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女巫控制入侵童话王国(魔法坏女巫改编童话)

《绿野仙踪》的结局里,多萝西请伟大的奥兹帮她回家,奥兹只提出了一个要求:杀死西方坏女巫。

《魔法坏女巫》的故事发生在多萝西到来之前的奥兹国,讲述“西方坏女巫”的“少女时代”。艾芙芭还是长着一身绿皮肤,但她聪慧、坚定,怀有同情心。在克拉厄学院遭受歧视和排挤的她反抗极权,跟随迪拉蒙德博士,义无反顾地站在受迫害的动物一边。她从不为自己所受的误会辩解,屡次遭遇不幸,但都会站起来重新面对奥兹国这个险恶的世界。

被女巫控制入侵童话王国(魔法坏女巫改编童话)(1)

《魔法坏女巫》

“不是复刻,而是更新”

两种对立形象却出自同一个角色,《魔法坏女巫》取材自《绿野仙踪》,却对源文本及其世界观做了大刀阔斧的改编。诚然,就《魔法坏女巫》在口碑和票房(同名舞台剧)上的收获来看,作者马奎尔的构想和功力也收服了不少“原著党”。但其改编之所以引起关注,还是因为他用现代的观念重新诠释了历时已久的文学经典,对其进行了批判性的致敬。马奎尔从全新视角挑战为人熟知的故事,在传承下出现反转甚至推翻。这种内容上的反转,实质是精神上的还原。

当作者创作作品的初衷是为了探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表达自身的态度、立场或引发大众的思考时,这种表达需要一个落脚点和切入口,大众对文本的熟悉程度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因此,经典文学的改编是一种被选择,与其说改编是目的,不如说是一种手段。

被女巫控制入侵童话王国(魔法坏女巫改编童话)(2)

《魔法坏女巫》音乐剧海报

为何从童话故事出发

马奎尔选择童话,因为他相信“或许只有童话故事才是成年读者群人尽皆知的文本”,世界各地的成年世界文化有着不同差异,“唯一通用的语言来自童年”。

风靡一时的《冰雪奇缘》也是对经典童话《白雪皇后》的改编,是对原来故事的沿袭和放大,虽然改编方向与反转的《魔法坏女巫》不同。

在《白雪皇后》中,白雪皇后将一片碎玻璃掉进小男孩加伊的心,加伊变得和她一样冷酷无情,忘记了和小女孩格尔达有过的快乐时光,成了白雪皇后忠心耿耿的追随者;格尔达不仅原谅了他,还历经路途的艰辛和加伊对她的误会、拒绝,找到了白雪皇后,最终融化了加伊心中的碎玻璃。在众多需要拯救和暗藏心机的童话女主角里,格尔达是屈指可数的表现出难能可贵勇气的一位。

《冰雪奇缘》为将世界拒之门外的艾尔萨编织了情有可原的理由,也打乱了各个角色的设置,最终将艾尔萨从冰雪世界里解救出来的,不是王子,而是妹妹安娜。

借奇幻世界探讨成人世界里的寓言和隐喻

传统童话的受众决定了故事摆出黑白分明的道理,建造乌托邦以完成对现实的逃避。即便如此,后人也陆续从中找出了不同程度的隐喻:指针一到12点,就必须逃走但留下水晶鞋的心机;狼外婆对小女孩说“再靠近一点,让我看清楚你”的暧昧……就《绿野仙踪》而言,曼昆在《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中将它理解为对19世纪末美国货币政策的一种映射。马奎尔则沿用其奇幻的角色和背景,还原成人世界中的灰色地带,讨论“恶”的本质。

艾芙芭一出生,“皮肤上的那抹绿就不容置疑”,“像苔藓那么绿”,她的“一口牙像鲨鱼”,弗瑞克斯甚至为她举行了驱魔仪式;而格林达恰恰相反,她有“鹅黛色的睫毛,玻璃般柔亮的脸颊,危险而醉人”。她们是学生时代的室友,这一巧妙的安排加强了两人之间的对比和反差。

被女巫控制入侵童话王国(魔法坏女巫改编童话)(3)

马奎尔

依照典型的传统定义,“善”与“恶”已经在人物设定中体现出来。马奎尔打破了善恶界限,借成年后的巴克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格林达有她的珠光宝气,你有你的外国人模样和身家背景,但根本上都是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不是吗?自称歹毒的人,通常并不比我们一般人坏,自称善良、自诩高明的人,才该防着。”

少女时代的艾芙芭曾天真地以为,只要有伟大的奥兹在,什么可怕的事也不会发生。自己的魔法天赋,也终会为奥兹国添砖加瓦。直到动物“禁令”愈演愈烈,很多动物都不再会开口说话,奥兹国的谎言败落,奥兹在艾芙芭面前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艾芙芭的理想才完全破灭。她选择不与奥兹合作,也就选择了承受关于自己的各种流言四起。

无论艾芙芭的自省“她的每一个目标都一败涂地”,还是娜丝托亚公主的忠告——“你的命运不受谁的掌控。就算命运坏到不能再坏,也总是有选择的”对她的影响,马奎尔都细腻地展现了异类的价值和边缘人的悲剧。

从逃避到暴露

马奎尔笔下的西方坏女巫有着和诺兰版的黑暗骑士蝙蝠侠同样的苦衷,他们的“恶”并非本意,而是对民意的顺从和自我的牺牲,也是长久的理想被粉碎的结果。蝙蝠侠注视着检察官哈维·登特的尸体,对警官吉姆·戈登说,无需告诉哥谭市民真相,他们需要一个英雄。

改编令“小说中有了一面镜子”。镜子的安置揭穿了谎言,暴露我们自己在故事中各自的位置;观者同时也失去了单一的局外人的身份,改编所加强的投射力量,和屏蔽掉的表象世界,留给观者自省和深思的空间。改编暴露了种种映射,加重形态意识的张力,即便保留了幽默,幽默中也多了辛辣。更大范围地引起共鸣,这也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失去假象庇护的读者或观众不再有处可逃,被迫面对清醒的现实。这是成年世界的残酷,也是成年世界的必要;这是经典文学改编的动机,也是经典文学改编的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