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喝醉后在什么地方刻过诗(61岁李白登上九华山)
上元三年(762),大唐王朝失去了一颗璀璨的明星,醉狂一生的“诗仙”李白客死于当涂,享年62岁。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躺在病榻上的李白,将自己的手稿交给了当涂县令李阳冰,赋此《临终歌》绝笔诗后长逝。
当涂,这个地处安徽省东部的小县城,先后七次接待了远道而来的李白。它见证了其颠沛流离的一生,也成为其最后的长眠之地,斯人斯城都引发后人无数怀想。
关于其死因,一直以来流传着三种说法:病逝、醉死、溺亡。
具体的真相如何,千年以来从无定论。不过,李白在人生暮年的确走投无路,他抱着无限的遗憾与悲戚客死异乡。
佛教诗词系列第十章
这位一生漂泊的旅人,在逝世前一年,也就是他61岁的时候,第三次抵达九华山参拜地藏,并且写下了一生中唯一的菩萨赞歌《地藏菩萨赞》。
斯人如彗星一般划过长空,世人往往只见其绚烂明艳以为永恒。殊不知,坏空成住乃娑婆万物必经之路,纵如李白这般潇洒落拓的浪子也不例外。其生何欢,其死也悲,世事浮华总是如此。
让我们一同走近李白,体味这位伟大诗人允歌允悲的人生况味。
大唐开元十二年(724),24岁的太白离开家乡江油远游,抵成都、访峨眉、下渝州,拜会了当时炽手可热的大人物李邕。时任渝州刺史的李邕看着眼前心高气傲的年轻人,并未给他什么好脸色,由是,悲愤交加的太白就写下了著名的《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他以大鹏鸟自比,说自己日后定能直上青云,只不过世人平庸无法欣赏罢了。孔夫子都能说出“后生可畏”这样的话,你这个刺史怎么能轻视年少的李白呢?
明明是出门求人寻个好前途,还以这样的口吻写诗,这种事情也只有李白能干得出来。他写完这首诗后越想越受伤,第二天就乘船顺流东下,出渝州三峡入荆门。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一年他25岁,出川以后,就再也没回到故乡了。出三峡、游洞庭、抵襄阳、达当涂,但他并未在此逗留,而是一路去了浔阳、庐山、天门山等地,著名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就是此时问世的。
大鹏一日同风起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此时的诗歌想象瑰丽、气势恢宏,就像他自己踌躇满志一般,充满了热烈奔放的情感。
2年后太白东涉溟海、西观云梦,再次路过了当涂,只不过这个地方还未引起他的注意。27岁的李白怀揣着凌云壮志,在安陆寿山与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成婚,在这里居住了一段时间。
然而,这样的放荡的灵魂如何能久住安陆呢?次年早春,太白便远离了这种平淡富贵的生活,出游江夏并且初遇了孟浩然,两人相差12岁却一见如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当时并不得志,他落第后经宰相张说安排“偶遇”玄宗,却因一句“不才明主弃”触怒圣上。由此,孟夫子从此就断了仕途,离开长安辗转于洛阳、襄阳等地游山玩水,他与李白在黄鹤楼下依依惜别。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两人当时都经历了仕途的失败,而且都曾去过扬州这一烟花之地,李白这首诗就更显得情真意切了。
李白30岁在安陆多次谒见裴长史,但不被其重用。而后又前往长安,拜见了当时的宰相张说并与其子张垣交好,仍毫无结果。一心想要建功立业的他又拜会了多位王公大臣,可终究是蹉跎了岁月,他的梦想渐渐地沦为了泡影。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青年时期的青莲居士,一直向往成为游侠一般人物,在干出一番大事业后飘然而去,在江户与庙堂间留下永恒的传说。但这也只是美好的幻想罢了,现实的残酷给予他无限痛击,无数黑夜里,这个孤傲不羁的人也只能以酒慰藉落寞的灵魂。
31岁时的李白在长安穷困潦倒,流落于坊肆市井之间,与酒徒歌伎等人终日宴饮。但这些人是难入其法眼的,他在初夏时节选择离开,辗转于开封、商丘、嵩山等地,于暮秋隐居洛阳——他想到了归隐山林。
游侠
但这个不安分的浪子,怎么可能甘心在山林之间老死一生呢?走过3年的游历与耕读生活后,李白终究还是回到了长安,他真正意义上的仕途也由此开始。
开元二十二年(734),34岁的李白向唐玄宗献上《明堂赋》,以华美的辞藻盛赞了大唐不凡的气度。
“四门启兮万国来,考休征兮进贤才。俨若皇居而作固,穷千祀兮悠哉!”
