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这本书里好的几个故事(西游记里的这一关最难过)

九九八十一难里,那一关最难?

《西游记》是一部修身学道的哲理小说,借助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来讲述修行理论。唐僧原本是如来佛身边的金蝉子,却偏偏不听佛法,轻慢佛祖,怠惰修行。所以才被贬入凡间,要从遥远的南瞻部洲出发,跋涉十万八千里,到西牛贺洲去取真经。寓意着人们求道总是舍近求远,越亲近佛法的人往往不知要修行,得让他历经千辛万苦,才能够拜见真如。

第九十九回,诸神向观音汇报,说“唐僧受过之苦,真不可言。”并奉上了劫难簿子,观音一一清点。其中第四十三难叫“西梁国留婚”,对应女儿国的故事。读者们或许会疑惑,女儿国并无妖怪要伤害师徒四众的性命。而且国王对唐僧十分痴情,以倾城之貌和举国之富相托,对于一般人来说,这分明是大福气、大幸运,怎么也算入八十一难里呢?

要理解这点,就得明白《西游记》是修道之书,凡有阻于西天拜佛见真如的事,都可算为劫难。修道者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见真如。修行路上总会遇到各种考验,有心魔误导、外道迫害、四圣试探以及自我意志不坚等等,通不过考验,可能就会半途而废。

“西梁国留婚”是最大的一个考验之一,倾城之貌和托国之富的诱惑,不是常人所能拒绝的,只要触动凡心,就会半途而废,再也无法上西天,不得见如,实为大劫难。

西游记这本书里好的几个故事(西游记里的这一关最难过)(1)

倾城之貌与托国之富的诱惑,实为一大劫难

“西梁国留婚”难在何处?

佛法对情爱讳莫如深,认为它是通往修行之路上的一大障碍。早在《四十二章经》里就说:“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写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书生与一名女子相爱,女子病重将死,凄恋万状,气息已绝而仍抓着书生的手腕。书生悲痛万分,日夜思念不已。之后在梦寐里常常看见女子的魂魄,久而久之,连白天都能看见。问她不回答,叫她不回应,靠近她就会消失。书生因此抑郁不乐,日夜悲泣,惨然厌世,惘惘而生心疾。他的父亲认为是鬼魅作怪的缘故,于是把书生安置在寺庙里,希望女鬼不敢入佛地,可是书生住进寺庙后仍然看到魂魄。

有一名老僧知道后,说:“种种魔障,皆起于心也。果此女耶?是心所招也,但空尔心,放得下,则一切俱灭矣。”认为所谓的女鬼只是情欲所产生的心魔在作怪,劝书生放宽心。可是书生仍欲摆不能,迷恋愈深,心疾转剧。

又有一名老僧来劝解,对书生说:“邪念纠结,如草生根。你应当试想,女子死后,她的身体渐至僵冷,渐至朽败,渐至腐溃,渐至尸虫蠕动,容貌衰退,形体消散,这样恐怖之念生起而依恋之念就会退却;你再细想,这名女子如果没死,那么活着一天比一天衰老,无复媚态,那么你的厌弃之念生而迷恋之念就会衰退;你又试想,假如女子先你而死,你才想念她,假如是你先死,怎么知道她也会想念你呢?你生前她与你所发海誓山盟,怎么知道在你死后不与他人再发一次呢?如此则愤恨之念生而爱恋之念退。所以说诸念起伏生灭于心中,则心里就没有空隙了。情欲如果占满内心,那么魔障就会生成,最好的办法是要转移它,使它消退。”书生按老和尚的教导去做,数日或见女子亡魂数日或不见,又数日竟不再见,心疾由此痊愈。

西游记这本书里好的几个故事(西游记里的这一关最难过)(2)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这个故事说明,过于沉淀于情欲,也会使心魔生成。女儿国虽然没有妖怪,但情欲的诱惑其实与妖怪不相上下。唐僧自从进入西梁国,可谓如履薄冰,一旦受到诱惑,就无法脱身,取经也会半途而废。女王既不是妖也不是仙,而是人,是人就难以摆脱,容易受其温情诱惑而坠入烟花网里。所谓“处逆境易,处顺境难”,“西梁国留婚”难就难在这里。《四十二章经》告诫修行者说:“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在这一关里,唐僧只要有一年非分之想,就会导致取不得真经,坠入梵网里。

《西游记》第五十四回就是要告诉我们情欲对修行的迷惑有大多,同时教导我们怎么摆脱它的困扰。

女儿国的故事有什么深意在其中?

