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托付马岱斩魏延(诸葛亮临死前安排马岱杀死魏延)
《三国演义》里面有一首诗:
诸葛先机识魏延,
已知日后反西川。
锦囊遗计人难料,
却见成功在马前。
这首诗讲的是诸葛亮发现魏延脑后生反骨,临死前,将杨仪唤至榻前,授与一锦囊,密嘱曰:“我死,魏延必反;待其反时,汝与临阵,方开此囊。那时自有斩魏延之人也。”最终魏延果然死于马岱之手。
魏延真的该死吗?
诸葛亮临死留下一道遗命,要求蜀兵在自己死后退兵,魏延负责断后,杨仪负责代理丞相一职。而魏延此人自视甚高,认为不应该因诸葛亮一人之死就中断伐魏大业,希望由自己带兵继续伐魏。杨仪、费祎、姜维等人商量后,在不告知魏延的情况下悄悄退兵,魏延发现后大怒,烧了栈道,想断绝杨仪退兵之路,杨仪遂上报皇帝说魏延造反,最终导致魏延被杀。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魏延背叛了蜀国。
诸葛亮要求自己死后退兵,魏延想继续北伐,烧栈道只是不想让杨仪退兵,并不是想反叛。而杨仪在诸葛亮死后的一系列所做所为,其实就是想逼魏延造反。魏延是个武将,玩这些花花肠子根本不是杨仪、费祎这些人的对手,最终还是输在了他们手上。
《三国志》中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按此说法,魏延烧本栈道是想杀杨仪,但仍不算反叛。
杨仪本来和魏延就有仇,元代郝经认为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说明杀魏延是杨仪自作主张,但诸葛亮临终明知杨仪和魏延不合,仍如此安排,很难说诸葛亮没有杀魏延的心,不然何必说魏延有反骨?
《魏略》记载更说明魏延冤枉,书中记载:受诸葛亮托付兵权的是魏延,杨仪因怕魏延趁机相害,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并发兵攻之。
魏延之死对蜀国造成了重大损失。
诸葛亮杀魏延纯属自毁长城,蜀国后期,五虎上将全部去世,魏延的能力已经是蜀国天花板级别的。魏延死后,蜀国的战斗力大减,到了后期连个像样的将领到拿不出来了。如果魏延还活着,何至于最后“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诸葛亮杀魏延,根本原因还是两人军事观点不同,诸葛亮以谋见长,想以攻为守,对魏稳扎稳打。而魏延以武见长,想毕其功于一役,直接拿下魏国。诸葛亮觉得魏延冒进,魏延认为诸葛亮保守,两人互相看对方不顺眼,但诸葛亮深得刘禅信任,在国内威望极高,魏延不是对手,只能服从命令听指挥。诸葛亮担心自己死后,自己的军事路线被魏延改变,所以提前杀了魏延,这样的罪名只能说是“莫须有”。
而且就在诸葛亮死后,魏延也并没有反,他不过是认为杨仪能力不足,部队应该交给自己来指挥。如果魏延真想反,他完全可以投奔魏、吴,相信这两个国家对魏延的到来会非常欢迎。
魏延是死于诸葛亮的疑心病和小肚鸡肠。
我不否认诸葛亮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名列武庙十哲就是对他能力的证明。但诸葛亮到了后期,明显变得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反对意见,在用人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失误,用马谡守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诸葛亮后期对李严、魏延这种有想法的将领,以打压为主,而对姜维这种在他看来听话的将领,他则大力扶持。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蜀国将领的创造力越来越差,只会守成,不思进取。姜维虽然一直在努力恢复大汉江山,但实际上走的仍是诸葛亮那一套以攻为守的路线,但由于蜀国国力的下降,已无力维持姜维北伐,最后的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新人养成计划l##历史冷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