部品变形控制及调整措施

(1)钢筋网片柔性较大,在立体弯折过程中,需要通过行车辅助起吊,消除网片与工装自身重量的影响。行车吊钩起升速度由网片弯折速度决定。

大节段钢桁梁整体制造技术的认识(基于网片弯折成型的超高索塔钢筋部品装配化施工工法)(13)

图13 钢筋部品锥套连接

(2)钢筋网片抬吊至翻身区域的过程中,要保持2台行车的行走速度一致,否则会导致钢筋网片发生变形。通过固形工装增加网片刚度,工装自身发生变形是导致网片变形的最大影响因素。

(3)钢筋网片由托盘进行整体运输,通过托盘上的挡墙进行临时固定。网片2/3高度上设置7个临时固定点,基准面有3个固定点与挡墙进行临时连接,其他4个面分别与托盘底面通过防风拉缆进行临时连接。

(4)钢筋网片吊装进入胎架后,通过底部导槽进行底口定位,测量网片基准面中线和4个弯折线的位置,通过手拉葫芦进行适当调整,确保钢筋网片准确安装。

5结语

深中通道S04标项目实现了加工厂内钢筋网片的工业化生产,塔下钢筋部品装配化成型,塔上钢筋节段整体对接,三位一体同步作业,大大提高了索塔钢筋施工效率和成型质量。

(1)钢筋网片生产线制造工效达到6 h/片,3 d即可生产2个钢筋部品的网片。由于弯折网片具有自稳能力,取消了“劲性骨架”结构;同时,网片制造、部品拼装不占用关键工序,因此与塔顶人工原位绑扎相比,索塔钢筋施工工效提升30%。

(2)钢筋网片机械化生产,成型质量高,边长精度为5 mm,弯折角度偏差2°以内,箍筋间距精度达到2 mm,主筋间距精度达到3 mm,实现了钢筋网片网格尺寸免检。

(3)塔上钢筋部品对接,主筋对接质量良好,90%以上的主筋接头径向偏差在1 cm以内,提升了锥套对接成功率,减小了人工调节工作量,有效提高了塔上钢筋部品对接效率。

(4)现场钢筋网片生产,40 mm主筋下料取用9 m12 m长钢筋从中心锯切成型;20 mm箍筋采用闪光对焊,然后根据下料尺寸定尺剪切截取。因此可以实现主筋与箍筋下料“零损耗”。

未来10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我国乃至世界大跨径缆索承重桥梁建设需求旺盛,如常泰大桥、广东莲花山过江通道、浙江舟岱跨海高铁、川藏铁路、直布罗陀跨海大桥等等。可以预见,基于网片弯折成型的超高索塔钢筋部品装配化施工工法以其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显著优势,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蕴含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谢建军.桥梁装配式施工关键共性技术要点探讨[J].华东公路,2019,(2):69-72.

[2] 向科.模块化和工厂化施工在 S26 高速公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2016,(4):26-29.

[3] 江鹏飞,梁建.高湾特大桥工程钢筋模块化BIM技术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9):179-181.

[4] 杨秀礼,徐杰,夏昊.中小跨径预制装配化桥梁专用架设方法与智能安装技术研究[J].公路,2018,(12):126-129.

[5] 田唯,魏星,方明山,闫禹,刘建波.跨海桥梁埋置式基础装配化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公路,2014,(10):30-36.

[6] 张爱民,李志明.大节段变截面墩身钢筋部品化施工关键技术[J].世界桥梁,2019,(4):37-41.

[7] 李军堂.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桥塔施工关键技术[J].桥梁建设,2019,(6):1-6.

[8] 徐军,吴明远.考虑特殊桥位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总体设计[J].交通科技,2020,(3):6-10.

[9] 赵林,王骑,宋神友,等.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主跨1666m)抗风性能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9,(10):57-66.

[10] 徐瑞榕.桥梁基础钢筋笼直螺纹连接的常见问题及锥套接头技术[J].工程质量,2017,(5):4-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