第五十四回的回目叫:“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法性”就是修行者唐僧,他往西天拜佛求真,路上逢遇女儿国,说明受到情欲的诱惑乃是修行路上不可绕过的难题。“心猿”指孙悟空,悟空为修行者的本心,一心向佛,所以采用不同于之前斩妖除魔的妙计,来帮助唐僧脱离情欲的诱惑,这是这回所要讲述的内容。

早在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就有“女人之国”的情节了,故事十分简略,讲唐僧进入“女人之国”,受到女王的招待。女王劝唐僧留下来做国主,享受男女之乐。但唐僧为了“东土众生”,“再三不肯,遂乃辞行”,女王留不住,只好送他离去。末尾有一句诗说明女王其实是“文殊及普贤”化身来考验唐僧的。

在元杂剧《西游记》里,女儿国的故事出现在《女王逼配》一出,讲进了女儿国后,女王逼迫唐僧成亲,悟空、八戒等人都对女子动了凡心,不去营救,幸赖韦驮尊天相助,保住了唐僧的法身。

前人所流传下来的女儿国故事框架及情节已经定型,与过去粗糙的情节相比,百回小说《西游记》不仅内容丰满,而且还赋予故事深层含义,蕴含着修行的哲理内核

在进西梁女国之前,唐僧就对三徒弟说:“汝等须要仔细,谨慎规矩,切休放荡情怀,絮乱法门教旨。”这说明,唐僧已经入了法门,修行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情欲的诱惑基本动摇不了他了。

进入东关巷街口后,众多女子蜂拥而来——情欲阻扰西进——使白龙马寸步难行。这时,修行者所采用的第一招是显露丑相以吓唬诱惑,所以猪八戒“把头摇上两摇”,吓退了那些妇女,为唐僧开路。因此有诗叫“不是悟能施丑相,烟花围困苦难当。

师徒们来到城门前,又被一女侍官拦下,安置在了“迎阳驿”。说明要经受情欲的诱惑,断非施丑相就能够解决。果然,侍官禀报后,女王就说因一梦而看中了东土男人,想招唐僧为王,以倾城之貌和举国之富相托,这真是西天路上的大阻碍。

西游记这本书里好的几个故事(西游记里的这一关最难过)(3)

不是悟能施丑相,烟花围困苦难当

唐僧是如何度过女儿国劫难的?

唐僧师徒四众,虽然靠八戒、悟空和沙僧的丑相,成功吓退一般女子的诱惑,却遇到了女王这个难题。因为唐僧作为修行者,他长得“相貌堂堂,风姿英俊”,受到女王的青睐。女王打算留下唐僧,打发三徒弟西去,这就说明靠施丑相已经无法克服情欲的难关了,只能靠“心猿定计”来另辟蹊径。

等到太师来向唐僧说明求亲之意后,唐僧痴哑不语,八戒则说:“我师父乃久修得道的罗汉,决不爱你托国之富,也不爱你倾国之容。”悟空则允诺了太师。唐僧却说:“教我在此招婚,你们西天拜佛?我就死也不敢如此!”悟空忙宽解,说是将计就计。接着道破了情欲迷惑的劫难及克服的办法。

悟空认为情欲乃是修行所必经之路,因为女儿国不是妖魔鬼怪,所以不能够硬闯,不然会被迫害,被割肉做成香袋。如果不先允她,就无法脱身,难上西天。因此,办法是先顺从情欲,骗得通关文牒,只待出了城,即可趁机脱身,这叫“假亲脱网”之计。

作者告诉我们,在修行时如果遇到情欲的诱惑,首先要坚定奔往西天的念头;其次,不要撕破脸皮,一味抗拒,而是要善于引导自己。就如书生借助想象来破除对女子亡魂的留恋一样,要借助其他的念头来引导情欲,使自己逐渐的脱离它,最后重新走向西天大道。

唐僧从未对女王动过真情

女王来“迎阳驿”接唐僧,看到唐僧后,她就“淫情汲汲,爱欲恣恣”,面对倾国倾城之貌,唐僧也只是“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

当女王请唐僧上辇同座时,唐僧却“止不住落下泪来”。“那女主喜孜孜欲配夫妻,这长老忧惶惶只思拜佛。”“圣僧假意,牢藏情意养元神。”“一个怕逢女色,只思量即时脱网上雷音。”等描写都说明唐僧西经念头坚定,从未触动凡心。而且,只要凡心一动,经就取不成了。

西游记这本书里好的几个故事(西游记里的这一关最难过)(4)

唐僧不曾对女王动真情

女王看到关文后,问唐僧:“关文上如何没有高徒之名?”唐僧说他们不是唐朝人,女王便说:“我与你添注法名。”把“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三人名讳写上,然后在盖印画押。这里隐喻着,只有过了女儿国,经受情欲之考验,才能使悟空、悟能、悟净三者合一,修行又上一个境界。

师徒四人终于骗的关文,女王送他们出城,这就意味着修道者已经脱离了情欲的险境。唐僧慢下龙车,对女王说:“陛下请回,让贫僧取经去也。”女王却不肯放手,八戒一声喝道:“我们和尚家,和你这粉髑髅做甚夫妻?放我师父走路!”八戒一向好色多情,代表唐僧的情欲,这时却闪出来说这么一句开悟的话,说明在悟空、悟能、悟净合一之后,修道者已经摆脱了情欲的阻扰,走向西天之路。

既然唐僧已经上升到了更高的境界,这一劫难也就告终了,迎接他的将是琵琶精的色欲诱惑,那又是另一番道理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