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绝妙的对联及寓意(世上最离奇有趣的对联)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汉语言为本的大宗国粹。后蜀国主孟昶于公元964年除夕在桃符板上所刻“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即对联的源头。
此后,无数文人雅士都迷上了这种既能动脑,又能轻松炫技的游戏↓↓↓
明成祖朱棣有次对文臣解缙说:“我有一上联‘色难’,但就是想不出下联。”
解缙应声答道“容易。”
朱棣说:“你既然说容易,那你就对出下联吧。”解缙说:“我不是给你对出来了吗?”
朱棣愣了半天,恍然大悟。
“色难”一语,出自《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要经常保持和颜悦色,是件很难的事。
解缙所对“容易”,见于西汉《非有先生论》:“於戏!可乎哉?可乎哉?谈何容易!今则不然,反以为诽谤君之行,无人臣之礼,果纷然伤于身,蒙不幸之名,戮及先人,为天下笑,故曰谈何容易!”
意思是在君王面前指陈得失,不可轻易从事。
解缙巧借“容”为容貌之意,与“色(脸色)”恰成小类对,“易”与“难”则是一对反义词,可谓对仗极为工巧,堪称千古奇对!
朱棣与解缙的这一对,既不是正对,也不是反对,更不是串对,而是“无情对”: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绝不相干,相差越远越好,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乐趣。
让我们再看一例。
一日,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其间,以对对联来佐兴。有宾客出上联“树已千寻难纵斧”(也有版本作:树已半枯休纵斧),张之洞对曰“果然一点不相干”。
细看这对联,“果”对“树”,两者都是物;
“一点”对“千寻”,都是量词;
“干”在古代有盾牌、兵器之义,对“斧”,两者都是器物;
还有“然”对“已”, “不”对“难”、 “相”对“纵”。
虽然上下联意思迥异,毫不相干,但却字字相对。
张之洞
那天还不只这一个无情对。当时有人出对“欲解牢愁惟纵酒”,张之洞对“兴观羣怨不如诗”。
这个对联,也是无情对。
“解”与“观”皆为卦名,
“愁”与“怨”皆从心部,
最妙者在“牢”与“羣”(同群),
“牢”字之下半为“牛”,
而“羣”字之下半为“羊”。
如此工整,却毫无瓜葛。
二者越是不相干,审美幽默越强。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上联写景,庭前百花正在盛开;下联却是个人物的称呼,意义无法相对,但细读之,却能发现下联三用借对(“阁下”既指一种尊称,又指楼阁之下;“李”既指姓氏,又指李树;“先生”既指尊称,又指最先长出)巧与上联字字工对:
“庭”与“阁”小类工对;
“前”与“下”方位名词对;
“花”与“李”植物名词对;
“始”与“先”副词作状语对;
“放”和“生”动词对。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上联出自《资治通鉴》:“或谓狄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指唐代名臣狄仁杰门生之多;
下联是欧洲三个国家名,上下联虽南辕北辙,但却字字对仗工稳:
“公”对“法”,
“国”对“门”,
“荷”对“桃”,
“兰”对“李”,
“比”对“争”,
“利”对“荣”,
“时”对“日”。
树已半残休纵斧
萧何三策定安刘
上联为一古诗句,是说要爱护树木,不要乱伐残树。下联却以萧何献策定汉业的历史故事相对,相差十万八千里,却在字性上结成缘份,有天造地设之妙。
上联尾字“斧”是工具,下联尾字“刘”指兵器,在本句中则指汉高祖刘邦;
“树”对“萧”,萧,植物名即艾蒿,乃植物相对;
“已”对“何”,为虚词相对;
“半残”对“三策”为数量词相对;
“休纵”对“定安”都为虚词相对。
联中惟“残”与“策”乍看不似工对,但二字在这里均可视为动词,“残”为伤害之意,“策”有拄、扶之意,仍然对仗工整。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解放前,上海一家报纸悬高奖出下联征对:五月黄梅天;联坛妙手各逞文思,纷纷应征。结果出人意料,金榜获选的上联却是:三星白兰地。
原来这是酒厂老板在报纸上别出心裁地做广告。
”五月”对”三星”,
”黄梅天”对”白兰地”,
字字工整,可意思却风马牛不相及。
征联活动使”三星白兰地”酒名声大振,也使”无情对”广为人所知。
另外一种说法为:民国初年,重庆一酒家悬一瓶法国三星白兰地酒于门,征求对联,应对者虽多,但老板总不满意。其时郭沫若年纪尚轻,闻讯赶去,想到四川有一道名菜,正可与酒相对成联,乃对下联。此联从此出处来讲,并不是无情对。其所以成为无情对,乃是一般只知”黄梅天”指气候而不知其是菜名的结果。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清代才子蒲松龄为石姓者所嫉,某日石出句难之,蒲以下联对之,石无言以对。
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洞
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
郁达夫某年游杭州西湖,至茶亭进餐,面对近水遥山,得上联,一时未得下句,适逢主人前来报帐,其食单帐目恰成下联。
乔国老
石家庄
上联以”庄”对”老”,乃借庄子与老子相对。
推拿
拖把
“推”与“拖”,“拿”与“把”均动词相对。
回信
汉书
“回”对“汉”民族名相对,“信”对“书”,上联为常用词,下联为古籍。
唐三彩
清一色
上联为古工艺,下联为麻将番目。“唐”对“清”朝代名相对。
品赏这类对联,最能使人领略汉字的无穷妙趣。不过以民国为界,百年之前的无情对作品也就二三十副,它们代表着那个时代就已初成气候的一个联种,穿越100年的时光隧道,抵达了现代,带给了我们关于无情对的初步印象与认识。
在人们物质文化精神生活日益丰盈的今天,无情对理应成为我们神会先人,会心一笑的一个小小窗口。
如果你对无情对感兴趣,不妨也和我们来对一对,上联是“马未都”,请各位才子才女给个下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