赋的确是好赋,可唐玄宗李隆基是何许人也!他听过的马屁简直多如牛毛,李太白想以此入仕的算盘落了空。可对于李白来说,献赋是自己唯一入仕的途径,富商家庭出身的他无法以应举入仕。
于是,35岁的李白在玄宗狩猎时再度献上《大猎赋》,并于此赋末尾宣讲道家玄学之理以迎合圣上。然而此番献赋再度落空,不是他写得不够好,而是玄宗没看上他。李太白有文采的确不假,可做官并非只靠诗文就能胜任的,他始终都没有向上层展示自己的政治才华。
没办法,人到中年的李白也只好退而求其次,将目光转向了长安城的达官贵人。
唐玄宗
他先是结识了卫尉张卿,通过这个人向玉真公主献诗,“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这一句触动了崇道的玉真公主,由是李白开始真正地接近了上层。此外,李白还遇见了自己生命中的贵人贺知章,他将自己藏在袖中的诗集(含《蜀道难》)献给了贺知章,结果得到了这位权贵的赏识。
“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李白不仅诗写得好,而且人也长得很帅,贺知章被他风度翩翩的样子吸引了,称其为“谪仙人”。不过,官场上的事情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讲得清楚的,忍耐、等待是其中的关窍,可李白偏偏属于没什么耐心的人。
38岁时,在长安混迹数年的“谪仙人”自觉仕途无望,于是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他依旧到处游山玩水,同时也发发牢骚,没想到,长安城那边反而有了动静。
天宝元年(742),玄宗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下,终于决定将李白诏到身边做官。得知消息的李太白异常兴奋,很快就收拾行李往长安赶,不过,多年未被重视的他非常傲娇,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一抒襟怀。
贺知章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当然,李白入京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玄宗也只是仰慕他的文采,给了一个翰林供奉的闲职。这个职务听起来不错,不过没有什么权力,仅仅是陪皇帝写诗文娱乐而已。实话实说,李隆基看李白看得很准,“谪仙人”的确不适合从政,而且皇帝对这位才子还是很客气的。
“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43岁的李白正式入翰林院,初春时节陪玄宗在宫中行乐,一出手就是《宫中行乐词》这样的大手笔。李隆基非常高兴,赏了李白宫锦袍作为褒奖。牡丹花开时,玄宗与贵妃在兴庆池同赏,李白作为翰林奉诏作词,写出了著名的《清平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杨玉环自然非常高兴,她高兴玄宗就高兴,对李白就更加宠幸了。
杨玉环
即便宫中不断传出太白晨昏饮酒、肆意妄为的消息,玄宗也始终很大度地包容他。但是,这个人实在是过于放肆,又是呼之不朝,又是醉中起诏,又是力士脱靴,最终玄宗选择疏远他。
当然,李隆基始终都很给李白面子,并没有说什么难听的话,而是“赐金放还”。意思就是说,你在我这里不合适,我给你点钱,你想干嘛就干嘛去吧。作为一个皇帝,对一个文人能如此大度,在历史上其实并不多,我们对比一下元明清三朝就能明白。
正是唐朝这样开放、包容的土壤,才孕育出李白这样的人物。这既是大唐的幸运,也是李白的幸运,更是你我的幸运。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44岁的李白飘然而去,在东都洛阳遇见了风华正茂却困顿不已的杜甫,他与这位比自己小11岁的失意人相见恨晚。两人都没有禄位,于是便终日饮酒、吟诗作赋。秋天的时候,他们又遇到了一样落魄的高适,三人在一起还是终日饮酒。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边塞诗人高适
高适也是非常有抱负的人,只不过唐朝的人都有一个毛病,在失意时就嚷嚷着求仙问道。这三个“倒霉鬼”凑到一起了,除了喝酒还能干点什么,那就是幻想着成仙。
“采仙草,炼仙丹,找仙人。”
快要到了冬天时,老实巴交的杜甫实在受不了,这样天天喝酒炼丹的日子什么时候到头呢?于是他就先行告退了,当然,杜甫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送给李白,名字就叫《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受不了先跑了,李白还是决定干到底,他跑到了山东济南的紫极宫。道士高天师为其举行了受箓仪式,李白由此正式成为了一名道士,此后李白还跑到德州由盖还造了真箓。
