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老师100个经典故事(五位一字师)

“一字师”原指的是把别人诗文改动一个字,又改得非常好的人。

01

这个称呼怎么来的呢?请看下面的故事吧!

五代有个和尚叫齐己,很爱写诗。有一次,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己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看到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诗兴大发。

他觉得梅花开得很早,为了突出一个“早”字,便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两句:

“前村深雪里,

昨夜数枝开。”

历史老师100个经典故事(五位一字师)(1)

他对这两句诗很满意,便高兴地拿着这首诗去请教朋友郑谷。

郑谷看了几遍后评点说:“数枝梅花开已经相当繁盛了,不足以说明‘早’,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贴切。”

齐己听了,深深作揖,欣然接受。

从此,后人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师”。一字师的说法也就传开了。

02

高适是唐代杰出的边塞诗人。

一天,高适赴外地视察,路经杭州清风岭,观月赏景,诗兴大发,就在僧房里写了一首诗。后两句是:

前村月落一江水,

僧在翠微角竹房。

写完他就继续赶路。途经钱塘江时正值月落,高适细看江潮,发现月落时,江潮随风而退,只有半江之水。

他想到自己用“一江”之水来描写月夜之时的江潮,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便在视察归来时,专门去僧房改诗。可是,一踏进房门,便看见这句诗已被人改过来了。

高适忙问是谁改的。僧人告诉他,在他去后不久,有一官员从此路过,偶然看见了这首诗,连声赞叹,但惋惜诗中的“一”字用得不如“半”字准确,便不待作者回来相商,径直给它改了。

后来他多方打听,才得知那位改诗的官员是赫赫有名的骆宾王。

历史老师100个经典故事(五位一字师)(2)

03

元代蒙古族有个诗人叫萨都剌。

有一次,萨都剌写了一联诗:

地湿厌闻天竺雨,

月明来听景阳钟。

吟哦再三,颇为自得。有个老人看见这联诗后,连连摇头,貌似不以为然。萨都剌见此便虚心向他讨教。

老人说:“这一联诗,写得的确不凡。只是上半联已有一个‘闻’字,下半联又用一个‘听’字,字虽有异,却皆隐‘耳’意。恰犯诗家大忌。”

萨都剌豁然大悟,忙问:“依您之见,改什么字为好?”

老人不慌不忙地答道:“唐人诗中不是有‘林下老僧来看雨’的佳句吗?不妨把其中的‘看’字借来一用。”

萨都剌试着把“闻”雨改为“看”雨,仔细玩味,觉得果然更好。上半联的“看”字隐“眼”意,下半联的“听”字隐“耳”意,不仅更符合诗的“工对”,而且愈发显得情景交融,有声有色。萨都剌急忙上前施礼,称老人为“一字之师”。

历史老师100个经典故事(五位一字师)(3)

04

宋朝大诗人陆游途径蟠龙山时,遇到当地官员和山民正在庆贺蟠龙桥落成。

但见这蟠龙桥像一条蛟龙飞跨山涧,又如雨后的彩虹横亘天际,如诗如画。陆游不禁连连称赞。

当地官员得知来者是大诗人陆游,立刻捧出文房四宝,恭请他给蟠龙桥写一副对联。

陆游沉思片刻,运腕挥毫,在桥头石壁上写下了:

桥锁蟠龙,阴雨千缕翠;

林栖鸣凤,晓日一片红。

陆游走后,当地一姓肖的父女走来观看。女儿肖英姑看完陆游的对联,若有所思地说:“此联不愧出自大诗人之手,只是有一字不太贴切,弱了气魄。”

且说英姑这无意中一句评论,不多时竟传到了陆游的耳朵里。他听后大为纳罕,思来想去,却不知哪一字弱了气魄。

次日,陆游独自一人来到蟠龙山,直奔肖氏父女所住的蟠龙洞。可惜连唤数声,竟无人回应。

第二天,陆游又来拜访,直言向英姑求教,请她指出对联中哪一字不妥。英姑侃侃说道:“大人上联‘桥锁蟠龙,阴雨千缕翠’无懈可击;下联“林栖鸣凤,晓日一片红’,若改为‘一声红’岂不更妙?凤凰叫而旭日升,有声有色。不知大人以为如何?”

陆游听罢,沉吟片刻后,连声赞道:“妙,妙,妙,好个‘一声红’!真是一字师也。”

历史老师100个经典故事(五位一字师)(4)

05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非常敬仰东汉隐士严子陵,特地给他建造了祠堂,并写了篇《严先生祠堂记》,文中有一首赞颂严子陵的诗:

云山苍苍,

江水泱泱,

先生之德,

山高水长。

文章写成后,范仲淹把它给友人李泰伯看。李泰伯读后说:“云山、江水等词,从内容上说,很宏伟,从用语上说,极有气派,而下面用一个‘德’字接它,似乎显得局促,换个‘风’字怎么样。”

范仲淹听后,把诗再低低吟诵一遍:

云山苍苍,

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果然味道大不相同。风有“风传千里”、“风流千古”的意味,因此更能反映对严子陵崇敬的意思。

范仲淹连忙称谢,拜李泰伯为一字师,并以一千两银子作为酬答。

历史老师100个经典故事(五位一字师)(5)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谦虚好学的人,随处可得“一字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