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蜉蝣写作方法(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诗经蜉蝣写作方法(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1)

【原文】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结构】

全文分三阙,结构相似,用蜉蝣的翅膀寓意感叹生命的韶华无比珍贵,又担心如此珍贵的生命碌碌消逝。

【事物】

蜉(fú)蝣(yóu):昆虫。

蜉蝣目(英文:mayfly,学名:Ephemeroptera)通称蜉蝣,具有古老而特殊的形状,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和蜻蜓目可同分为古翅次纲,他们的翅不能折叠。蜉蝣目昆虫体形细长柔软,体长通常为3-27mm,触角短,复眼发达,中胸较大,前翅发达,后翅退化,腹部末端有一对很长的尾须,部分种类还有中央尾丝,稚虫水生,成虫不取食,寿命很短,最短仅一天而已。蜉蝣成虫不进食,蜕皮后,它们的消化道内充满了空气—最后一次蜕皮之前,中肠鱼端愈合起来,形成一个封闭的腊肠状的气球。里面全是是空气,使得幼虫能轻易浮到水面上来。蜉蝣幼虫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淡水栖息地,大部分存在于温度适中、不断流动的活水中,少数可在咸水中生存,有一种甚至在陆地上生存,成虫生活一般在飞行中度过。除南极洲,北极高纬度地区和部分海洋岛屿外,全世界均有分布。

蜉蝣在文学作品中是渺小、短暂的元素。多用于自谦,自怜。

诗经蜉蝣写作方法(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

【解释】

蜉蝣之羽:以蜉蝣之羽形容衣服薄而有光泽。

楚楚:鲜明貌。一说整齐干净。

於(wū):通“乌”,何,哪里。

采采:光洁鲜艳状。

掘阅(xué):挖穴而出。阅:通“穴”。

麻衣:古代诸侯、大夫等统治阶级日常衣服,用白麻皮缝制。

说(shuì):通“税”,止息,住,居住。

【意境】

蜉蝣是多么美丽而可爱啊!特别是刚刚出土的时候,麻衣如雪,多么清纯而美丽,融合了大自然的钟灵毓秀。然而他们的生命却何其短暂,就像我。虽然有崇高的心灵,美丽的容颜,但是何处才是我一生的归宿?

【评析】

这是一首哲理诗。感叹人生短暂,没有归处。结合苏东坡《前赤壁赋》能够加深对此文的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