他次年和杜甫于山东东部相遇,两人分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这两位伟大的诗人从此天各一方。
流传最广的杜甫画像
47岁的时候,李白第三次来到当涂,在此地住了一段时间。这距离他上一次到来,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青春美少年蹉跎成萧骚中年人。l离开当涂后,他经宣城来到池州,与秋浦县令等人同游,并且登上了九华山。
具体的时间是天宝八年(749),那一年李白49岁,他第一次登上九华山。不过,此次登山的目的并非礼佛,彼时的九华山还属于佛道共有的道场,李白为了寻找窦子明和葛洪炼丹成仙之地而登山。
他住在无相寺,写下了《宿无相寺》一诗赠予吴用之。此诗被吴氏家族代代相传,清雍正时期族人吴襄官拜礼部尚书,便将李白的诗句刊刻在新建的无相寺碑上。
负责接待的吴用之,带李白寻到了窦子明和葛洪炼丹的地方,想起自己青年时期所读的《抱朴子》后赋诗一首。此番游九华并未建立起李白的佛教信仰,不过,秀丽的风景与众多的历史遗迹给其留下深刻印象。
5年以后,54岁的太白由金陵而来,第四次抵达当涂。不久后,他第二次登上了九华,并且深深地影响了这座名山。
葛洪
九华山当时名叫“九子山”,李白与好友高霁来到池州后,在当地县令的陪同下游览大半年。在秋浦游历后,雪后初晴的景象使其诗兴大发,李白见不远处的九子山状若莲花,便吟诗一句。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
九华山的名字就由此而来,一千多年再也没有变过,李白是它实际上的命名人。当然,此时的九华山已经由佛道争锋转为佛教独大了,因为著名的新罗僧人金乔觉在此地驻锡苦行,当地人在公元754年前后发现他后引发狂热,大批信众追随其修行建造了大量庙宇。
说到金乔觉,其实还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 第一,他的确是历史上存在的人物,生于公元696年的新罗国,24岁的时候渡海抵达大唐。他在九华山修行75载,99岁时圆寂被认为是地藏的化身之一,因此九华山也成了地藏道场。不过我们要注意一点的是,金乔觉的法号就是地藏,他与地藏的关系在千年的流传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美丽的附会”。
- 第二,金乔觉在公元754年之前一直独自修苦行,被当地民众发现后才引发巨大影响,李白二登九华时很有可能已经听闻他的故事。不过,很多故事说两人相识并成为好友纯属子虚乌有,而且李白去世33年后金乔觉才圆寂,更不可能出现李白追忆怀念他的事情。
如果太白就这样求仙问道、吟诗作对,他的晚年也不至于凄惨落魄、走投无路。然而,这个没有政治才能的人到老都怀抱着政治热忱,他在游历九华后没几年就出事了。
地藏画像
天宝十四年(755),节度使安禄山起兵谋反,李白带着一家老小南下避难。听闻东都洛阳沦陷后,他又从宣城北上一路辗转。次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建元圣武。五月潼关失守,六月玄宗带着大臣奔逃入蜀,马嵬兵变杨贵妃被缢死。
太子李亨(唐肃宗)带兵去了灵武,不久后称帝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李隆基不服,于是诏令其余诸子分领天下节度使,永王李璘受封为岭南、黔中、山南东路、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坐镇江陵。
江淮之地自古富庶,永王在这里招募兵马数万,麾下有襄城郡王(亲儿子)有勇有谋。于是,永王幕僚就开始撺掇其效仿东晋,在江南地区拥兵自立以形成割据势力。
这本来是李唐王朝内部的争斗,与李白没有什么关系。结果永王为了收买人心,看中了在天下文人中有极大名气的李白,三次派遣使者去请他出山。李白当时都56岁了,一生不得志的他被感动得涕泗滂沱,就甘愿成为幕僚为其效力。
57岁时,李白以永王幕僚的身份随其东下,并写了一组《永王东巡歌》(共十一首)。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李白将其比作秦皇汉武,没想到永王是“扶不起的阿斗”,没过多久就被皇甫侁杀死。太子李亨掌握了权力,永王自然就沦为“逆贼”,李白作为其幕僚自然受到牵连。而且,李白的诗中还出现了不该出现的字眼,那就是提到了东晋时期的谢安。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这就更不得了了,即便太白本人没有任何谋反的意思,但首诗让其坐实了“逆臣”的罪名。他在浔阳这个地方入狱,本来是要牢底坐穿的。不过,李白的名气实在太大加上又没有实质性的错误,很多人都为他求情。
于是,朝廷以“参与永王东巡”之罪,判李白长流夜郎(贵州桐梓)。也就是说,我杀不得你,那就让你到蛮荒之地去,你在那里自生自灭吧。
