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美梦伴你(美梦常伴好入眠)

晚安美梦伴你(美梦常伴好入眠)(1)

李先生一脸忧愁地进入诊室,说自己每天都睡不好觉,很担心长期这样下去身体会垮掉。

“您是睡不着还是睡着了容易在半夜醒过来?”

“都不是。我很容易睡着,可是一睡着就做梦,一个接一个地做,几乎整晚都没休息,所以感觉很疲劳。”

“原来如此!您需要治疗的不是睡不好觉的问题,而是错误观念!一旦观念改变了,疲劳现象会自动消除。”

两周之后,李先生如期来复诊,看起来红光满面,堆满微笑,往日的阴霾一扫而空。他依然是每天一睡着就做梦,但醒来后自觉精神焕发。

没有任何药物,也没有停止做梦,前后判若两人。奥秘何在?

一、睡眠的两种状态

每个人都有做梦的体验。然而,做梦究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没睡好吗?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睡眠就是在休息,既然休息,身心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停止,而做梦时我们的意识仍在活动,意味着我们没有休息,于是便得出“做梦 = 没睡觉”的结论。

事实真相与这个简单的推论恰恰相反!

现代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很多日常生活问题,咱中华古圣先贤早已了如指掌,为了使后代子孙们容易了解和记忆,古圣先贤们费尽心机将这些常识融入文字里,组成口语词汇用于相互传颂,让人们耳濡目染,天天薰习,以便记住这些生活常识,永葆身体健康。

可惜,西学东渐之后,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从上幼儿园开始,中国人就几乎天天在学英语,很多人即使一辈子也没机会与老外打交道,也在忙不迭地背英语,认为口里吐出“Apple”比说“苹果”更有学问、说“Bye Bye”比说“再见”更时髦,却不知道中文才是世界上最优美而智慧的文字,多读中文有利于开启智慧的宝藏,通过“咬文爵字”就可以触发灵感、积累正确的生活常识,这是唯有中文才具备的魅力,因为中医之道早已融入了我们喜闻乐见的中文词汇之中。

让我们来亲近一下“睡眠”这个熟悉的中文词汇里所蕴含的生活常识。

睡眠由“睡”和“眠”两个字组成,代表睡眠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睡”字由“目”和“垂”组成,目垂下来就是眼睛闭起来,这是随时都可以完成的动作,眼睛闭起来只是一种表象,此时仍然可以感知到周围的响动,也可以思考问题,呼之可应。因此,“睡”是很浅的,可称为“浅睡”。

晚安美梦伴你(美梦常伴好入眠)(2)

小 篆

“眠”字古代与“瞑”字相通,(上图为“瞑”的小篆体)这个字左边是“目”,说明与目有关;右边这一半象什么?很象一个人躺在棺材里!

这使我们联想起一个很熟悉的成语“死不瞑目”!可见,“瞑”(通“眠”)的意思就是睡得象躺在棺材里的死人一样,呼之不应,这可不是随时都可以完成的动作。因此,“眠”是很深的,可称为“深眠”。

晚安美梦伴你(美梦常伴好入眠)(3)

这是从文字中读出的“睡”与“眠”的区别。具体来说,“睡”与“眠”两种状态的区别主要有三点(见上图):

第一,“睡”的状态下容易被唤醒,“眠”的状态下不易被唤醒;

第二,“睡”的状态下没有眼球运动,“眠”的状态下眼球在不由自主的转动;

第三,“睡”的状态下无梦,“眠”的状态下一直处在梦中。

眠中必有梦,古人早已了知这一现象,于是便有“眠思梦想”这样的成语,有时用“睡梦”这个词来代替“睡眠”。

读到这里,您的眼睛是不是开始瞪大了?……睡时无梦,眠时有梦,那我们需要的究竟是 “睡”还是“眠”呢?

当然要“眠”!

回忆一下我们脑子里储备的中文词汇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冬眠,休眠,长眠,失眠,催眠,安眠药,抵足而眠,春眠不觉晓……

试试将这些词汇中的“眠”字换成“睡”字,是不是感到很别扭?

可见,在咱中国人心目中一直很清楚“睡”和“眠”的区别,“眠”远比“睡”重要得多!睡眠的五大功能都是在“眠”的状态下完成的。

二、睡与眠的交替

既然眠中必有梦相伴,有梦的“眠”比无梦的“睡”更重要,为何睡醒后有时觉得做了梦、有时觉得没做梦呢?为何有时在做梦之后会感觉到没休息好呢?

