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的评价李鸿章(如何评价李鸿章)

之前虎臣写过一篇关于李鸿章的稿子,评论区有人指出来,说虎臣,你说的不对,请拿出史料,更是有人指出来,说你看看历史上的名人,都是如何评价李鸿章的,李鸿章固然有错,但是绝对是功大于过那么,真的是这样吗?虎臣今天再来聊一聊,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如何客观的评价李鸿章?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客观的评价李鸿章(如何评价李鸿章)

如何客观的评价李鸿章

之前虎臣写过一篇关于李鸿章的稿子,评论区有人指出来,说虎臣,你说的不对,请拿出史料,更是有人指出来,说你看看历史上的名人,都是如何评价李鸿章的,李鸿章固然有错,但是绝对是功大于过。那么,真的是这样吗?虎臣今天再来聊一聊。

虎臣在看评论区的时候,有一位网友说我的文章有一部分写错了。这里虎臣要承认,可能大家没有理解我的意思。虎臣在其中提到过台湾条约,因为这个,清帝国失去了对中国封贡长达500年的琉球。这个条约叫中日修好条约,李鸿章签的。虎臣所说的琉球是怎么丢的呢?和这个条约绕不开关系,1874年5月6日,日本舰队在台湾恒春登陆,想要攻打台湾,但是失败了,这是并无交战?一年后,北京条约有了,迫使清政府放弃了琉球,后被日本吞并。有人要说了,这和中日修好条约有啥关系?中日修好条约它不是不平等条约,可真的是这样吗?

韩东育就曾评价:《中日修好条规》历来被视为近代中日两国的唯一对等条约。可嗣后清朝藩属国的次第丧失事件和台湾日据事件每每被处理成彼此无涉的孤立个案等研究现状表明,中国学界对于条规本身的对等属性问题尚缺少体系性的反思。事实上,肇端于牡丹社事件的日本征台、巧取琉球、并吞朝鲜以及甲午战后的割占台湾等事件,无一不根源于条规这一法理前提。日本拆解宗藩体系的整体设计与虚实进路意味着,条规的签署,不但让中方丧失了东亚的传统核心地位,还使清廷在日方的公法恶用下无法不弃琉保台、弃韩自保直至割台苟安。近代以降东亚世界的整体变局和日本对邻国的侵越与压迫,亦始自条规,成于条规。

没有中日天津条约?有,并且就是这个条约,让日本有了出兵朝鲜半岛的权利,为日后的甲午战争埋下了祸根!当时朝鲜内部叛乱,日本人乘机派兵进入朝鲜,两天后就被清军镇压,顺带一提,袁世凯就是在朝鲜发迹的(驻朝清军将领)。当时日本羽翼未丰,不具备与清朝决战的实力,而且财政困难、通货膨胀,也没钱打大型战争。这么好的机会,有很大可能性直接把日本打到提前解体。但是李鸿章干了什么事呢?和朝廷说,我们别和日本打,不适合再树立敌人了。签了《中日天津条约》。那么请问,漏洞在哪里?你要反驳我的东西,没问题,你得拿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来,而不是说我是臆断。

也有评论说,这些条约不能怪李鸿章,都是慈禧太后说要签的,李鸿章只是背锅而已。真的是这样?这不是鬼扯么,李鸿章收受俄国人的贿赂,这是事实。身为全权大臣,不为国着想,收受贿赂,出卖国家利益。本来只要出一块钱的条约,到了你李鸿章手上,出了十块钱,还没错?中法战争打了胜仗,李大人签的是什么?还有说翁同龢比李鸿章更烂,应该说一说翁同龢。我们这是谈李鸿章,你非要扯翁同龢,这不是驴唇不对马嘴么。

有人又说了,说你看看梁启超是怎么评价李鸿章的看看历史上的名人如何评价李鸿章的: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你别断章取义啊,你说梁启超,你倒是把后面的也说完啊。梁启超这句话后面还有:惜其不学无术。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要挟小智小术,欲与地球著名之大政治家相角,让其大者,而争其小者,非不尽瘁,庸有济乎?对于甲午战争,梁启超还细数李鸿章的12大过错,太长就不提了。断章取义没意义的。

毛泽东评价李鸿章,说水浅而舟大(李鸿章是水撑不起国家这个舟,能力不行败事有余)!我们共产党不是李鸿章。什么共同舰队。就是要控制我们么。没有什么条件好讲,半点也不能让。——叶子龙回忆录。邓小平:1997年不收复香港,我就是李鸿章。还有人说,你看历史人物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那我想反问一句,哪朝哪代,不战而逃,签条约卖国,打胜仗卖国,贪污腐败是对的?是值得夸奖,歌颂的?一个贪得无厌的地主,一个出卖国家的罪人,一个中饱私囊的官僚,一个毫无骨气的懦夫。我就奇怪了,哪来那么多人给他翻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