58岁的李白从浔阳出发,开始了自己长流夜郎的生涯,来送他的人只有妻弟宗嫌。不过他的运气还不算太差,次年关中大旱,唐肃宗宣布大赦天下——“死者从流,流以下赦免”。
59岁的李白辗转流离,终于重获自由,他顺着长江而下,写了著名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短短二十八个字,将劫后逢生的心情完全描绘出来了,能有什么比得上性命和自由呢?然而,重获自由后的“谪仙人”惊奇地发现,自己老了,世道变了,生活的琐碎终究击败了理想。
他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经过当涂,这是第五次了。不久后,年过六旬的李白听闻史朝义被破,东都洛阳又重新回到了唐王手中,于是便毅然从军。结果身体的病痛使其折回,老病交加的太白发现自己孑然一身,曾一掷千金的“谪仙人”衣食无着。
没办法,他只好乘舟抵达当涂,求告在当涂当县令的李阳冰。
李阳冰这个人比李白小了近20岁,为了混口饭吃,暮年的李白也只能凑上前去称其为“族叔”。当然,据说他们之间的确是叔侄关系,但其实八竿子都打不着。此时的李白与之前判若两人,一生恃才傲物的他,晚年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
他已经61岁了,衰老与病痛磨去了一切棱角,听天由命便是唯一的归宿。
李阳冰书法
这一年,李白与宣城窦长史登上了九华山,这是他第三次登上九华山了。与前两次不同,太白此番写下了人生中唯一一首菩萨赞诗——《地藏菩萨赞》。
窦长史大病不愈,因此供奉地藏以祈求康宁,请李白为地藏图像写赞。暮年的太白欣然允诺,并且还在序文中介绍了事件始末。
“大雄掩照,日月崩落。惟佛智慧大而光生死雪。赖假普慈力,能救无边苦。独出旷劫,导开横流,则地藏菩萨为当仁矣。”
大雄就是指释迦,他说如果没有佛的智慧光明被掩盖,那日月都黯然失色。只有佛能度人超越生死,救度无边苦难众生。而于无始劫中发大誓愿,于欲海横流中导开生死之路者,非地藏菩萨莫属了。
“弟子扶风窦滔,少以英气爽迈,结交王侯,清风豪侠,极乐生疾,乃得惠剑于真宰,湛本心于虚空。愿图圣容,以祈景福,庶冥力凭助,而厥苦有瘳。爰命小才,式赞其事。”
扶风窦滔(窦长史)这个人,少年时英姿勃勃、豪迈任侠,以结交王侯、成就功业为目标。然而极乐生悲,如今患了不治之症,才知道寻求自己的本来面目、湛然本心。现在描摹您的法像祈福,望您在冥冥中相助他,使其早日脱离苦海!
“本心若虚空,清净无一物。焚荡淫怒痴,圆寂了见佛。五彩图圣像,悟真非妄传。扫雪万病尽,爽然清凉天。赞此功德海,永为旷代宣。”
这首诗的正文内容,表明李白这个人其实也懂得佛理,只是他没有去践行罢了。
众生的本心其实如同虚空一般,本来就是清净无染的,只不过是杀盗淫、贪嗔痴以及种种颠倒梦想障蔽了它。如今,我将这些烦恼的根源以智慧之火全部焚烧,以期在寿终正寝时了知涅槃。(解)
这五彩的地藏菩萨圣像,是悟得真道的渡海之筏,并非是凡人虚妄幻想。(信)愿它扫去一切尘垢疾病,使我们抵达清凉的境地,远离这世间疾苦。(愿)我如今深深地赞叹地藏菩萨如大海一般的功德,并发誓生生世世都弘扬其妙法。(赞)
这首赞诗,无论从序文还是正文来看,水平都是非常高的。贫病交加、灯枯油尽的大诗人李白,不仅是为友人窦长史写这首赞歌,他更是为自己所写。然而,“临时抱佛脚”这种事情终究不可靠,太白并未因此就安然度过晚年。
上元三年(762),大唐“诗仙”在重病中客死当涂,没能回到阔别38年之久的故乡。而其具体死因也扑朔迷离,有人说他是病故的,也有人说他在醉酒后死去,还有人说他醉后落水溺亡。
太白捞月图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
临终之前,他为自己的一生愤愤不平,留下最后的《临终歌》。很可惜,这只大鹏鸟始终都没能直上青云,只落得个走投无路客死异乡的结局。
李阳冰编纂其诗稿为《草堂集》(10卷,已散佚),将李白葬在距离当涂县城五公里的龙山,此山与南齐诗人谢朓常游的青山相望。李白生前十分仰慕谢朓,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这是是李白等上宣城北楼后所作的诗句,葬在龙山之上,也算是对他的一种慰藉吧。
李白去世55年后,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念及通家之情,到当涂等地寻访李白后人。他得知李白之子李伯禽曾在当涂守孝,然而在25年前已经离世,其子孙离家出走后不知所踪,唯有李白的两个孙女尚在当地。
“一为陈云之室,一乃刘劝之妻。"
文豪之后凋零散落、泯然众人,只令人无限惆怅。斯人已逝千年,仅凭满纸烟云难窥其面貌,彗星划破长空落地也无非尘埃黄土。此拙劣小文,望各位看官不吝赐教,敬祺!
随喜赞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