原来,“睡”是“眠”的准备期,“眠”才是睡眠的核心,而“眠”有周期性。在一夜的睡眠中,“睡”与“眠”两种状态是交替进行的,即由“睡”而渐入“眠”、再由“眠”而渐入“睡”为一个睡眠周期。

正常情况下,一个睡眠周期大约1个时辰(2小时),一个夜晚的睡眠大约须经历3-4个睡眠周期。由于“睡”时无梦,“眠”时有梦,如果是在“睡”的状态下醒来,便会觉得没做梦;如果在“眠”的状态下醒来,梦境便历历在目。

晚安美梦伴你(美梦常伴好入眠)(4)

睡眠的质量取决于“眠”的时间长短:在睡与眠的交替中,“睡”的时间越短、“眠”的时间越长,则睡眠质量越好;如果“睡”的时间很长、“眠”的时间很短,则说明睡眠质量很差。

这就意味着,如果您整晚都是在梦中度过的,说明睡得很好!为了让后人记住这个生活常识,古人便发明了“梦寐以求”、“早入梦乡”、“美梦成真”这些吉祥的成语。

观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感觉。如果不了解睡眠的真相,以为做梦就是没睡觉,便会产生压力,产生烦恼,而压力与烦恼是最耗能的,这就是在梦境连连的早晨感到疲劳的真正原因。

一旦了解梦境连连说明睡眠质量很好这个事实,便会心生欢喜,疲劳不再。这就是本文开头的李先生前后判若两人的秘诀。

三、梦的解析:魂牵梦萦

人有身和心两个部分。很多人以为“心”是由“身”来决定的,其实自古以来中国人从来不这样认为。自从19世纪西医传入中国之际,有人找出了“心”这个中文字来翻译西方人说的“Heart”这个人体器官之后,我们便越来越不能理解几千年来中国人说的“心”究竟是什么意思了。

一说到“心”,我们脑子里所浮现出来的就是胸腔内不停地跳动的那个肉团脏器“Heart”。其实,中文的“心”字没有“肉”字旁(月),因此完全不是指某个肉体器官,而是肉眼看不见的一个无形的信息系统。

晚安美梦伴你(美梦常伴好入眠)(5)

Heart ≠ 心

身与心有时是合一的,有时又是分离的。

我们在觉醒的状态下,“心”这个信息系统被称为“神”,故有时合起来称为“心神”。眼睛一睁开,“神”便显露,于是又有了“眼神”这个词。“神”让我们产生了可以自我控制的意识行为,于是我们想让身体这个躯壳干嘛就干嘛。在“神”的指挥下,身与心多数时候是合一的,只有少数时候是分离的,例如“身在曹营心在汉”。

我们在睡眠的状态下,“心”这个信息系统依然在发挥作用,只是用了另外一个名词来称呼它——“魂”,“魂”是不受自我意识控制的,故无法驱动身体,虽然有意识活动,身体却躺在那里巍然不动,因此,在“魂”的指挥下,身与心基本上是分离的。

晚安美梦伴你(美梦常伴好入眠)(6)

甲 骨 文

“梦”字的甲骨文写法见上图,右边的字符表示一张床,左边的字符由上下两个部分构成:下面是人,代表人的身体;上面的符号是眼睛上方多加了三条竖线,眼睛代表心神的特殊状态——魂,三条竖线代表魂飞离了人的身体。

整个字的寓意是人的身体躺在床上,魂却飞离了身体独自活动,这便是“梦”的实质。这个“梦”字的构成也证明了中国古人早已发现梦是“眠”中必有的现象。由于梦是由“魂”的活动产生的,于是便有了“魂牵梦萦”(或“魂牵梦绕”)这个成语。

“神”与“魂”是同一个信息系统——“心”的两种显现方式,故有其共同之处:没有人在梦中觉得自己处在虚幻的境界中,都以为是在现实生活中,梦境中的心理体验都是非常真切的感受,只有醒来后才知道是一场梦。这个事实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代,庄子就进行过解释(见《庄子·齐物论》)。

可见,我们神秘莫测的“心”其实从来都没有真正停止过“工作”,需要休息的只是“身”而已(这里的“休息”指停止工作)。

晚安美梦伴你(美梦常伴好入眠)(7)

古人将梦分为六种: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

其实从医学上来说,分三类就足够:一是正梦,二是噩梦,三是美梦。 思梦与寤梦可归入正梦,惧梦可归入噩梦。

正梦就是不好也不坏的常规梦,多数人每天的梦境都是如此。

噩梦就是让人心生恐惧的梦。俗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如果经常处在压力之下,则会噩梦不断,恐惧的噩梦会使人心惊胆战,容易被惊醒,干扰睡眠。因此如果噩梦不断是会影响睡眠质量的,需要自行检讨,消除压力。

晚安美梦伴你(美梦常伴好入眠)(8)

美梦就是让人心生欢喜的梦。广泛流传的美梦有“黄粱一梦”、“南柯一梦”等,孔子常欲在梦中见周公,从此以后“见周公”便成为做梦的含蓄而文雅的说法。美梦相伴,则五脏调和,气血流通顺畅,醒来便会精神百倍。可见,中国人是从不讨厌做梦的。

晚安美梦伴你(美梦常伴好入眠)(9)

至于“浮生若梦”、“人生如梦”、“大梦谁先觉”等熟悉的中文语言,则已是离开了医学的、更高一个境界要探讨的“梦语”了。

您还在为每晚做梦而自寻烦恼吗?魂牵梦萦,才好入眠啊!

愿美梦常伴您入眠!


晚安美梦伴你(美梦常伴好入眠)(10)

#健康养生##睡眠##清风计划##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快问中医超能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