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天断食后复食食谱(闲说大食和)

21 天断食后复食食谱(闲说大食和)(1)

历史上,因为丝绸之路,古代中国与阿拉伯的交往十分密切,并极大地促进了彼此文明发展。那么,您知道古代中国对于阿拉伯的称呼是什么吗?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大食”是中国唐、宋时期对阿拉伯帝国的专称。大食即阿拉伯,原为波斯属国。此名并非本民族的自称,而是波斯人对阿拉伯人的特有称谓。这一波斯音译名在唐朝得到广泛使用,说明唐代以前,我国对波斯这个称霸西亚多年的大国非常熟悉,而对新兴的阿拉伯国家则了解不多。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这使得原来分散以家族为基础的阿拉伯部落,在宗教的纽带下,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与中国的唐代大致建立于同一时期。当时的文献将阿拉伯人称为“多食”“多氏”“大寔”。据《新唐书·大食》记载:“大食,本波斯地。男子鼻高,黑而髯。女子白晳,出辄障面。日五拜天神。”大食帝国与中国唐代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从7世纪后半期起,两国交往日益频繁。公元9世纪,阿拉伯帝国进入全盛时期,横跨亚洲、欧洲和非洲,有着独特而辉煌的文化。唐末宋初,大量阿拉伯商旅行人聚居于广州、泉州、洪州(今江西南昌市)、扬州等地,达数万人,均以大食之名见称于古籍。大食商人都是伊斯兰教徒,随着他们的经商活动,伊斯兰教也从大食传到了唐朝。泉州至今尚存北宋时代建立的中国最早伊斯兰清真寺,以及宋元以来大食人的墓葬群。10世纪中叶以后的宋代文献中,多专称阿拉伯为大食。据《宋史·大食》记载:“唐永徽以后,大食屡来朝贡。”唐宋时期按阿拉伯人的服装颜色将其分为“白衣大食”(建都于西班牙科尔多瓦的倭马亚王朝,俗称西大食)、“黑衣大食”(建都于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俗称东大食)、“绿衣大食”(建都于开罗的法蒂玛王朝,俗称南大食)三种。

元代以后中国古籍更多使用“天方(房)”一词指称阿拉伯国家。这是因为元代世祖年间的典籍《西使记》首次提及“天房”(今沙特麦加城)。清代刘智《天方典礼》中有释曰:“天阙即朝堂,又曰天房,盖造物设之以作万方朝向者也。”天房其实就是坐落在沙特阿拉伯麦加城内禁寺中央的方形石殿,是阿拉伯古代遗传下来的重要历史圣地。因为阿拉伯人喜欢在夜间讲故事、听故事,所以中国人习惯上又将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译为《天方夜谭》。仅凭这个名字,就足以把大家带到神秘的异域世界。这些民间传说反映了东方文化的瑰丽色彩,它们把丰富的想像和当时阿拉伯的现实结合起来,读故事便可了解那个时期阿拉伯人的生活风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