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决胜年(脱贫攻坚奔小康)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决胜年(脱贫攻坚奔小康)(1)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决胜年(脱贫攻坚奔小康)(2)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决胜年(脱贫攻坚奔小康)(3)

脱贫攻坚奔小康

——“你好小康”系列报道之六

  本报记者 纪雨童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决胜年(脱贫攻坚奔小康)(4)

农村住房条件得到彻底改善 本报记者 杜杰 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扛稳扛牢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尽锐出战、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全面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举全市之力,同心同德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扶贫结硕果

  三门峡市地处豫西丘陵山区,“五山四岭一分川”是其真实写照。这里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截至2020年年底,我市已有建档立卡户66036户224035人(全部脱贫),涉及6个县(市、区)、65个乡镇(涉农街道),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村346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32个,约占全省总数的1/5)。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18658户65257人,占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人数的1/4以上。

  8年来,我市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解决,实现了“动态清零”;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4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年底的14.8%降至2020年年底的0%。国家级贫困县卢氏县顺利脱贫摘帽,特色优势产业稳步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发展能力和活力明显提升,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集中精准力量投向主战场。我市各行各业数以万计的党员干部脚沾泥土、心怀人民,踏上扶贫之路,2523名驻村干部、4.5万余名帮扶责任人和长年心系田间地头的乡村干部一起,手拉手、肩并肩,走遍深沟远山、走进千家万户,牢记初心使命,兑现铮铮誓言。

  8年精准扶贫,夺取全面胜利,成果丰硕。

  我市有4名个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表彰,36名个人和26个集体荣获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表彰……他们尽锐出战、迎难而上,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在脱贫攻坚战中淬炼出的优良作风,汇聚起推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交出了一份足以载入史册的合格答卷。

  我市涌现出燃尽生命之火的卢氏县中医院党支部原书记曹禄生、身患癌症仍心系村民脱贫致富的渑池县段村乡四龙庙村党支部书记张东堂、驻村10年情系乡亲终不悔的卢氏县朱阳关镇河南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张冠军……他们是时代英雄。

  脱贫攻坚奔小康  

  单腿“蹚”出致富路的卢氏县瓦窑沟乡观沟村村民杨书春、成功后不忘帮助乡亲共同致富的卢氏县“80后”青年卫飞舟、年近七旬带领村民发展花椒产业的湖滨区高庙乡小安村“花椒大王”李小蛋……他们脱穷帽,走在向着美好新生活的小康路上。

  攻坚克难打硬仗

  脱贫攻坚就是脱离贫困,从而攻克难关,实现共同富裕。

  卢氏的食用菌、灵宝的苹果、陕州的畜牧、渑池的“双椒一药”、湖滨区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的城郊农业等亮点纷呈,电商、光伏、旅游扶贫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6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产业 金融”为攻坚之本,发挥资源优势,带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扶贫产业逐步呈现出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特点。全市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3.21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517个;认定带贫企业(合作社)423家,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超过18万人;建成光伏扶贫电站274个,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增加收益11097.48万元,为群众脱贫致富厚植了沃土。

  日益成熟的扶贫产业体系,让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61067户建档立卡脱贫户从事特色产业,占建档立卡脱贫户总数的92.47%;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982.1元增加到16740元,年均增长7.9%。

  探索形成在全国影响广泛的金融扶贫“卢氏模式”。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30亿元,户贷率37.69%,位于全省前列;精准扶贫企业贷累计投放135笔70845万元,带动贫困户12098户,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提供坚实支撑。

  开展消费帮扶,围绕“创新一个模式、聚焦三专建设、开展六项活动、拓宽九个渠道”的“1369”工作重点,探索创新分享经济新模式,组建农产品销售企业大联盟,在全省率先建设消费扶贫专馆,尤其是开发“移动菜篮子”电商平台,辐射市区2万余户居民,直接带动2000余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实现稳定就业,也是斩断穷根的有力武器。我市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确保贫困群众能就业、稳就业、就好业。全市贫困劳动力就业率连续3年达到100%。发放创业贷款和补贴,积极落实贫困劳动力“七个优先”政策和就业创业12条措施,确保贫困劳动力返乡创业,积极融入家乡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生活品质步步高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脱贫攻坚不仅要解决贫困群众温饱问题,最终还要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活品质。

  “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攻坚的工作目标,加快推进贫困乡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

  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80.14万人次、累计发放资助金4.46亿元;建章立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现“零辍学”。“全面改薄”累计投入15.10亿余元新建、改扩建薄弱学校594所;发放特岗教师工资1.03亿元、农村教师“一补两贴”5614.42万元;乡镇及以上中小学多媒体教室全覆盖,宽带网络接入率99.7%,位居全省第三。

  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和大病兜底——医疗五重防线全覆盖,累计实施“先诊疗、后付费”12.29万人次、“一站式”就医结算24.33万人次;全市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合格乡村医生配备和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率100%;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和县域内就诊率达94%以上。2018年,在全省首创未脱贫人口大病兜底保险,累计4.3万人次享受优惠政策报销5542.97万元。

  全市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投资40238.82万元,建成农村集中饮水工程1280处,605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343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得到巩固提升,57.2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3.78万人)饮水安全有保障。

  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贫困边缘人口社会救助、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等措施行之有效,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63030万元,其中贫困群众26206万元;累计发放特困金16957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195万元。

  以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残疾人证办理和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抓手,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办理残疾人证15535本,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9282户,救助0—6岁贫困残疾儿童321名,辅具适配贫困残疾人7022人;累计发放重度残疾人补贴2106万元、临时救助金561万元。

  易地扶贫搬迁得民心,累计投资39.02亿元,建成15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提前两年完成建设任务,是全省第一个整建制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的地级市,并抓实搬迁后续帮扶“5个1”专项行动、“5个新”提质工程等,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生活好”,96268人次受益。

  行政村通硬化路率、通动力电率、通班车率、通网络率、通电话率均达到100%……基础设施面貌一新,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提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门峡正朝着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目标继续奋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再写波澜壮阔新篇章。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